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洞察,读懂当代年轻人

图片
2023年已过大半,世界重新流动,生活步入正轨。
进餐厅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在音乐节现场大声放歌,去大街小巷间信步漫游……年轻人总是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温度。
只是“不确定性”依然顽固。我们要面对国际冲突的战云,气候变化的无常,技术周期的隐忧,以及全球经济的阴晴不定。
世界或许复杂,变化未可预期。当下的年轻人,想要成为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又在消费着什么?
基于长期以来对年轻人新社交新消费的关注和记录,中国新闻周刊及旗下“有意思报告”、动漫 IP“哎呀我兔”,收集了3446 份样本,以问卷调查结合定向访谈的方式,完成了这份《2023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年轻人正努力让生活变得更“轻”更“韧”;消费也变得更加理性,物尽其用的态度背后,更显现出年轻一代对可持续的追求和坚持。
总结成三个具有“当下”意义的关键词,即为:轻量生活、清醒消费、青绿态度。它们共同构成当代年轻人的“青年之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轻量生活,活在当下
过去三年,生活不得不“慢”下来;今年以来,世界加速运转,年轻人在快慢之间主动调整节奏,以一种更“轻”的状态主动拥抱简单的快乐。
比如出去走走。报告显示,48.3% 的受访者都优先选择把钱花在旅游上。
图片
今年的旅游,“目的”比“目的地”更重要。如为了吃去一座城,带火了淄博烧烤。旅游的目标变得更单纯,找到一个动心的点,比如逛一场展,看一场演唱会,就值得特意去玩一趟。
此外,更为省心随性的CityWalk(城市漫游),在今年彻底火了。
调查显示,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是 CityWalker。就连中午下楼遛弯儿的打工人,也不再说自己是去消消食,而是 CityWalk 一下。以“遛弯儿”的形式感受附近,以“考古”的姿态重新发现周遭,又洋气又松弛。
图片
但要想玩得好,首先得身体好。
如果说前几年,年轻人的健康消费更像是“亡羊补牢”,先喝酒再护肝,先蹦迪再补觉,先熬夜再防脱,那么经历疫情三年,年轻人对健康已经有了“未卜先知”的觉悟。
调查显示,有近六成人日常消费目的是改善个人健康状态。毕竟,“保养”比“大修”更明智。
年轻人如何“保养”身体?如果把身体比作一辆车,身体各个部位就是零部件。“对不同零部件有针对性地专项保养”成为新的健康消费趋势。
具体来看,面部护理依旧是健康消费的主流,关注人数超八成。紧随其后的是口腔和头发头皮,关注口腔护理的受访者占63.4%,头皮头发护理的关注者也超过了半数。可见,一口好牙和一头茂密的头发是新时代生活状态和精气神的体现。
图片
而我们常说的“人靠衣装”中的“衣”,对于人的“装饰”作用正在降低。调查显示,在今年选购服饰鞋帽时,“时尚潮流”是所有因素中最不被看重的,占比只有16.2%。
图片
服饰鞋帽正在回归其最本质的功用——穿。近八成人愿意为材质和质量买单。
潮流属性减弱,自然不需要买那么多。调查发现,“服饰穿搭”成为2023年人们预计削减支出最高的类目,占比高达44.3%。
图片
衣服越买越少,但衣品正在变好。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在挑选衣服时更注重“设计感和剪裁”。“让我穿了高兴”的设计就是好设计。
清醒消费,守住“钱袋子”
2023年,在消费态度上,“求稳”和“谨慎”成为关键词。
尽管多数人的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还有近三成人有“稍微多花一点”的消费诉求,但消费的底色已经回归至理性,买少点、买好点,“品质升级”远比所谓的“消费降级”来得更有价值。
就消费行为来看,狂热买买买成为过去式,近六成受访者自认为是购物“理性派”,买前要计划,买时要比较,甚至买后都要留有余地。
图片
具体来看,为了克制冲动消费,50.8%的受访者会设置“购物冷静期”,只为冷却后依然热爱的事物买单;在大促、直播、种草等无处不在的消费主义轰炸下,年轻人还练就了“反侦察”能力,近半数人购物前会在各大平台比价;“聪明”的消费者还会为自己留一手,超三成人买到不合适的产品会果断退货,四分之一的人会购买带“运费险”、“过期自动退”服务的产品。
图片
这届年轻人,除了总结出“冷静期、反侦察、留一手”的消费“真言”外,更加懂得量入为出才是真的会过日子。搞钱是年轻人永恒的命题,但搞钱的方式正在“返璞归真”。
33.8%的年轻人是先存后花的“储蓄罐青年”,通过存钱找到生活的安全感;除了存钱,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现实,收入这件事,更多地还是来自工作,34.1%的受访者选择通过努力提高本职工作收入来攒钱,斜杠青年和副业达人的占比不足两成。
图片
有意思的是,“在平台上薅羊毛”、“充分利用免费资源,不被各种数字会员和订阅捆绑”也被纳入了这届年轻人的攒钱妙计。减少不必要的开销,也不放过任何优惠,年轻人间接攒钱的方式与其清醒的消费态度相得益彰。
青绿态度,期待“可持续”
生活要“轻量”,消费要“清醒”,人们也希望把这份松弛感和敏锐力赋予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
生产与消费是社会运作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年轻人愈发注意到可持续的重要性。尤其在丰衣足食的时代,消费的焦点也随着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向上流动。由此,可持续不止与物质相关,更与精神密切相联,它指向生活的意义和人的自我实现。
受访者张天宇是一个以存钱为乐的95后,他的消费原则是能省则省,每月净支出控制在2000元以内。但在7月初去泰国普吉岛度假前,他特意斥“巨资”买了一瓶三百多元的防晒霜。
因为这瓶高价防晒霜,不含伤害珊瑚的氧苯酮等物质。“浮潜时,我近距离看到了一株浅红色的珊瑚,也许这瓶远超我预算的防晒霜对保护珊瑚的作用有限,但起码,这株珊瑚在乎。”张天宇颇为动情地表示。
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者认同绿色消费,表示会尽可能地购买环保或可持续相关的品牌或商品。当某一品牌体现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时,有超过八成人都持积极的消费态度,倾向于主动选择,一心向“绿”。
图片
但在可持续的初级阶段,当绿色环保、社会责任感等概念落实到具体的消费过程中,却鲜少能够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
受访者们更愿意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持续产品或品牌买单,近八成人日常会优先选择可降解材料,包装简化、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也更受青睐。
图片
或许大家对于可持续的理解尚有“表面工程”之嫌,但令人欣喜的是,更复杂、庞大的“看不见”的可持续,也正日益为消费者所重视。近半数人支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可持续行为,这种重视也将转变为企业进一步推广绿色种植等生态与经营共赢方式的动力。
可持续的“初级阶段”或将持续,企业与品牌有必要创造更多可能性,让年轻人更好地感知到可持续的诚意,让绿色消费的浪潮进一步触达年轻消费者。
轻量生活、清醒消费、青绿态度,这届年轻人的“青年之道”里,藏着他们对于这个又“卷”又“拼”的世界的独到认知与轻盈姿态。正如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王晨波在“2023有意思生活方式大会”上所说的,年轻人正在以一种更轻的状态在周遭寻找简单的快乐,这是个不断发现“有意思”、创造“有意思”的过程,支撑的源动力是热爱。
作者:贾诗卉 梁婷婷
编辑:田纳西
值班编辑: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