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用鲜花染指甲?说的就是这种花——

农历七月,是凤仙花开得最盛的日子,不少地区在七夕节也有用凤仙花染指甲的习俗。让我们通过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闵行文史专家王孝俭这篇文章,一起来听听他与凤仙花的故事吧——
凤仙花
文/王孝俭
凤仙花,又叫金凤花、急性子、染指甲花,是一年生草花,梗高尺余,花有红、紫、浅红、纯白诸色。有一种洒金的,明正德《松江府志》(编于1510—1512年)称其“尤异,又名凤仙花”,志把开其他颜色的花称为金凤花。还有一种重瓣的,色红白相间,如碧桃。
图片
凤仙花茎叶实均可食。其梗汤焯加微盐晒干,可放年余,用芝麻拌来吃。新鲜的梗可用来泡茶,最适宜拌面筋炒来吃,或爊豆腐,或和其他素菜相炒,都很好吃。还有一种吃法采梗去皮,用盐腌即可食,如乌笋。凤仙花的叶子放水中稍煠也可当菜吃。
在吾乡七宝一带,有的地方把凤仙花叫作蓬仙花。二三十年前人人还住故家宅基老房时,几乎家家一到清明都会在屋脚跟、井台边撒籽粒散种,乡民认为凤仙花可防爬虫百脚。凤仙花可开到秋里,农历七月最盛,这时正碰到七夕,乡姑采花放碗中用手揉捏成汁,取以染指甲,这就是花又名染指甲花的由来。七夕是端午后的第一个节日,时刚交秋,水稻在拔节,棉花在开鲜花,农事稍闲,这天家家农妇女做面食“饣考”,年轻姑娘月下用针穿线乞巧。用凤仙花染指甲,大概是村姑一年中最为饰事而忙碌的,这是她们最欢快的时候,粗壮的手指因指甲染红,一下子变得纤纤起来。七夕,这是老一代为村妇、村姑设立的节日。
图片
图源:上海植物园
吾家的房子是坐北朝南的五开间两厢房,呈凹状。整房和两厢房间有场地,再前有菜园,菜园东侧是水井,房子东有荷花池,池边有水桥可洗濯,水桥南有巨树乌桕。祖母每到农历二月百花生日时,不忘在荆树上系红带,一到清明又从纸包里取出凤仙花籽撒在屋边和井边,屋后还有不大的花圃,也在篱边撒点籽。七月之夜,天空总是朗朗,偶有白云飘过,大家在场地上乘凉讲张,总有凤仙花在幽幽发着香味,和着秋虫的鸣声。我们男孩对凤仙花也会有兴趣,兴趣不在花上,在籽囊上。每见花谢有椭圆稍尖的籽囊生出,就去采囊。囊生绿熟黄,黄时手触,囊壳急裂而旋卷,籽粒四迸,一种急不可耐的样子,这大概就是凤仙花又名“急性子花”的原因。我们用旋卷的囊壳来夹耳,充作耳环。凤仙花在我看来,其起源好像不是本地的,从管状的梗茎看似更应出在南方,但在明正德年间本地文献已有记载,且把它列在物产类,至少在明一代我们这里已有广泛种植。一直到我们这一代,四五百年里一直是家家供种的鲜花,学校、工厂、政府机关、公园更是无一家不种,是上海城乡夏季最主要的一种花卉,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我们早已把它看作本地花。
只是近二十多年来,和鸡冠花一样,已难见影踪,公共绿地已是洋花的世界,宅基已消失,有时在青浦淀山湖边的村落,江苏吴江芦墟、浙江湖州荻港等地还能偶尔见到。几年前,在江苏昆山千灯古镇一处人家的房前看到了茁壮的凤仙花,次年再游,不见花影,说是这家人全家已迁住昆山县城。三年前在莘庄的横沥港见到人工栽培的凤仙花,喜出望外,可惜就此一年头。每次在游地见到凤仙花,总像童时情不自禁用手触囊,囊壳照样急裂内卷而籽粒四迸,我仍会细心收集籽粒,明知已无地让你撒种。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