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一号神秘面纱被揭开,在青岛公开展出,细数那些较真实的数据

作为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长征1号401艇的大名早已经家喻户晓,然而国之重器轻易不能示之于人。出于保密的原因,长征一号的性能数据内部结构很长时间里一直都不为人知。
图片
在军迷和网络中口口相传的那些东西,大多来自于国内外的猜测,甚至不乏相互矛盾的内容。好在现在长征一号已经在青岛海军博物馆公开展出了,我们有机会一睹庐山真面目。不过即使到今天长征一号也并没有全部开放,它的部分的舱室依然没有对外开放,处于保密的状态。
我在这里讲的,尽可能贴近真实的长征一号。先看看长征一号的基本数据,艇长,90-100米;艇宽,10米,排水量5000吨,也有人继续标出了水面排水量和水下排水,水面排水量4000多吨,水下排水量5000多吨。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这艘潜艇的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300米,这些数字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来源。你到青岛海军博物馆也可以看到相应的数字,但是这些数字可以告诉大家,它都是一个概略数字的,并没有特别地精准,有些甚至是有推测和估算的。
其实对普通的军迷来说,一艘核潜艇水下排水量5000吨和5200吨,没有多大的差别。和这些数字相比,更加靠谱的东西是有图有真相。
现在对于长征一号核潜艇,我们可以在图上看到的真相有哪些?
图片
先看外观,它是属于标准的水滴形,它的指挥台围壳,平面的剖面形状也是水滴形,而侧方的投影接近于一个梯形,指挥台围壳的位置,位于在整个艇长的大约前三分之一位置。按照流体力学的原理,指挥台围壳处于这个位置,无论是减小阻力,还是提高舵效,都是一个最佳的位置。
潜艇的舵机使用了围壳舵加尾舵,围壳舵位于指挥塔围壳偏前的部位,尾舵是十字形纬度,潜艇的驱动装置是单轴单桨,可以大体地看到,使用的是大直径五叶螺旋桨。
从外观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艘核潜艇使用了双壳体的结构,主排水孔是一个长条的缝隙式排水孔,这样的排水孔有利于减小阻力,降低噪音。从外表我们还可以看到潜艇的救生口,在照片或者视频当中,看到上面析出了红白相间图案的那就是救生口,联系着一系列的救生装置,和普通的潜艇窗口是有所区别的。
同时在长征一号的艇首部位,还可以看出一个突出的装置是潜艇的声呐基阵。一般来说,这个位置的声呐基阵通常可能是攻击声呐、扫雷声呐或者通信声呐。
图片
因为有了在青岛博物馆内部展出的长征一号,我们也可以进入它的内部,看一看它的内部结构,大体来看,长征一号的内部分为7个舱,最前是鱼雷舱,进入鱼雷舱内,你可以看到6个鱼雷发射管和后面备用鱼雷的鱼雷架,数一下,你就可以判定这艘潜艇一共可以装载24枚鱼雷,其中6枚放置在鱼雷发射管当中,18枚放在备用的鱼雷架上。
鱼雷舱向后是指挥舱,当然指挥舱是多层,毕竟核潜艇耐压壳体直径很大,可以分成多层。
现在指挥舱内部最大的豪华舱室,就是它的会议室,有20平米多一点。20平米在今天家庭的客厅当中都算是比较小的。
但是在潜艇当中,一个20平米的会议室,那是相当奢侈。所以这个会议室也还肩负着其他许多的功能,比如说餐厅,甚至手术室。指挥舱的后面是前辅机舱,前辅机舱装载的,大多是和潜艇航行上浮下潜相关的一些辅助设备。另外还有潜艇的厨房,再往后是反应堆舱,反应堆舱至今没有完全开放。
图片
我们可以在一些画面当中看到反应堆舱当中的屏蔽通道,这个通道两侧是用铅之类的反辐射材料,构筑起来的反辐射屏障。再向后是后辅机舱,后辅机舱,大多是为反应堆服务的各种辅助机械。再后是主机舱,也就是蒸汽轮机舱。蒸汽轮机舱的后面是尾舱,潜艇的舵机就放在尾舱之中。
对于长征一号核潜艇,我们大体可以说出这些,而今天我跟大家讲的这一些应该是一个贴近真实的长征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