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深度解读:14句经典对白,帮你读懂“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绝对值得一看,但如果你期待它像《盗梦空间》那样“大脑洞”,或是过一过“核爆画面”的瘾,那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这是一部很忠于传记体的故事片,甚至商业片元素都很少,偏向于文艺电影。
图片
黑白正述、彩色倒叙,穿插进行,在最后由黑白转彩色将时间线接上……这种手法倒是很像他早期电影《记忆碎片》,所以,一些观众不客气地评价《奥本海默》——“简直是3小时听力测试。”
图片
如果你没有仔细盯着屏幕,并勤快地运用大脑把各个对话碎片连接在一起,的确不容易看懂这部“原子弹之父的电影传记”。
在不大量剧透的前提下,笔者从上千句人物对白中捡出13句经典对白,帮大家梳理《奥本海默》之脉络,也欢迎各位朋友补充。
图片
1、“研究所的存在,就是为了给独立思考的人提供避风港。“
记住,影片开始这句话,就是重要的“价值观定调”。
影片的时间线,是从奥本海默发布“黑洞论文”前开始的,也就是这位“人类的普罗米斯”的“新火种诞生之前。
这段时间,现实的奥本海默几乎被“灵感”折磨得精神分裂。
图片
图片
奥本海默被邀请来到研究所任教,第一堂课只有一名学生。但学校仍然很支持他,管理人员对他说:“研究所的存在,就是为了给独立思考的人提供避风港。”
这几乎是电影里第一句“观点性对白”,它有几个暗喻:
第一,原子弹发射后,奥本海默被政客起诉“疑似苏联间谍”,那时,曾经给他巨大权力研究原子弹的军方与政客们全部“退避三舍”,是科学家群体力挽狂澜,成为他的“避风港”。
(图为在国会上提出“希望政客彻底离开美国政府”提案的科学家大卫希尔。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他也是一位物理学家,曾签署关于“杜鲁门总统不要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请愿书。)
图片
第二,暗喻奥本海默一直是“独立思考的人”,这是他的底线,也是他的生命线。
第三,电影当中,刚刚担任原子弹研制负责人时期的奥本海默,也曾兴奋地穿上军官服,但他的搭档提醒他:脱下滑稽的军官服,你是科学家。
第四,连爱因斯担也提醒了奥本海默:当别人(当权者)给你勋章,记得,他们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图片
2、“我来自壳牌石油,我们签了不少化学家,也不介意签几名科学家。”
记住这位壳牌石油老兄,他将犯有“叛国罪”。因为他兴高采烈签下的这位化学家,日后被发现是“苏联间谍”。
他热情地向各位美共分子介绍着“前沿科学家”奥本海默,这是奥本海默人生中第一次在掌声中走上舞台。
就在奥本海默向全世界宣告“量子世界”存在的同一天,希特勒进攻了波兰。他的研究成果,注定成为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夺的“肥羊”。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针对他的国内外政治陷阱已经一一开始布下。
图片
3、“暗星不发光,但它形成的黑洞会吞噬光”。
这是,奥本海默发表“黑洞论文”那天说的一句话。
第一,“黑洞”暗喻着,奥本海默在“麦卡锡时代”被迫害。
麦卡锡时代是指1950年至1954年间,米国进入“白色恐怖时期”。右派肆意迫害疑似“美共”和民主进步人士。奥本海默和喜剧大师卓别林都是在那个时候被诬陷为“间谍”的。后来肯尼迪总统为他们平反。
图片
图片
第二,暗星也指在科研背后黑暗的政治力量。
奥本海默代表的科学家力量,希望能赶在纳粹之前做出原子弹,用原子弹的释放强作用力威慑好战分子,以迎来和平。
但另一方,是急于将科学成果转化成杀伤性武器的、各国心怀鬼胎“政客”们,既包括美国自己,也包括苏联(开始安插间谍)。
电影中的反派路易斯·施特劳斯就是暗星之一,因为电影中路易斯说过非常“对仗”的一句话:
“权力只发生在阴影中,这就是政治的游戏规则。”
图片
4、“你以为有了名声,就不用考虑别人的情绪?”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奥本海默声望如日中天,政府以他的意见为政策。
但奥本海默的情人琼·塔特洛克(美共人士)却提醒他,不要去得罪客。琼一眼看出了奥本海默很容易因“锐气过盛”而闯祸。
图片
这位绝顶聪明的犹太人,在小学和哈佛大学都跳了级,23岁就获得博士学位、25岁到大学任教,并一手创立起伯克利物理研分所,37岁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38岁成为研制原子弹的手席科学家……的确一路所向披靡。
但他喜欢口无遮拦,在国会上暗讽政客路易斯·施特劳斯,被人记仇,却不以为然。
图片
结果这位政客在战后对他进行了“连环套”的陷害,彻底摧毁了他的信誉,还令他差点丢了命。
5、世界正在急速转向,属于你的时刻来了
这是第二个了解奥本海默的女人,也是他的妻子凯塞琳·哈利生说过的话。
她敏锐地意识到,属于自己丈夫的时代来了。
本来,他们在和纳粹搞“科研竞赛”,可是最新消息俄国刚刚研制出了原子弹——他们不在不是和纳粹竞赛,而是和俄国竞赛。
她是第一个意识到奥本海默重要性的人类。
图片
6、我不希望三百年的物理研究,最后凝聚成了人类杀伤性武器。
因为俄国已经有了利用钚239等重原子核裂变反应的“一代原子弹”,所以奥本海默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开始研究氢弹,也是二代原子弹。
它的威力,是原子弹的1000倍。
而当氢弹被算出可能性的时候,奥本海默犹豫了。他的理由是:如果美国开始研究氢弹,俄国就会开始研究。所以,他希望延缓。
这是奥本海默思想的转折点:此前,他为原子弹的出现而狂热,此刻他开始反思甚至打退堂鼓。
7、你即将释放的力量,纳粹毁灭后也将一直存在。
二战以前,奥本海默一直认为,原子弹只是用于威慑纳粹。
他在召集米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加入国家试验室,并建立小镇时,还持有这样的信念。
当别的科学家对他说出那句:“炸弹不仅会落在坏人头上,也会炸死好人”时,奥本海默还在劝服这些科学家:
“一旦让人们理解原子弹的威力,我们将会缔造前所未有的和平”。
然而对方清醒地告诉他:你即将释放的力量,纳粹毁灭后也将一直存在。
图片
8、“通过它,我们拥有了掌控宇宙的基础力量”
1945年米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后,在全民广播中如是说。
投放后,奥本海默成了英雄,他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发表演讲。
虽然他保持着微笑说:
“原子弹的威力还在继续,我想日本人不会喜欢的!要是来得及对付纳粹就好了!”
