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S 耳机是大风口?比头戴舒服、比 TWS 护耳、比骨传导便宜,但……

图片
大佬差点扑街、小厂前仆后继、白牌竞争惨烈、手机厂还在观望。现在入局 OWS 蓝海,还有机会吗?
精致有料的科技报道
- shenzhenware -
我们马上准备开一款耳机,OWS 的。
我们新的 OWS 耳机月底就要发布,现在正在跑供应商渠道。
我们的 OWS 耳机在抖音等电商卖的特别好。
……
那些年做 TWS 的老板们,这两年都竞相的加入了 OWS 的赛道。
据环球资源策展负责人蔡总介绍,今年 4 月的香港环球电子展上,参展的音频厂商有 800 家之多,保守估计 OWS 耳机产品及 ODM/OEM 服务的厂商超过 100 家。预计 10 月的秋季电子展 OWS 耳机的参展厂商数量将更多。
图片
与其说 OWS 耳机是新品类,不如说 OWS 是个新词汇。
OWS,即 Open Wearable Stereo 开放式立体声耳机,相比 TWS 耳机,主打不入耳的佩戴特性。
过去我们见过很多类似的不入耳的耳机形态,如夹耳式耳机、反挂式气传导无线耳机、以及骨传导耳机,与 OWS 耳机一起,广义上都可以被整体合进「开放式耳机」这个大品类。
而作为当前厂商们力推的新品类,OWS 耳机有它独有的特性和卖点。正如他们都齐刷刷的打出了广告:
我们 OWS 耳机比头戴耳机佩戴更舒适!
我们 OWS 耳机比 TWS 耳机更护耳!
我们 OWS 耳机比骨传导耳机更便宜!
我们 OWS 耳机轻质、长续航,长时间佩戴无压力!
众所周知,常见的入耳式 TWS 耳机长期佩戴易对耳朵产生损伤、滋生细菌等问题,运动场景下佩戴也会有类似「听诊器效应」的不适感。开放式耳机则为解决这些痛点而生。
但过去好多年都没有被 Sony、Bose 等大品牌带火的耳机子品类,怎么就能被这一波深圳厂商给玩火了呢?
开放式耳机或 OWS 耳机真的有这么火吗?它的佩戴和发声方式会为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吗?它会替代 TWS 耳机、成为新一轮强劲增长的动力吗?
OWS 耳机前辈:能打的索尼,求稳的 Bose
1、索尼
与索尼成熟的降噪耳机(头戴式和入耳式)相比,索尼的开放式耳机更像是个创新品类。在过去的几年里,索尼陆续推出了多款在设计上迥然不同的开放式耳机,在探索中前行。
Xpera Ear Duo 是索尼在 MWC 2018 上亮相的首款开放式耳机,主打「情景感应和自动活动识别」。
图片
△ 索尼 Xpera Ear Duo,图源:Digital Trends
它搭载有空间声学导体,可以将发声单元在耳后产生的声音传输到耳内。特别设计的环形支架环绕着耳道,聆听音乐的同时也能感知外界环境声。
它还支持如点头、摇头接打电话的自适应操作。
2022 年推出的 LinkBuds 更成熟、也更广为人知,因其独特的外观设计而被行业亲切的唤作「甜甜圈」。
图片
△ 索尼 LinkBuds
在音频设计上,LinkBuds 也有不少创新,如在小体积的音腔里塞入了索尼的 V1 芯片,还有 12mm 环形驱动单元、通透的听音模式、交互上的广域点击等等,这些在旗舰 TWS 耳机上看到的产品特性。
图片
今年年初,索尼 Float Run 上市,它是一款全新设计的针对运动场景的开放式耳机。
Float Run 采用了类似颈挂式耳机的设计,将一枚 16mm 的大尺寸动圈单元「悬浮」于耳道外,通过定向音频等技术,将声音传入耳道。
图片
△ 索尼 Float Run,图源:RTINGS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1 年上市的耳夹式气传导耳机 Ambie,也是索尼旗下产品,Ambie 为其子品牌。
图片
△ Ambie Earcuffs
2、Bose
Bose 首款开放式耳机发布于 2021 年 1 月,耳机名为 Bose Sport Open EarBuds,也是一款为运动场景打造的开放式耳机。
图片
相比于索尼各式各样花哨的外观设计,Bose Sport Open EarBuds 就显得有些拘谨。
机身整体朴实厚重,并设有用于手动切歌、激活语音助手的实体按钮。
图片
△ 图源:Engadget
它搭载有一枚 16mm 动圈单元,内置自研的 OpenAudio 技术,通过耳塞外部的挂钩,可自主调节将耳塞出音口对准耳道。
Bose Sport Open EarBuds 的充电方式也和我们常见的仓式充电器不一样,采用了类似给智能手环/手表充电的充电方式,通过有线的磁吸式底座,为耳机充电。
