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大砖飞!一加Ace 2 Pro评测:骁龙8Gen2+24G内存是怎样一种体验

图片
一加Ace 2 Pro在8月16日发布,骁龙8 Gen 2、1.5K曲屏、IMX890主摄、9140m㎡巨型VC均热板、一加11同款的安卓最大0916 X轴马达、同级少有的高位指纹、150W快充,定价12+256版2999元,16+512版3399元,24+1T版3999元。
图片
图片
外观&做工&手感&指纹识别&外放&振动
图片
图片
一加Ace 2 Pro虽然和前代一样是150W快充,但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新方案。 
充电器型号VCBEJACH,C口,完美兼容绿厂系自己的100W快充,最高兼容45W PD,但不支持20V档位,导致很多笔记本用不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加11、一加Ace 2 Pro、Redmi K60至尊版 ↑
(一加Ace 2 Pro有极光绿、钛空灰配色,都是光面玻璃+塑料中框,163.1x74.2x8.98mm,210g重。屏幕是旭硝子AGC玻璃,支持湿手触控,后盖是大猩猩5代玻璃)。
一般人还真无法分辨一加11、一加Ace 2和一加Ace 2 Pro。一加Ace 2 Pro每颗摄像头都有一圈金属装饰,相机矩阵是3台里最复杂精致的。
一开始觉得一加Ace 2 Pro的静音拨钮有点怪怪的,再一看,焯,怎么和音量键换位了?左边框只有空荡荡一个静音拨钮(但我举三只手赞成,因为绿厂和一加把音量键放左边的设定,一直都用不惯……)。
防护:有湿手触控功能(宣传片直接就是喷淋测试),但没防尘防水认证。这机器能防水但不搞认证的操作,加油估计都有点印象了。
做工:和K60至尊版差不多。
手感:有点厚重,刷纪录的9140m㎡ VC均热板不是开玩笑的,这真的是半台游戏手机。
指纹识别:高位置的超薄光学屏下指纹,全体起立!(2023年,超薄指纹竟然都能成感动点,淦!)。位置比友商高2cm左右,就算是国威过来,这话也是要说的:舒服!
外放:音质和音量都很不错,感觉比Find X6 Pro还强一点,老机主酸了。
振动马达:一加11同款的安卓最大+最强的0916 X轴马达。就四个字——无懈可击,我跟你说。
有力又干脆,力度之大,振起来能带着手机在桌面散步的那种。不戴壳的话,别直接放床头,闹钟振动真能把手机从床头柜振下来。把它调到1/5到1/4,就是常见的0809马达的力度,振动爱好者肯定会喜欢。
除了没有IP68认证(实际有等级不明防护能力)和无线充,一加Ace 2 Pro这套外围都是拉爆的真·旗舰级别的。
客观测试:屏幕&性能&发热&续航&充电
图片
默认触控采样率120Hz,手指停下的瞬间会有个接近720Hz的峰值波,以往机型都没遇到过类似现象↑
图片
(屏幕测试)
一加Ace 2 Pro是6.67英寸120Hz曲屏,首发京东方Q9+基材,2772x1240,450ppi,全白峰值1200尼特,局部峰值1600尼特。720Hz触控采样率,2160Hz高频PWM调光+Pixelworks X7 独显芯片(高帧与高分并发)。
吃了基带和分辨率的双重红利,一加Ace 2 Pro亮度表现非常好,干翻部分三星2K E6的机型,色准表现优秀,均匀度中规中矩(手动全白时四角506/508/538/536尼特,极值32尼特)。
一加Ace 2 Pro还是绿厂/一加熟悉操作——中高亮度低频PWM调光,90尼特亮度左右,会自动切换2160Hz高频PWM调光。
是故意?还是不小心的?不同厂家的不同屏幕都调成这样,显然是故意的(低频PWM耐受警告!)。对低频PWM敏感的用户,建议绕行,或开黑暗模式缓解一下。
图片
