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78年过去
战争已结束
但历史应铭记
致敬,为了不能忘却的牺牲
1931年9月18日
日军炮轰北大营、袭击东北军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东北三省随之沦陷
三千万同胞惨遭殖民和奴役
1937年7月7日
日本军队向宛平城和卢沟桥悍然发动进攻
“华北危急!平津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七七事变”揭开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南京大屠杀、“731”部队、“三光”政策
……
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中华大地生灵涂炭,亿万人民流离失所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爱国将士 各界民众
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平型关大捷
夜袭阳明堡
百团大战
台儿庄战役
刘老庄战斗
……
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
1930年,赵一曼与儿子陈掖贤的合照。
赵一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给儿子写下遗书: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
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狼牙山五壮士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
葛振林、宋学义
为转移群众和掩护主力部队
把敌人引向顶峰绝路
杨靖宇像
杨靖宇在白山黑水的冰天雪地里
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
最后壮烈牺牲
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并剖腹检验
发现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
吉鸿昌像
吉鸿昌率部奋勇杀敌
后被特务暗杀受伤并遭逮捕
临刑前,他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李林像
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
李林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
率骑兵连勇猛冲杀
在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后
仍英勇抗击
毙伤日伪军6人
被日伪军包围后
她宁死不屈
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
壮烈殉国
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
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发光
揭露,为了无法掩盖的历史真相
2023年8月5日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办的
侵华日军细菌战与毒气战学术研讨会上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向社会首次公布
《日军哈尔滨第一陆军病院原薄》
这份档案对于全面认知
日军陆军病院的整体形态、业务流程
深化日军陆军病院参与活体解剖犯罪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办的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证陈列展上展出的《日军哈尔滨第一陆军病院原薄》(影印件)(8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办的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证陈列展上展出的《日军哈尔滨第一陆军病院原薄》(影印件)(8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据央视2023年7月11日报道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与哈尔滨市木兰县
联合赴日本征集到的
一批日本侵华文献史料被公开
其中包括38份明信片
18张战时照片
此次赴日征集到38份
印有歌曲《讨匪行》的明信片
均为普通侵华日军官兵日常邮寄所用
其背景内容包括
战斗场面写真
个人战场体验
日本国内情形及对中国军民
风土人情的观察
多以照片或漫画形式呈现
《讨匪行》是1932年
在侵华日军内传唱的
一首军国主义歌曲
“匪”指的是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主体的
抗日武装力量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征集的印有歌曲《讨匪行》的明信片(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供图)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研究人员介绍
在日本文学史上
有一批为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战争
高唱赞歌、推波助澜的作家
他们被称为“笔部队”
所谓《讨匪行》
通过“笔部队”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重点描述日军“围剿”
以东北抗联将士为主的
东北抗日武装的情景
其歌词内容与表现形式
符合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口径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产物,
也是宣扬军国主义的重要工具。”
种种恶行 铁证如山
历史真相 不容狡辩
今天,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
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铭记,为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945年9月3日
日本在投降协议书上签字后的第二天
全国各地放假三天
四万万中国人民举国同庆
庆祝属于自己的胜利
人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民主人士黄炎培曾写下这样的文字:
“夜八时,喧传日本乃真投降
一时远近欢呼,爆竹之声迸发”
“天网恢恢,元恶终归殄灭”
那时正在重庆参加国共会谈的毛泽东
专门为《新华日报》题词:
“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1945年9月3日,毛泽东为《新华日报》的题词。
78年过去,山河重振
中国已不再任人欺凌
沉睡的雄狮已然觉醒
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
对胜利的纪念就是要
鼓舞人心、振奋精神
扫除过去苦难和落后带来的阴霾
塑造昂扬的姿态和奋发向上的面貌
2014年
我国首次以最高立法机关表决的形式
确立了抗战胜利纪念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为此做了解释
激励全国各族人民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共同奋斗
是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一个重要目的
勿忘历史,缅怀先烈!
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来源:中国军网公众号
作者:张诗梦 王丽娟
编辑:张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