图片
△ 图源:Engadget
OWS 耳机新锐:敢于挑战的 Oladance,轻松迎战的韶音,激进的 Cleer,还有竞争惨烈的白牌
图片
△ 左上:Oladance Wearable Stereo Earbuds
    右上:Cleer Arc
    下:   Bose Sport Open Earbuds
    图源:Digital Trends
1、Oladance
Oladance 是耳机领域的一个新品牌,但它其实算是开放式耳机市场的老玩家。品牌由 Bose 前高管李浩乾于 2019 年创立,并在 Bose Sport Open EarBuds 推出不久就推出了自己的 OWS 耳机项目。
2021 年,Oladance 在 Kickstarter 上开启首款 OWS 耳机的众筹项目,上线 1 小时筹集 15 万美金。之后,Oladance 还发布过多款 OWS 耳机。
图片
今年 8 月,Oladance 官宣千万美金天使轮融资。在官宣的新闻资料中,Oladance 称自己是最早提出 OWS 概念的,并「由此开创穿戴式设备新赛道」。
Oladance 的产品设计的确有讲究。
从初代开始,Oladance 的耳机就采用多配色,主打时尚外观和舒适佩戴。也就是说,耳机的穿戴使命没有变。
在工业设计上,Oladance 的 OWS 1、OWS 2 两代产品均为不入耳的悬挂式佩戴,并有多点做固定支撑,而耳机内「钛合记忆钢丝」的使用,进一步确保佩戴稳固。
图片
最新发布的 OWS Pro 在设计上又更进一步,全新的「莫比乌斯环」设计使整机视觉流线感更强。
图片
经由 8 层上色工艺,外壳光泽纯净细腻的「陶瓷皮肤」也为 OWS Pro 增色不少。再加上银色、粉色、绿色新添配色,妥妥的时尚穿搭。
图片
不仅外观设计,音质体验上 OWS Pro 也做了全面提升。
它引入了一枚功放芯片,加上自研的高精度叠层喇叭、声学算法调优、反相声波抵消技术,大大提升了入耳声音的细节表现。
开放与降噪是矛盾,而 Oladance 准备对此挑战,提出了名为「Fix Point Noise Screen」的独创技术,使 OWS Pro 在专注模式下,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外界中高频噪声。
这些硬核设计,不禁令人感叹,不愧是从 Bose 出走的团队。
2、韶音
韶音做开放式耳机由来已久,凭借扎实的骨传导技术,这些年站稳了骨传导运动耳机市场。
面对汹涌来袭的 OWS 耳机玩家,今年 4 月,韶音也加入赛道,正式推出了首款 OWS 耳机 OpenFit。
图片
△ 图源:Engadget
OpenFit 的产品形态与韶音以往的骨传导耳机很不同,它通过柔性耳挂进行佩戴。
图片
△ 图源:Engadget
值得关注的是,韶音将 OpenFit 耳机单耳重量控制在了 10 克内,仅 8.3 克。几乎做到了当前 OWS 耳机极致克重水准。
这么轻盈的耳机,里面却能塞下一枚 18x11mm 大驱动单元,以及一颗 58mAh 电池。可谓是减重不减硬核含量。
图片
△ 图源:Engadget
自研的 DirectPitch 定向声场技术,OpenBass 低频增强算法,也通通适用其中。
OpenFit 彰显了韶音在硬件配置、结构设计上的成熟处理能力。
3、Cleer
在 TWS 耳机和音频领域,Cleer 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自成体系。进入到 OWS 时代,Cleer 同样对产品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在工业设计上,Cleer 提倡可旋转耳挂,让耳机能够适配更多样的耳形。
在耳机性能上,Cleer 很激进。
今年上市的 Cleer ARC II 搭载高通 S3 音频平台,支持骁龙畅听和 LE Audio。同时支持 aptX Lossless 无损音频传输。
图片
内置 6 轴陀螺仪,可追踪头部动作,通过算法,还可实现 360° 空间音频。
图片
其它智能功能方面,还有如防丢提醒、久坐提醒、跌倒报警等功能。
4、白牌
另一大类,即通常意义上的白牌产品。
和 TWS 耳机品类相似,这类白牌产品主要以走量为主,产品设计、功能大同小异。
这部分市场出货量虽然大,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利润也会逐步走低。
据供应链消息,此类 OWS 耳机出货价,已经被压到了难以想象的 28 元。
现在入局 OWS 蓝海,还有机会吗?