图片
但实际上,此时奥本海默耳中已然听不到掌声了,他产生了原子弹爆炸的幻听和闪光——那是他一直试验氢弹后(在广岛投放原子弹之前的演习)看到过的画面。
不仅如此,在会议室里,他还“看到”了人们的面皮在腐坏、双目变成黑洞,他的脚踩着烧焦的尸体,欢呼变成了痛哭。
图片
9、“把实验室还给印第安人”“让那个爱哭鬼再也不要来了”
奥本海默登上《时代》封面后,杜鲁门召见了他。
他们以为奥本海默会感觉骄傲、自豪,可当杜鲁门问他,以后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要继续研究些什么时,奥本海默说:把他们还给印第安人。
微笑瞬间从总统的脸上消失了,他告诉奥本海默:“那里必须继续研究。”
“我感觉我自己的手沾满鲜血。”
总统递给他一个白手绢:“你觉得会有人在乎是谁造的原子弹,是谁扔的吗?长畸和你无关”。
最后,总统下达了逐客令:“让那个爱哭鬼再也不要来了。”
大概正是因为总统的暗示,路易斯·施特劳斯日后才能开展对奥本海默的迫害——一个“懦弱”的原子弹之父,美国不需要。
10、如果原子武器成为战争的常规武器,这里将会被人唾弃。
这是奥本海默交接国家实验室时,面对实验室员工演讲时说的一句话。
当时很多人还是为自己参与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伟大发明”而激动着,但奥本海默的这句话无疑是兜头浇下一盆冷水。
图片
11、武器虽然是我们制造的,但我们没有权利决定谁会使用它。
奥本海默去听日本广岛大轰炸后的研究成果展示——轰炸后的31天,走在马路上的行人仍然出现了烧伤。很多人以为自己受了轻伤,但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将在数日或数周后死去。
这时,奥本海默转过了头,心中涌起这句话。
12、朋友,你赢不了的,法庭只是个形式,你为何不离开呢。
战后,政客路易斯史特劳斯出于私人恩怨,构陷奥本海默。
这时同行提醒他:朋友,你赢不了的,法庭只是个形式,你为何不离开呢?
这位同行现实中也有原型,叫肯楠,他告诉奥本海默海外有100个研究室在等着聘请他。但海默拒绝了,他说 “ 我就是爱这个国家! ”(电影中的回答是:我有我的原因)
图片
13、肯尼迪不喜欢你对待奥本海默的方式
这是路易斯史特劳斯的秘书,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电影中,路易斯史特劳斯竞选失败后,继续小肚鸡肠地询问秘书,反对自己的人都有谁。
秘书说出了肯尼迪的名字,当路易斯史特劳斯问他,这个年轻人为什么反对我?
秘书告诉他:肯尼迪不喜欢你对待奥本海默的方式。
这时,路易斯才从秘书脸上看出来人心所向——对方的心已经归向了肯尼迪。
图片
14、奥本海默对爱因斯坦说:我们确实毁灭了全世界
路易斯史特劳斯一直认为,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碰面后,说了自己的坏话。
因为当他们说完话,爱因斯坦一直对自己沉着脸。
实际上,奥本海默当时说的是:
“当初我带着那些算数找你时,我担心,那些链式反应会毁灭全世界。但是现在,我才明白,我们确实毁灭了全世界。”
科学家为人类共同体而沉重,而政客却因利益辗转难眠!
图片
《奥本海默》引发的思考足够深广:人类共同体、战争与和平、政治家与科学家的价值观冲突、人类伦理、地球的未来……但看似复杂的冲突,其实只有一个冲突,就是人类内心欲望与和谐的冲突。
人类似乎永远难以降服内心的疯狂,人类中只要有一人疯狂,这种疯狂就会像病毒一样,在集体意识中疯狂传染。
关于奥本海默是神还是魔鬼的争议一直都在,但可笑的是,其实每一个人,若有足够的权力,都有可能成为奥本海默:迷恋火种、产生欲望、努力得到、争夺火种,最后因火种而毁灭。
你以为是赐予人类毁灭自己的力量是奥本海默?不,是人类集体。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