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有道 | 西邮物流:打造“中欧班列+海外仓”供应链新模式 助“中国制造”出海

文/羊城晚报特派德国记者 陈泽云 付怡
图、视频拍摄/ 羊城晚报特派德国记者 梁喻
视频剪辑/羊城晚全媒体记者 严锦程
海报/蔡红
中欧班列的高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的兴盛,也带动了跨境企业对中欧班列途经的枢纽市场的海外仓布局。
“我们之前在德国主要做电商海外仓,但在杜伊斯堡这个仓库,我们也承接了大量中欧班列集散流转的业务。”在距离杜伊斯堡DIT场站300多米的中欧班列集散中心,西邮物流公司欧洲段铁路运输及清关业务负责人王欣指着仓库里琳琅满目的箱子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中欧班列抵达德国后,装有散货的集装箱会被送到这里,在这里完成拆柜和清关操作,再通过西邮物流自有的卡车队伍,送至批发市场、企业工厂等,完成“中国制造”出海“最后一公里”配送。
图片
图片
总部位于深圳的西邮物流是欧美中大件跨境物流头部企业,目前在欧美已拥有27个全自营海外仓,总仓储面积超过500万平方英尺,形成洛杉矶、新泽西、休斯敦、芝加哥、亚特兰大和杜伊斯堡六大仓储群,覆盖欧美全境。就在今年6月份,西邮物流杜伊斯堡海外仓再次吸引了大众关注,其杜伊斯堡海外仓正式挂牌“义新欧”中欧班列德国集散中心,这也意味着,西邮物流将加码打造“中欧班列+海外仓”供应链新模式。
图片
王欣告诉记者,中欧班列在发展的初期,主要是以整车及整箱运送为主,但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于中欧班列的灵活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顺应国际国内贸易订单小型化、高频率的发展趋势,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成为了新潮流,在此背景下,通过海外仓来进行集散和流转,也成为了必然趋势。
图片
“当客户的货量达不到整箱的时候,就需要采用拼箱的方式进行运输,有时客户只有1-10个托盘的运输量,我们的集散中心同样也能发挥流转作用。”王欣介绍,杜伊斯堡集散中心的规模为7000平方米,设有7个卡车卡口和9000个标准复位。集散中心启动之后,对于提高铁路货物的操作时效,增加铁路货物的操作灵活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图片
“现在中国出口的货物,可以从一台设备、一个机器就开始使用中欧班列运输,它既具备了空运运输的灵活性,又比空运便宜很多。”王欣指出。
据悉,该海外仓无缝集成了海关和仓储操作,当货物到港后无需清关,直接由卡车转运到西邮德国的监管仓,90天内完成清关即可。通过监管仓,卖家可以有效避免旺季滞港费等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还能通过延后清关,缓解资金压力。
图片
在集散中心,记者看到,一箱箱货物有大有小,正在等待清关。“这批主要是江浙来的货物,主要的类别是光伏板,这几年,中国光伏产品在德国非常受欢迎,德国家庭使用的光伏板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制造。”王欣告诉记者,最快1-3天,这些光伏板就可以出货配送,进而进入到德国的千家万户中。
图片
出品人 | 杜传贵 林海利
总策划 | 孙爱群 孙璇 林洁
总统筹 | 吴江 蒋铮 侯恕望 孙晶 刘佳宁 骆苹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婷
校对 | 彭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