(性能测试:3种颜色分别代表CPU、GPU、闪存读写性能,分数越高越好(颜色条代表该项测试中与最佳成绩的比值,越长越好)
一加Ace 2 Pro给骁龙8 Gen 2配了刷记录的9140m㎡ VC均热板, LPDDR5x内存+UFS4.0闪存。
实际性能输出就是正常的骁龙8 Gen 2+1TB存储,24GB内存对跑分并无明显增益。
图片
图片
(测试环境:室温26度,200尼特屏幕亮度)
3DMark Wild Life Ulimited测试稳定度94.3%。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Ulimited测试稳定度66.1%。
3DMark烤机最高温度48.4度。
当室温去到28度,两个测试,都会因弹过热警告而中止。
热稳定性一般,温控相对保守,且机身正反面温差巨大(5度以上),这完全不像是配备9140m㎡ VC均热板的表现。不知道是一加是特意在背面加隔层来降低体感温度?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而同等条件下,均热板面积一半不到的iQOO 11S(4013m㎡ ),稳定度分别是99.8%和93.2%,虽然但是温度有52.7度。
图片
(同样环境下,经过20分钟的《和平精英》HDR高清+极限帧数+抗锯齿),最高温39.1度,对骁龙8 Gen 2来说偏高了一点。
图片
图片
(续航测试:测试环境为室温26.8度,200尼特屏幕亮度,测试电量区间30%到80%。包括30分钟《和平精英》HDR高清+极限帧数+抗锯齿、30分钟B站1080P视频播放、30分钟微博短视频、各30分钟的Wi-Fi和5G冲浪,共2.5小时)
一加Ace 2 Pro是5000mAh双电芯,有SUPERVOOC S电源管理芯片,加上用京东方Q9+这种顶级基材做1.5K屏,实际续航相当不错。
拍照
一加Ace 2 Pro宣称有OPPO旗舰算法(光影调教、人像、超分等),拿到了和Find X6 Pro一样的ProXDR显示功能(相册里的HDR效果):
前置1600W,S5K3P9,1μm,1/3.1",F2.4。
主摄5000W,IMX890,1μm,1/1.56",F1.8+OIS,等效24mm
超广角800W,IMX355,1.12μm,1/4'',F2.2,等效16mm
200W微距
我们也不客气,找来了“仇家”Redmi K60至尊版(IMX800+OIS+F1.77)、iQOO 11S(IMX866+OIS+F1.88)做对比。它们都是800W战术超广角,只是iQOO 11S多了颗1300W,S5K3L6,1.12μm,F2.46的无OIS长焦。
实际上,拍照时,IMX800/IMX890/IMX866,全都是5000W+1μm。这里最强的是IMX866(因为有RGBW排列,等效进光量更大),但iQOO的光圈也是最小的。K60至尊版硬件上最大的劣势,是IMX800名字里的数字太小。
“2倍变焦”对比
图片
图片
“2倍变焦”对比1,全局与中央放大(光线好时,iQOO的光学2倍是有优势,幅度不大就是了)
图片
图片
“2倍变焦”对比2,全局与中央放大(阴天下午,光线弱一点,iQOO的2倍长焦就跪了)
 
超广角对比
图片
图片
超广角对比1,全局与中央放大
图片
图片
超广角对比2,全局与中央放大
图片
图片
超广角对比3,全局与中央放大
图片
图片
超广角对4,全局与中央放大
图片
图片
超广角对比5,全局与中央放大
主摄对比
图片
图片
主摄对比1,全局与中央放大
图片
图片
主摄对比2,全局与中央放大
图片
图片
主摄对比3,全局与中央放大
图片
图片
主摄对比4,全局与中央放大
图片
图片
主摄对比5,全局与中央放大
图片
图片
主摄对比6,全局与中央放大
一加Ace 2 Pro主摄对焦和快门响应较快, 且主摄几乎不夹生,极少有处理不及的样张输出,这是24GB大内存的为所欲为?
