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特斯拉”跃居全球第三,老板更像许家印

图片
在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技术依赖外部供应的前提下,VinFast顶着民族工业的光环,但更像是一个贴牌的组装工厂,“越南制造”的含金量,相对于它在资本市场的热度而言,是明显不足的。
撰稿丨熊志
“越南特斯拉”,横空出世。
越南的造车新势力VinFast,自登陆纳斯达克以来,股价一路狂飙,市值在突破1000亿美元之后,继续上扬,目前市值直逼2000亿美元大关,超越比亚迪、奔驰、法拉利等一众车企,也超过“蔚小理”市值之和,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汽车,蹿升至全球第三大汽车厂商的席位。
图片
图/网络
不关注汽车行业的人士,可能根本没听过这样一家公司。但公开对标特斯拉的VinFast,它的来头可不小,背靠越南最大的民营集团Vingroup(温纳集团),掌舵人是越南首富潘日旺。
潘日旺白手起家,靠在乌克兰卖方便面发家致富,后涉足房地产,登上越南首富宝座。这样和许家印高度重合的商业经历,也让他有着“越南版许家印”的标签。
那么,潘日旺的造车梦,是许家印的翻版吗?这家越南最大的赴美上市公司,最近在资本市场近乎疯狂的表现,到底是偶然的炒作泡沫,还是越南制造崛起的一个必然?
01
为了让越南人有自己的汽车,2017年,潘日旺创立了VinFast,越南才有了第一家本土汽车制造商。也就是说,这家市值秒杀一众传统车企的公司,到现在只有短短6年的历史。
早期的VinFast,生产的还是燃油车,采用的是贴牌代工模式。直到2021年,VinFast 才推出了首款电动车 VFe34,向电动化转型,试图通过电动车弯道超车,带动越南本土汽车产业崛起。
相较于在资本市场的风浪,VinFast的销量和业绩,明显要逊色低调很多。2022年,VinFast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在2.4万辆左右。当然,在汽车保有量较低的越南,已经占据了电动车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业绩方面,则是连年亏损。2021年,VinFast营收6.7亿美元,运营亏损11.33亿美元,净亏损13.48亿美元;2022年,营收6.34亿美元,运营亏损17.91亿美元,净亏损21.12亿美元。
图片
▲VinFast创始人潘日旺(图/CFP)
VinFast现在的规模体量,显然撑不起它的庞大野心。它的销量,在那些市值被它超越的传统车企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便对比中国的“蔚小理”,VinFast也不是一个量级,要知道,2022年“蔚小理”的交付量都超过了10万+。
这样一家尚在成长中的车企,为何股价一路飙升,市值一路飙涨到全球第三,而且市值一度直逼第二位的丰田汽车?
一个技术性的原因在于,VinFast开放交易的股票数量相当少,只有1%左右,99%的股票都掌握在Vingroup集团手里。流通交易的盘子小了,哪怕是几百万的小规模交易,也能让股价产生巨大的波动。所以,上市短短十多天,VinFast的股价几乎如过山车,股价和市值都极不稳定。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下,越南制造正快速崛起,而作为越南的第一家汽车品牌,本土民族企业的代表,VinFast的股价走势,有着“越南概念股”的属性加持。
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潘日旺曾雄心勃勃地反问道,“美国有微软和苹果,越南为什么没有类似的企业”?
