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沃土守初心 服务“三农”担使命

图片
扎根基层
小事业彰显大情怀
1988年6月从青海省畜牧兽医学院毕业后,王跃忠怀着满腔热血来到黄南藏族自治州,成为同仁县多哇乡畜牧兽医站的一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由于当时下乡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他经常骑马深入牧民帐篷,宣传动物疫病、寄生虫防治等知识。
上个世纪80年代,当地畜牧业生产条件落后,牛羊受到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困扰,每年春季牲畜抵抗力下降,寄生虫病发生较多,造成牛羊死亡居高不下,因传染病、寄生虫病造成死亡率达7%-8%。王跃忠在做好牛羊免疫工作外,积极推广丙硫咪唑及丙硫咪唑悬浮液驱除牛羊寄生虫病,有效防治牛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使当地牛羊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
看到牧民脸上露出了笑容,王跃忠感到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虽然辛苦,但意义重大。他更加发奋地工作,后来被任命为黄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2001年他带领团队建成黄南州首个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并启动了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为同仁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2004年,他对胚胎移植、羔羊育肥、疫病防治和饲草建植等配套技术进行了推广与应用,首次在黄南地区利用胚胎移植技术繁育出纯种无角陶塞特绵羊,总结提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养羊模式,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全州发展高效优质养羊业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2006年,省牧科院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后续产业发展研究项目《欧拉型藏羊繁育及生产技术推广》,王跃忠带领团队参与其中,推广欧拉羊种羊3000只,育肥羔羊10000只,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连续不断的选育,欧拉羊体重明显提高,体型外貌趋于一致,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群体数量,选育效果十分明显,为河南县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默默付出
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
2010年,王跃忠兼任州农广校校长,他更加频繁地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和高素质农牧民、东西部合作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培训农牧民达5000人以上,提高了农牧民群众在动物疫病防治、合作社经营、果蔬栽培、粮油作物种植、新品种推广等方面的能力,为乡村振兴工作添砖加瓦。
有一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宁木特镇藏格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蔬菜大棚在一场暴雨过后,墙体倒塌。合作社负责人索南措心急如焚。王跃忠得知情况后赶赴现场查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维修,建起了8座温室蔬菜大棚,并种植白菜、辣椒、黄瓜、菜瓜、西红柿、菠菜、生菜、芹菜、香菜、土豆、葱、韭菜、甘蓝等蔬菜,年销售收入达7.5万元。为了合作社健康发展,他和团队人员给索南措和合作社技术人员传授蔬菜种植技术,现在索南措也成了当地的“土专家”,不仅带动合作社发展,还到处讲课培育更多的种植户。
马铃薯是同仁市的主要农作物栽培品种,王跃忠在同仁市加吾乡吉仓村开展培训工作时发现,该村用传统点播的方式种植马铃薯,每亩马铃薯产量只有1000公斤。为提高马铃薯产量,王跃忠积极推广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亲自示范帮农户铺膜,部分村民抱着试试的想法种植覆膜马铃薯,结果第一年每亩马铃薯产量达3000公斤。这下村民运用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积极性大增。王跃忠又一鼓作气为该村陆续推广了小麦、青稞、杂交油菜、中药材等新品种,从根本上改变了农牧民原有思维和种植方式。
执着推广
助力农牧业生产硕果累累
在农牧业技术推广中,王跃忠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验证最终制定出符合黄南州的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这种工作方式,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落地应用,提高了当地的农牧业科技水平,助力农牧业生产发展。
2019年以来,王跃忠主持实施《黄南州智慧有机畜牧业养殖环节数据批量采集设备研发应用于示范》项目,建立了“批量采集”“一标多用”“环境监测”“激光称重”“升级追溯”“五位一体”的黄南州智慧有机畜牧业养殖环节数据批量采集设备研发应用与示范。实现批量读取牛羊耳标信息,通过一个耳标多功能使用降低生产成本,节省了基层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各类型数据采集类型、效率,增强了各个应用平台数据互联互通能力,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为产品的优质优价提供标准依据。2022年开始,他大力推广牦牛人工授精技术,目前已受配母牛1650头。该技术一经推广,便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一致好评。
35年来,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王跃忠坚守着扎根沃土服务“三农”的诺言,当好农技推广战线“一块砖”,他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获得了广大农牧民的认可和各级农业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农技推广员的奉献之歌。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王跃忠获得2020年“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人才、2023年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省科协宣)
图片
《青海日报》(2023年08月31日 第7版:综合新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