主摄等效焦距24mm,但实际和iQOO 11S的等效23mm非常接近(物理焦距分别是5.59和5.56mm)。白平衡有点“蓝调”,测光比较准,喜欢压暗部,辨析力较好。主摄缺点是2倍算法表现一般,HDR不太积极和极为暴力的锐化,它可能是今年锐化力度最猛的中高端手机。
超广角多帧合成极为积极,夜景慢快门时长比vivo还夸张,弱光场景会有2秒以上,导致成片率一般,但确实从白平衡到细节都明显强于iQOO 11S,更是远远抛离K60至尊版的超广角。
如果后期固件能降低锐化力度,一加Ace 2 Pro肯定会是这3台里相机表现最好的,但现在只能强行判定为“和iQOO 11S五五开”。
150W快充:力大砖飞!
一加Ace 2 Pro换成了完全不同的150W快充方案,和真我GT5的150W版本一样,都是狂暴的11V x 13.7A=150W输出。刷
新纪录的13.7A超超超大电流,比真我的240W快充(20V 12A)都猛,数据线又长胖了一点。
巨大的电流,就是“17分钟充满+转换效率99%+行业充电效率最高的百瓦快充”的秘密。
绿厂的低电压电流方案,都是把电压转换交给充电头,手机直充:
好处是,手机端发热低,速度快,边玩边充都快(官方用力吹的卖点)
坏处是,巨大电流对充电线的要求高,成本高,兼容性差。
图片
在电池比前代更大的情况下,一加Ace 2 Pro还更快充满。
极值功率超过138W,电流甚至超过13.7A(然后把我们的KM002C测试表烧了)。14分45秒显示100%,17分钟断充。
1分钟充到10%,3分钟28%,5分钟43%,8分钟65%,10分钟77%,12分钟88%,13分钟94%。
电池更大的情况下,依然直逼已经怂下来的iQOO 200W快充。虽然和iQOO初版的200W快充还有差距,但这就是当今最强的150W快充,没有之一,横扫上一代150W快充方案的耻辱。
一加Ace 2 Pro不但充电快,充电温度也不算高,合着这9140m㎡ VC均热板,是给充电送福利是吧。
外加5000mAh的电池容量和这种低电压方案,边玩边充也不会大幅降功率的优势。我愿称之为当今最甜点的超高功率方案。
图片
当然,代价也是有的,那就是兼容性倒退。为了发热低和边玩边充电,放弃了兼容性,这操作非常绿厂。
充电器型号VCBEJACH,完美兼容绿厂系自己的100W快充,最高兼容45W PD。但PD最高电压是15V(有15V 3A和11V 4.1A档位),不是常见的20V,很多笔记本都没这个档位,充不了。
一些跑20V高压QC/PD/PPS的手机也无法全力跑(前代的160W快充头,虽然也是45W PD,但它有20V档位)……这里唯一会高兴的,可能是用10V 4.5A档位的三星45W快充的用户……
要保管好这条最强数据线,它可以跑13.7A的巨大电流,往下就是真我240W(20V 12A)和OPPO 100W快充(11V 9.1A)。
充电头端,用真我240W和一加Ace Pro的160W(20V  8A)快充头,都无法让一加Ace 2 Pro满血快充,电流分别被“限”在12A和8A,理论峰值就只有132W和88W了。
从现在机型的普及程度看,绿厂应该是看准了 11V x 9.1/13.7 A这些“低压大电流”方案了。
24GB内存:还是力大砖飞!
图片
桌面所有App全部打开后,后台剩余内存4.75GB可用
之前主力机是Find X6 Pro,把所有应用数据110GB,用“手机搬家”挪到一加Ace 2 Pro。
一口气打开桌面第一层和另外8个在文件夹里的App,共计42个(包括微信和微信分身)。
此时机身已经温热,直到打开最后几个大型App之前,应用开启都非常快。
图片
第二天(10小时)起床后,正在运行服务与已缓存进程如上↑
图片
一加Ace 2 Pro在24GB内存的基础上,默认还开了4GB的内存拓展,你甚至可以开到24GB+12GB。我直接就好家伙,我们深圳湾一号的台式机也才平均32GB内存啊。
平时连续狂开App,剩余内存都会在6GB以上。微信这种小而美的辣鸡,小程序连开8、9个都不会被挤掉,但切出去开其他App几分钟后,部分“大型”的小程序还是会被清后台。
反映到日常用的20、30个App,基本它们都能挂在后台,不用再等待了,这是早年iOS才有的体验(现在的iOS也做不到了)。
而一加宣传的72小时后台保活,竟然是特意给和平精英这些国民游戏加后台白名单,3天前打开的吃鸡,还是秒开进入之前的画面 。
图片
这么夸张的后台存留,以前我发梦都不敢想,奥斯卡编剧都不敢这么写,我打字手都在抖。
加上基础续航就好,即便狂开App且从不清理,一加Ace 2 Pro的续航依然好于Find X6 Pro。都是1天1充,以前充电前剩10%的电,现在一般都有30%的剩余。
把24GB内存的一加Ace 2 Pro当主力机用了1个多星期,最大的感受——焯!这就是我在安卓平台梦寐以求的后台机制! 
