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都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图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察汗淖尔重要批示精神,乌兰察布市坚决扛起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大政治责任,持续推进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按照国家、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制定印发的《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方案》和《乌兰察布市察汗淖尔“十四五”时期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规划》,湿地公园建设作为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中最重要的一项保护措施,规划面积35.37平方公里。商都县成立了湿地保护中心,全面加强察汗淖尔湿地保护与管理。
一、加快察汗淖尔湿地公园建设
商都察汗淖尔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总投资9278.31万元,建设期从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分二年实施完成。建设项目包括湿地保护与修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防治灾害、基础设施建设5大工程。主要进行盐碱地修复312.11公顷,土坑和土沟治理工程54.87公顷;新建步道2.99公里,栈道3.12公里;新建湿地管理站2处,配套实施院落硬化等附属设施;新建湿地宣教中心,配套实施宣教中心布展等设施设备;新建科研监测中心;新建综合监控塔2座,观鸟屋1个,气象观测站1座,水文观测站2座,购置必要的科研、监测、巡护设备等。截至目前,商都察汗淖尔湿地公园项目5大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一是加快植被修复工作。对湿地裸露明显、存在大面积盐碱斑、植被覆盖度较低的4680亩盐碱地,人工播撒碱蓬、披碱草等乡土植物草籽,修复为近自然的天然草地和植物群落,起到稳定地表免受风蚀、形成植被自然围封的作用,同时聘请自然资源学会对植被修复凸斑区完成补植补种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完成湿地周边植被修复的打点和定位,确定植被修复区域及面积,持续进行人工补植补种养护。在以湿地原有芦苇植被群落为参照区域和监测塔周边凸斑区域,试验种植芦苇、柽柳等水生植物,存活率较高,基本实现了有水时不起尘,无水时有水生植被也不会起尘的修复效果。
二是积极开展科研监测。市林草局、商都湿地保护中心委托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承担湿地公园科研监测事宜,开展察汗淖尔湿地形态、水质、土壤、鸟类及其他动物的监测与调查。截至目前,年度监测及调查方案、监测报告、水质监测报告、鸟类监测报告、生物多样性报告均已完成。利用无人机通过周、旬、月、季对湿地公园入口区域、南部区域、中部区域、东北区域、西北区域、西部区域6个区域和湿地公园芦苇区、植被修复区、库塘等重要点位、重点地段进行全方位监测,留存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开展前中后现状对比,形成55期监测记录。同时与中国林科院协同建设“内蒙古察汗淖尔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为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广泛开展科普宣教。商都湿地保护中心制定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活动方案,培训专职宣教人员,结合特殊时间节点,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方式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提升全民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意识。2022年完成12次主题科普宣教活动,2023年完成“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5次主题宣教活动,累计制作宣传标语11块、宣传栏4块,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宣传册2万份,湿地百科宣传册2万份,世界湿地日海报1万份,各类宣传品3万个。
四是加强巡护管护。实施围栏封育64.31平方公里(湿地公园35.37平方公里全部在围封范围内),杜绝非保护修复科研等人为活动,同时设立察汗淖尔警务室、组建湿地保护联合执法队、聘用湿地管护员、安装监控设施,紧盯重要点位、重要人员、重要地段,24小时全方位巡护管护,杜绝一切人为活动干扰,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设施等行为,全面改善察汗淖尔湿地生态环境。截至目前,累计发现35起违规放牧问题,处罚38人次,其中行政拘留1人。
五是加大两地协作。两省区两市两县,每年召开一次协作推进会,协调推进区域协作共治。两市先后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和合作备忘录。商都、尚义两县共同建立了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协作5个专项工作组,签订3个协作工作备忘录,协同推进水利、农牧、气象等领域6个方面25项跨区域合作事项。两地湿地保护中心每月对接一次工作,先后10余次开展联合宣教和执法活动,为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坚强的机制保障。
二、成功获批内蒙古商都察汗淖尔国家级湿地公园
2020年10月20日,自治区林草局批复同意建立商都察汗淖尔自治区湿地公园。经过两年建设与管理,2022年12月29日,国家林草局批复同意商都察汗淖尔自治区湿地公园晋升为内蒙古商都察汗淖尔国家级湿地公园,与河北尚义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形成一体化管护机制,实现察汗淖尔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和修复。
三、湿地公园生态得到恢复
按照湿地植被修复方案,采取人工修复、飞播种草、自然恢复的方式,通过旋耕撒籽、打孔栽种、托盘育苗等方法累计完成人工修复植被5000余亩;飞播种草1.8余万亩;自然恢复1000余亩。湿地内针茅、披碱草等99种植被长势好于常年同期。遗鸥、草原雕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首次出现,赤麻鸭、天鹅等鸟类数量不断增加,监测记录赤狐、蒙古兔、猪獾等哺乳动物活动痕迹,记录监测到的鸟类已经达到119种。新华社、央广网、学习强国、内蒙古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到察汗淖尔正面采访报道,累计发表13篇正面新闻报道,为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坚强的新闻舆论保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乌兰察布市发改委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