侗寨火灾9人遇难,朋友去现场了解的细节,一名消防支队长的看法……

央视新闻的镜头,让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了着火中心现场。
砖混结构的楼房,因为有了墙、有了钢筋混凝土,再加上灭火及时,整个建筑的结构还相对完好。
图片
这面的外墙基本没有火烧的痕迹
图片
向上看,二楼到四楼过火后的情景
图片
房顶烧穿,房顶是木头的
图片
这个房间烧得非常严重,电视烧毁了
图片
远景看一下,右侧的窗户外侧被熏黑严重
我有一个朋友正好在寨子里游玩,他听周边的人说:房子连阁楼一共是五层,火灾发生在二楼,房东的妈妈死在三楼楼梯间附近,四楼死了八个人,五楼住阁楼的一家人事发前出去了,躲过一劫。有两个住在三楼的人跑到四楼,从窗户出去躲在屋顶瓦面上,最后被救。
据了解,客栈里配有灭火器,也配有火灾报警器。这个寨子里有专职消防队,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很快来了,使用消火栓和手抬机动泵出了七八条水线,很多人包括游客也在帮忙灭火。
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打电话过来,我们聊起了这个火灾。这个客栈是砖混结构,这里的混是指钢筋混凝土,也就是说墙是砖的,楼板是钢筋混凝土的,这样的房子还是比较耐火的。从央视新闻也看到,房子并没有被烧塌,火灾调查人员还在房子里走来走去。
客栈的内外装修使用了木材,这主要是为了保持侗寨的古貌。这种客栈内部的可燃物比较多,楼梯和走道都非常狭窄,二楼着火之后,烟气会顺着走道、楼梯蔓延到楼上,在上面的人如果不能及时疏散逃生的话,就非常危险。
防烟很重要,如果火灾发生在房间,第一时间灭不了火, 把门关上!
据九派新闻的采访:着火客栈的老板今年 42 岁,大儿子在上大学,小儿子读小学五年级。这间民宿是他自家的房子,已经开了多年。除了民宿外,他还在不远处开了一家烧烤店,自己还会接一些包车的单子接送游客,每天都忙得不得了。
事发当晚,老板刚从高铁站接客人回来,便赶去自家的烧烤摊。晚上 12 时多,小儿子给老板打电话,说听到 " 劈劈啪啪 " 的声音。老板急忙赶回去,上 3 楼抱起儿子就冲了下来,再想上去时,火就已经燃了起来,火势大的已经进不去了。楼梯都是木质结构,一烧就着。当时,5 层高的小楼从 3 楼开始向上烧。
一位知情者表示,客栈老板的母亲在此次事故中不幸遇难,但该信息暂未得到证实。
和一个消防支队的支队长聊了半天:黔东南州连续发生了两起景区的火灾,当地面临更大压力,西江千户苗寨起火后,这里肯定也进行了多轮治理,但事不如人意,火灾仍然发生了。
感觉,消防能做的都做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做的也都做了,这个寨子里有那么多的灭火器、火灾报警器、消火栓、消防水带、水枪、消防泵,消防队员也很带劲,富有经验和战斗力,寨子里一天几次消防巡查……
支队长说:问题的根源还在于这种建筑和经营的形式。连片的、木结构(或内外使用木材装修)的房子,烧起来就不好控制,以前也发生过多次火灾,但现在随着经营性增多,进入的人增多,少数民族区域经不住这么密集的商业化带来动态隐患的冲击。
靠山屯觉得,全民特别是经营人员的消防知识和技能也是挺核心的一条因素。拿这起火灾来说,客栈的经营管理人员,房东,他忙着去高铁站接人,去做烧烤,客栈里面只有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和他的妈妈值守,孩子发现火灾后打电话给房东,房东从附近跑回三楼将儿子救了出去,按说从火灾发生到孩子被救,这个时间段还是很宝贵的,如果能有人能懂得火灾应急的基本知识,在一发生火灾就上楼提醒住客疏散逃生,那后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火灾发生后,如何思考一些体系性的改进措施,相比追责和开会发脾气,其实是更重要的。九派新闻的采访中,一位副教授建议,为了防火,可以搞仿木建筑(我的理解就是建筑内外装修不要用木材,把水泥什么的搞成木材的样子就行了),类似这样的建议可以多一点研究探讨,包括如何进一步提升经营业户的火源管控、火灾应急能力,都是下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