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分的《奥本海默》,内地没删减

扒姐相信,最近大部分网友们会走进电影院,估计就为了一部电影。它就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基里安·墨菲担任主演的《奥本海默》。
图片
无论是题材上、实景搭建还是70毫米胶片摄影机的拍摄手法,大众对这部电影都充满了高期待,毕竟这部电影差点又“环大陆”上映了。
尽管现在口碑褒贬不一,甚至还被说是老白男传记被隔壁的女性主义《芭比》吊打。但《奥本海默》目前烂番茄还是有93%,豆瓣8.8分,而日本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此电影在日本也不会上映。
这次电影中有些场景,内地终于没删减。但也进行了画幅的处理,例如床戏会进行画面裁剪,裸体部分则是加上了更细节有褶皱的衣服。反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的。
言归正传,还是聊回奥本海默。
【1】
整部电影时长三小时,改编自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所著《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人物信息量并不少,而且台词也非常密集,可以说是走一下神可能就错过了一些重要信息。
诺兰导演对奥本海默本人的评价则是“历史上很难找到一个人身处如此复杂的情况,面对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却要完全靠自己去判断”。
当年奥本海默受到了尼尔斯·波尔的影响,于是就从剑桥大学转学去了哥廷根大学,专攻理论物理学,量子物理学,1928年,年仅24岁的奥本海默就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然后接受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邀请当助教。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平主义的爱因斯坦得知纳粹德国早已在研究原子弹,于是便写信给罗斯福总统。但直到1942年,美国才启动了“曼哈顿计划”,格罗夫斯将军(马特·达蒙 饰)就是计划负责人。
图片
而被誉为天才科学家的奥本海默,也痛恨且反对着纳粹德国。格罗夫斯将军顺理成章地就让奥本海默成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主管,原子弹科研的主要负责人,为的就是要赶在纳粹德国之前研究出原子弹。
图片
最初,美国想要研发原子弹,确实是想让纳粹德国投降。没想到的是,在1945年7月16日美国首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之前,纳粹德国就已经投降了。
但美国不会因此而停止研究原子弹,浪费过去所花费的时间和资源。历史结局大家都知道,最后美国分别投了两颗原子弹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造成了巨大的平民死亡,随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而二战在原子弹的投放下确实结束了。
图片
但让原子弹投向平民,并不是奥本海默研发原子弹的初衷。二战结束后,奥本海默见识到了原子弹作为武器的杀伤力有多巨大,日本死伤人数高达二十多万,看到广岛的图片,他更加无比自责和挣扎,无法原谅自己。
作为社会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他不主张大量生产核武器,反对有更厉害的核炸弹出现,也反对美国对氢弹进行研发,更加反对美国要和苏联进行核军备竞赛。
在原子弹的研究过程中,甚至一开始他对于原子弹被研发就已经持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他始终不知道人类是否能被信任去使用这类武器。不过当时要和纳粹德国进行时间上的赛跑,他也别无选择。而且最开始他也认为有原子武器的世界,战争就会停止。
图片
当奥本海默亲眼看到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那刺眼的光撕裂夜晚,一朵巨大蘑菇云升起时,他内心就已经开始恐惧了,恐惧世界真的要被毁灭。
后来奥本海默回忆,当他看到核爆时想到了一句话,那就是来自于印度史诗《薄伽梵歌》的:我成为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在电影中,这句话也一直伴随着奥本海默,除了人类的权力和欲望会毁灭世界,实际上,原子弹也确实有可能会引爆大气层,一旦引爆大气层就会有连锁反应,虽然这个可能性是接近于零。
图片
当奥本海默成为社会名人,坐在杜鲁门面前时,他曾经说“我感觉我的双手沾满鲜血”,但在政客眼里,奥本海默的行为无异于像个爱哭鬼。
电影中有一幕是他站在演讲台上对着群众说原子弹的成功,台下的人视他为美国的英雄,欢呼声和掌声掩盖了一切,但他的内心却是无比地挣扎撕裂煎熬,爆炸的那道光不断地从他眼前闪现。
【2】