但是,现实还是有点遗憾的:
App不加锁的话,像是美团这种又肥有大的,偶尔还是会被挤出后台。
相机还是内存毁灭机,多拍几张照片,就会有不少后台被挤掉。在相机面前,原神这些“跑分App”都算循规蹈矩了。
即便贵为24GB内存,除开默认白名单的微信QQ等App,ColorOS的后台锁定还是最多5个App#¥@……¥#……#¥%&@¥&*@#%@#¥……@!  如果能解开这个限制,我的24GB内存生活还能再美好2.234345倍!
用24GB内存手机之前,觉得“笑死,根本用不完”,但用下去会有“可能很快,就没现在这么爽”的隐忧,特别是亲自查看后台缓存进程之后:除了后台占用以GB做单位的微信,现在的购物、地图、银行、视频、浏览器、智能家电App,个个都是可以自己吃500MB内存的主,而且它们的内存占用还在增长……
总结
图片
除了没有无线充,拍照没有长焦,一加Ace 2 Pro这套几乎拉爆的外围配置,让我能从Find X6 Pro无缝切换过来,还能不时感受到24GB内存的惊喜。但24GB内存版本加价太多,更推荐买其他2个版本,现在16GB内存也完全不虚。
K60至尊版和一加Ace 2 Pro,就连价格和产品设定都是对立的:
K60至尊版最惊艳的是2599的价格,虽然各项都不算完美,但2599确实是完美的。
一加Ace 2 Pro除了价格不是很惊艳,但性能、指纹、振动马达、充电这些都是次顶级或顶级的,是台典型的“小米1代型手机”。
一加Ace 2 Pro和K60至尊版同配差价400元,换成了骁龙8 Gen 2、曲屏、150W快充、更强的拍照算法、高位指纹、安卓最大的振动马达,但少了IP68(一加湿手触控演示中用了喷水测试,但手机没有做防护等级认证),以及贵了400。
主要槽点/遗憾,是中高亮度还是低频PWM调光、做工没能和K60至尊版拉开差距、机身有点厚重(虽然因为曲屏,感觉比K60U舒服)、ColorOS的后台锁定限制。而塑料中框、没有无线充、没说防护等级,这些反而是小问题了。
测完之后,我们可以大胆地说:这400元差价,物有所值。
图片
用一加Ace 2 Pro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起2011年的小米1代。
在那个安卓APK 主流是几MB的年代,小米1是双核1.5GHz+1GB内存+4GB存储。我感觉这辈子都用不完它的性能和内存。 
随后的12年,我每年都换最新、最强的旗舰,但再也没体验到小米1那样秒开所有应用的速度感了:
2011年,QQ不到4MB,微信457KB。而12年后:
• QQ是306MB(80倍)
• 微信是249MB(550倍)
• 骁龙8 Gen 2(无统一对比平台 )
• 24G内存(24倍)
• 1TB存储(256倍)
CPU/内存/存储这3大件里,内存容量是增长最慢的(24倍)。面对体积增长80倍到550倍App,要现在的手机像当年那么从容,貌似已经不可能了。
2011年,几百K的微信,几十M的流量,我们却过得很快乐。害,手机和我们,都回不去了。
每当想到这里,就只有一句话:国内安卓生态,我说它们就是一坨答辩,谁赞成,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