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洞奇遇记(十)——原黄狒

图片
图片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对繁昌人字洞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化石进行生物分类学研究,三维建模,历时数年完成了17个种类古生物化石塑像复原,充分展现早更新世气候条件下草原和森林“过渡区’动植物特点,这也是世界第四纪古生物化石复原首创。
我们遴选了10种动物,近期制作成短视频,以飨广大微友。
原黄狒——绝灭的高等灵长类
现生的狒狒主要分布在非洲,在中国已经灭绝原黄狒(拉丁名:Procynocephalus)是一种绝灭的高等灵长类,它的头骨和下颌骨与猕猴很接近,但在牙齿形态上却与狒狒接近,与猕猴和狒狒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过去主要发现中国北方新近纪晚期的地层中。
1998年5月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博士和安徽省博物馆副郑龙亭研究馆员及繁昌县文管所徐繁所长到繁昌县孙村镇红花山水泥厂采石场进行地质古生物考察,发现一处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洞穴堆积物。当日下午4时50分,金昌柱在陡峭的人字洞堆积物中发现了1颗原黄狒的牙齿化石,激动万分,因为这是自己一直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古哺乳动物30多年首次发现原黄狒化石,而且是在长江以南的东洋界。第二天下午5时整,一段含3颗牙的原黄狒下颌骨化石又被发现。
原黄狒化石的发现为寻找早期人类遗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人字洞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高等灵长类原黄狒化石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对研究原黄拂的演化及其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