奥本海默说他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人,毫无疑问,他确实是。他几乎登上了所有的杂志封面,成为了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明星科学家,名副其实的“原子弹之父”,但敌人、争议同样也不少。
其中小罗伯特·唐尼所饰演施特劳斯,就是其中一位。
图片
电影的核心是从对奥本海默的安全性调查开始的,这场听证会也被称为是20世纪美国最大的冤案之一。当时奥本海默身边亲近的人几乎都是美共,包括自己的弟弟、妻子和情人。
1954年,美国怀疑在曼哈顿计划期间,奥本海默对美国不忠,于是原子能委员会对奥本海默进行了调查与听证,并最终撤销了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
这也就意味着,奥本海默再也无法继续参加最前线且具有机密性的科学研究工作。这个判决对于一个具有专研精神的科学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图片
在曼哈顿计划中有一个叫克劳斯·福克斯的人,是德国裔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他和奥本海默一样,同为犹太人。
虽然克劳斯·福克斯为曼哈顿计划带来了不少贡献,但实际上他也是苏联所派来的间谍,此身份直到二战结束后才被揭晓。
图片
奥本海默身边的人确实都是美共,他本人也经常参加反纳粹主义的聚餐活动,但他从头到尾始终都没有加入过美共。
当他被审问时,他很迫切地希望会有人站出来、公正地记录这一切,并把真相说出来。但能帮他的人少之又少,自己也还深陷于自责中,因此哪怕是施特劳斯、麦卡锡主义对他进行压迫折磨,他也没有选择还手。
图片
而施特劳斯无疑是一个记恨的人,他记恨当年奥本海默公开对他的羞辱,也记恨奥本海默当年和爱因斯坦说自己的坏话,所以爱因斯坦看都不看自己一眼。
哪怕最后的结局是损人不利己,自己无法成为内阁成员,他也没打算放下仇恨,甚至还记住了那个有意出名给他投了反对票的年轻人:约翰·肯尼迪(美国第35任总统)。
图片
施特劳斯一直很在意当年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在湖边到底说了他什么坏话,所以爱因斯坦才黑着脸离开。
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讨论过施特劳斯。正如施特劳斯的助理最后说的:“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他们可能在讨论更重要的事。”
图片
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都是出生于犹太人家庭,他们在湖边的对话,是发生在原子弹爆破成功后。
爱因斯坦提醒奥本海默现在要处理成就所带来的后果,也包括愧疚自责和政权上的博弈:“总有一天,当他们惩罚你够多的时候,他们会给你三文鱼和土豆沙拉,发表演讲,给你一枚奖章,拍拍你的背,告诉你一切都被原谅了,请记住,这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们。”
图片
当爱因斯坦准备离去时,奥本海默又喊住了爱因斯坦,并提起了当年找他算数据的事。
奥本海默:阿尔伯特,我当初拿着数据找到你的时候,我们认为链式反应可能会毁灭世界。
阿尔伯特:我记得很清楚,然后呢?
奥本海默:我想我们确实毁灭了世界。
奥本海默的内心一直都无法原谅自己,在道德层面他也一直在谴责自己,作为科学家他发明了原子弹,但却始终没有权力去决定它如何使用。
图片
爱因斯坦听到那句“I believe we did”之后黑脸而去,其实不难理解,他在去世前一年曾经写到过:“我一生中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签署了那封要求罗斯福总统研制核武器的信。但是犯这个错误是有原因的——德国人研制核武器的危险是存在的。”
当年的曼哈顿计划其实就是由爱因斯坦、西拉德、泰勒和维格纳起草的一封信,随后再由爱因斯坦签字后、呈递给罗斯福总统。
在第一次对话中,爱因斯坦也提醒过奥本海默,如果原子弹的链式反应真的会燃烧地球大气层,那最好是立马停下来,并且把数据分享给纳粹,但最后奥本海默得出的数据是,接近于零。
图片
后来,事情也正如爱因斯坦在湖边所说的那样。美国给奥本海默颁发了恩里科·费米奖,算是对奥本海默多年后的平反,但在颁发奖项4年后,奥本海默就去世了,享年63岁。
奥本海默被称为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创造出毁灭世界的力量。但毁灭世界、毁灭人类的,到底是核武器本身,还是使用核武器的人心权力?我们都很清楚答案是什么。
奥本海默作为科学家,他对未知世界、神秘之物始终保持着一种热情的探索欲,渴望接触新事物,追求科学上的突破,但与此同时,他也悲天悯人,因为原子弹对人类所带来的伤害,内心一直自相矛盾,不断被强烈的罪恶感折磨。
“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图片
奥本海默从一开始就担忧的原子弹爆炸会引起连锁反应,虽然计算过后这会发生的几率是接近于零。但实际上,人心欲望的连锁反应,则是更加的不可预测和可怕。
我们都希望世界不会再有战争,但人类的欲望恐怕就像原子弹的原子裂变一样,会不断地产生链式反应。
战争与和平,确实是我们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