越南首富的野心呼之欲出,肩负着振兴越南制造的重任,这也让潘日旺的造车步伐,比许家印还要激进大胆很多,一出手就剑指全球。
比如,在VinFast一年还只能卖出两万多辆电车时,而且在连续亏损时,它不仅将汽车卖到了欧美等地,还宣布要在美国建厂,一期总投资高达20亿美元,连美国总统拜登都在社交媒体上点赞欢迎。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首富们的造车步伐,总是迈地如此昂首阔步。
02
抛开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不谈,VinFast的横空出世,并不是偶然。
一方面,越南的汽车保有量不高,从VinFast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就能看出来。越南人出行的主要私家交通工具,还是摩托车,越南有着“电动车王国”的称号,这意味着汽车产业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事实上不只是越南,整个东南亚地区,汽车行业都有广阔的增量空间。这几年的东南亚,也因此成为车企投资的热土。
比如去年8月,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落户泰国;而今年5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前往越南,围绕电动车的投资问题,同越南政府副总理展开谈判。
另一方面,作为越南的第一家汽车品牌,VinFast不仅能率先吃到市场增长的红利,还有民族品牌的标签背书,因此能享受到系列的政策红利。
图片
▲越南省河内市(图/图虫创意)
汽车零部件多,产业链庞大,上下游高度协同,分工紧密,汽车产业也被视作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制造业水平的象征。当然,更是地方重点保护的产业对象。
为了扶持本土企业发展,越南的汽车进口关税,一直处在亚洲最高的水平。在激烈的全球竞争面前,这给VinFast这样的民族汽车品牌,留下了一丝喘息的余地。
在产业扶持方面,越南的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几乎和中国模式一样,都是在传统燃油车技术短期追赶无望的前提下,依靠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整个弯道超车的过程,自然少不了大力度的政策扶持。
就在前不久,越南交通部提交了关于为电动汽车制造商和购买者提供优惠政策的建议,包括面向车企的税收优惠,面向消费者的补贴等等。一揽子扶持政策下来,VinFast无疑是首要受益者。
而且,不同于一些新兴的车企,VinFast背靠的Vingroup集团,背景强大,其业务覆盖房地产、工业、科技等领域,上半年的营收就超过300亿人民币,它有足够强劲的资本,为VinFast的造车业务进行输血。
至少从目前来看,连年亏损的VinFast,始终透露着一丝不差钱的暴发户气息,烧起钱来毫不含糊。
比如在车展上找贝克汉姆站台,在美国、加拿大等全球各地设立展厅,在美国投资建厂,找兰博基尼、法拉利等知名品牌的车型设计公司合作……
03
一个成立只有6年的越南车企,却贡献了今年美股最大的IPO,VinFast的疯狂表现,引发了很多人的质疑,它的估值是不是虚高了?过山车式的股价涨幅背后,是不是一场炒作泡沫?
对中国网友来说,在回答问题之前,相信很多人都会代入许家印的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曾经贵为中国首富的许家印,和越南首富潘日旺,他们的造车故事,确实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两人都是从地产切入到造车领域,甚至他们入局的时间,都是在2017年。只不过潘日旺是亲自上场,而许家印这一年是投资了贾跃亭。
他们都野心勃勃,造车步伐相当激进,甚至造车的路径都如出一辙:
面对汽车制造的技术门槛,在不掌握核心技术和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的前提下,都是靠“钞能力”开路,一路投资收购,寻找合作伙伴,整合全球的资金、技术、人才,在本土进行制造组装。
在最开始生产燃油车时,VinFast的生产线,还是收购通用在越南的生产线;转型电动车之后,就连电动车最核心的三电技术,VinFast都是采用进口,而它的很多零部件,还是由中国的供应商提供的。
图片
图/图虫创意
在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技术依赖外部供应的前提下,VinFast顶着民族工业的光环,但更像是一个贴牌的组装工厂,“越南制造”的含金量,相对于它在资本市场的热度而言,是明显不足的。
这意味着,随着热度下降、市场回归理性,VinFast的市值跌落,是必然的结果。当然,疯狂过后的VinFast,到底会成为“越南版的恒大”,还是“越南版的比亚迪”,现在谁又知道呢?
都说潘日旺是“越南版的许家印”,他们杀入造车时一样多金,一样步伐激进,但潘日旺好歹是从燃油车切入,先积累经验再转型电动车;再起码,潘日旺是确实把车造出来了,不仅实现了量产,还把车卖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地。
在VinFast冲上市值高峰的时刻,许家印和恒大还身处债务危局,两年亏损840亿元的恒大汽车,今年上半年仅交付只有1000余辆,8月28日中国恒大复牌,更是一举跌出天际。
所以,越南首富潘日旺和VinFast的造车故事,虽然充满疯狂色彩,但也没什么值得冷嘲热讽或者唱衰到底的。甚至VinFast的一路突围、野蛮生长,本身就是一个的信号。
一如这几年的产业转移浪潮一样,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成为全球供应链转移的重要阵地,“越南概念股”被热捧的背后,是越南制造的强势崛起。
当中概股光环不再,当华尔街的精英们,开始喜欢上越南企业的故事时,这种风向的变化,也许更值得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