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家乡三峡和第二故乡武汉,王丹萍现场分享艺术初心

8月29日,由武汉市文联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发起主办的“艺心向党”崇德尚艺名家新秀大讲堂第四期活动在长江日报长江演播中心举行。武汉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武汉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武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王丹萍以“我的家乡我的歌”为主题,连说带唱,和观众们分享了她多年来孜孜不倦、潜心探索的艺术实践,并为现场200余位武汉音乐家协会会员、声乐爱好者和青年歌唱演员上了一堂“干货满满”的声乐课。
图片
8月29日下午,武汉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武汉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武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王丹萍做客“艺心向党”崇德尚艺名家新秀大讲堂。长江日报记者 喻志勇 摄
三峡女儿唱响三峡的歌
王丹萍出生于湖北长阳,父母都在当地歌舞团工作。青山绿水和土家号子给了王丹萍最早的艺术启蒙。王丹萍13岁时考入长阳县歌舞团,后来又考入武汉音乐学院主修美声唱法和钢琴,毕业后回到长阳县成为一名歌唱演员。根据自身特色,她在民歌原生态唱法中增添了现代、流行元素,也逐步奠定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音乐要走自己的路,创作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特色。”
1995年,湖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视剧《家在三峡》,词作家熊永、曲作家王原平为该剧创作了主题歌《三峡,我的家乡》。录制这首歌时,王丹萍正怀有7个月身孕。听完音乐,她建议将歌曲的第一段用长阳方言演唱:“太阳那个进山来嘛,挂在哟橘树上,月亮那个进村来嘛,歇在哟屋顶上啰……”浓浓的峡江风情随着歌声蓬勃而出,传遍了千家万户,也让全国观众记住了“王丹萍”这个名字。
有趣的是,当这首歌随电视剧在央视首播的那天,王丹萍的儿子也顺利出生了。“那是1996年3月1日,对我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天。”一年后,《三峡,我的家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经典民歌”之一。随后,王丹萍陆续唱响了《巴土恋歌》《哭嫁歌》等一系列带有浓郁湖北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当之无愧的“湖北音乐名片”。
图片
8月29日下午,武汉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武汉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武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王丹萍做客“艺心向党”崇德尚艺名家新秀大讲堂。长江日报记者 喻志勇 摄
用歌声告白第二故乡武汉
“热干面热干面,芝麻辣酱味道鲜,一碗面条端上来,香了武汉半边天”“大雁把人字写在高高的蓝天上,江河把人字写在中华大地上,天上的人字总是南来北往,地上的人字化作了长江汉江”……自1987年考入武汉歌舞剧院以来,王丹萍已经在武汉工作和生活了30多年,早已视武汉为第二故乡。在武汉市许多重要的大型活动中,观众常常可以听到王丹萍那极具表现力的歌声。曾被评选为“武汉市歌”的《武汉之歌》,电视剧《汉正街》的主题曲《汉正街》,还有《相聚在武汉》《长江、汉江》《黄鹤谣》等,都将她对这座城市的深情传递给观众。
在多年歌唱生涯中,王丹萍曾推出两张个人专辑——2010年的《巴土风情》和2021年的《一往情声》。两张个人专辑的音乐风格不仅保留了峡江风情音乐的地域特色,也写满了武汉的风土人情、城市风貌。曾收录于首张个人专辑《巴土风情》中的《山水谣》《哭嫁歌》《三峡,我的家乡》《汉水谣》,在《一往情声》中编曲和演唱处理都有了改变。比如,《三峡,我的家乡》中对某些乐句尾音加入下颤音的演唱,这不仅是她从土家人“背山”歇脚时的喘气声得到的灵感,也是她吸收借鉴宜昌兴山县“三音歌”的演唱状态而进行的创新;《哭嫁歌》中“哎呀妈呀”的气声和“舍不得”的哑声运用,情感真挚,催人泪下。“我们的艺术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但是我们必须不断追求艺术上的尽善尽美。”王丹萍说,“我的作品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演唱一定要跟随时代发展,如果不发展,听众是听不下去的。”
图片
8月29日下午,武汉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武汉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武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王丹萍做客“艺心向党”崇德尚艺名家新秀大讲堂,与观众互动。长江日报记者 喻志勇 摄
“歌唱是年轻人的事业,我已经把最美好的样子和声音留给了舞台,现在就希望让更多普通人也能读懂声乐的美。”离开舞台之后,王丹萍转身投向教学事业。她曾连续担任历届青歌赛湖北代表队声乐总指导,辅导过的李琼、“土苗兄妹”组合、“撒叶儿嗬”组合、“西兰卡普”组合等多次斩获青歌赛大奖,华晨宇荣获2013年“快乐男声”全国总冠军;她与琴台音乐厅、省市群艺馆合作开设公益课堂,教普通人唱大家喜爱的歌曲;拥有40多万名“粉丝”的抖音号保持着高频率更新,截至目前已发布1912段短视频。在这些活动和短视频里,她直接与天南海北的普通听众交流,网友们也时常被她亲身示范的教学方式深深吸引。
演讲中,王丹萍边讲边唱,并现场为声乐爱好者和青年歌唱演员“开课”,传授歌唱发声技巧和方法,让来自台海亲情女子合唱团、金秋混声合唱团、江岸区教师合唱团等多支合唱团队的团员以及众多普通声乐爱好者备受鼓舞,在互动环节纷纷举手“抢麦”。在教学中,她反复强调“舞台演唱一定要融入情感,要走心”“要学会把‘唱歌’变为‘歌唱’,用心、用情、用修养去歌唱”。她说:“艺术是需要感染人的,就是要把观众唱得起鸡皮疙瘩、心里发痒。”
7岁女孩高小茹在互动环节勇敢地第一个走上舞台唱了《小胡杨》。她说:“我非常喜欢唱歌,特别喜欢王老师。”特意从河南平顶山市赶来的声乐爱好者、王丹萍的“铁粉”王青霞“抢麦”成功,上台演唱了一首《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王青霞说:“王老师对不同风格的演绎驾轻就熟,演唱技巧炉火纯青。这次,她现场指导我怎么呼吸、咬字、换气,我受益匪浅。”
武汉歌舞剧院青年演员梅爽现场带来歌剧《运河谣》选段《不答应也得答应》,将一个反面人物时而张狂、时而心虚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生动。王丹萍现场指导他调整细节,让他直呼这堂课“干货满满”。“王老师的从艺经历影响了我对艺术纯真的追求,我也从她身上深刻地感受到该怎么把情感传递给观众、更好地表达角色。”梅爽说,“我在这次活动现场也感受到了大家对音乐的热情。作为一名声乐演员,我更有信心和动力在艺术道路上更踏实地走下去。”
图片
8月29日下午,武汉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武汉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武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王丹萍做客“艺心向党”崇德尚艺名家新秀大讲堂。长江日报记者 喻志勇 摄
人物名片
王丹萍,武汉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武汉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武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连续三届获得“武汉市优秀文艺家”荣誉称号。她演唱的《三峡,我的家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经典民歌”之一。她演唱的歌曲《女人歇不得》获“中华民歌大赛十大金曲奖”。个人获得全国大中城市青年通俗歌手大奖赛第一名、“湖北十大金嗓”等奖项。
(长江日报记者叶飞艳)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