在与几位 OWS 老板深入交流之后,我们得到了一句颇为戏谑的话:
TWS 耳机市场是卖火了,才开始变卷;而 OWS 耳机市场则是还没卖火,就已经卷死了。
前有如 Oladance、韶音、Cleer 等品牌厂商,后有一众激烈厮杀的白牌厂商,但瞅着火热的 OWS 市场,想入局,还有戏吗?
因为三年疫情而在 TWS 赛道上没达到预期的杨总今年转战 OWS,秉承朴素的经营哲学,他对未来很有信心:
做任何产品,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市场大或小,专心做好产品,找到用户客群,脚踏实地,最为重要。
并且,这一次入局新赛道,他准备撇弃过去以 ODM 和为大牌做贴牌的做法,直接做自有品牌,「计划在这个领域打持久战」。
在他看来,OWS 耳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OWS 耳机应该重点解决外观、佩戴和高清通话问题。
由于 OWS 耳机开放式及健康听音特性,耳机是可以长时间佩戴的。在一些特定行业,如教育、农业、工业场景,佩戴时长至少 8 小时。
如何做到长时间的舒适佩戴,是留给厂商待解决的痛点问题,当然也是生存机会。
经过 TWS 耳机数年来的市场教育,消费者对无线耳机高接受度的同时,也更加挑剔。而当前 OWS 耳机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抄来抄去」的阶段, 打造出更符合消费者审美喜好的产品,也值得玩家们下功夫。
图片
高清通话是耳机上的高频应用之一,在 OWS 耳机上不论硬件配置,还是算法均需要深度调优。
第二阶段,则是音频技术和声学设计层面的精进,这也是目前大家最为关注与发力的方向。
马总所创立的公司为品牌企业提供音频技术解决方案,他对这一趋势也非常认同。对于 OWS 的技术演进方向,他的判断是:
接下来 OWS 耳机功能演化会有些类似 TWS 耳机,比如高清音频、定向音频、空间音频都将会在 OWS 耳机上得以应用。
新的技术正在涌现。AAC 瑞声科技可穿戴业务的一位同事告诉深圳湾,他们已经在调研定向音频在 OWS 耳机上的应用。
第三阶段,思考耳机还能解决用户哪些需求,如耳机的智能化等。
可以这样理解,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就一定有机会。这是一个长期功课,这里我们就不再展开论述了。
未来 OWS 的增长潜力有多大,能像 TWS 一样爆发吗?
因为是新品类,且品牌非常分散,市场机构还不能给出确切的增长基数。
参考杨总的估算,目前品牌 OWS 耳机的月出货量大概在 50 万副左右。其中韶音 OpenFit 销量最为可观,月出货量在 6 万副上下。
图片
△ 韶音 OpenFit,图源:Future
而就包含白牌在内的 OWS 耳机总体出货量而言,马总对此有着更大的预期:今年将破亿,预计会抢占 TWS 耳机市场 10~20% 份额。
就区域市场的表现,几位产业链人士均透露,OWS 耳机在国内卖的更好。
杨总对此解释说,国内信息流通快、年轻人对新事物接受度高,是其推力。而美国、日韩、欧洲等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市场教育。
手机大厂会跟进吗?答案是:暂时不会
就目前的行情来看,OWS 耳机主要以音频厂商为主,还并没有手机厂商跟进的消息。
手机大厂暂不入局 OWS 赛道的理由很现实:它的市场体量还不足够大,即便是作为耳机的一个细分市场,其体量也不足以撼动 TWS。
图片
TWS 耳机增长乏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沉闷的市场环境下,厂商太需要看到一些新风向、新市场、新东西。
而 OWS 耳机无疑是这些「新」符号下的一个缩影,是当前市场环境下被迫衍生的新品类。
它解决了一些人佩戴耳机的痛点,为一些人创造了新的佩戴场景,它也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但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它的局限性:OWS 还不具备最初 TWS 耳机「剪掉有线耳机线」的革命性价值。
简言之,OWS 还不能完全替代 TWS。
但不可否认的是,OWS 为整个耳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起早的鸟儿已经抓住了这一波红利,正在用扎实的产品力圈住和扩张市场,伺机爆发。■
主笔:达达 / 深圳湾
审校:陈壹零 / 深圳湾
编辑:陈述 / 深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