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演员剧团70岁了,牛犇、达式常、向梅、梁波罗、佟瑞欣这样说——

1953年9月4日,上影演员剧团成立。在上影集团的支持下,《我和上影演员剧团》的系列访谈节目制作完成,将于今年9月4日起在剧团公众号上每日更新。牛犇、向梅、达式常、梁波罗、宏霞、张云立、张文蓉、朱曼芳、王诗槐、赵静、马冠英、崔杰、张晓林、于慧、佟瑞欣、李宗翰、陈龙、唐嫣……上影演员剧团老中青三代演员在访谈中将剧团历史,以及他们对表演艺术的心得体会向观众细细道来,也为中国电影留下珍贵的记忆。
演员们共同的“家”
2018年10月29日,上影演员剧团重回在武康路的“家”,那一天,不少剧团老艺术家激动不已。70年来,剧团团址有过多次变迁,从南京西路、武定路到瑞金一路、漕溪北路,他们住过永福路上的花园洋房,也待过大木桥路上鸽子笼一样的小房子,其中,武康路的“家”时间最长。“我们能有这么一个环境优雅的工作场所,而且至今依然蓬勃着生机,非常不容易。”上影演员剧团演员宏霞是1953年第一批加入剧团的老艺术家,长期旅居国外的她回国第一件事就是和剧团联系,“我是跟着剧团一路经历过来的,大家共同承担了风雨,我和那些比我更年长的老师们一样,把表演当作毕生追求。”
图片
2022年9月30日,《我和上影演员剧团》举行开机揭幕仪式,片名由牛犇题写。
录制《我和上影演员剧团》时,老艺术家牛犇和团长佟瑞欣沿着剧团的一个个旧址一路前行,他至今清晰记得,当年在武定路剧团旧址的大草坪上拍过一张大合影,照片里有冯喆、叶小珠……最早的演员剧团人数众多,很多人暂时没有电影可拍,就通过话剧磨砺演员,由白穆等剧团老演员担任话剧导演。
“我的童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大学则是受教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最后在上影演员剧团这个‘人间大学’退休毕业。”剧团老艺术家达式常至今记得布加里、凌之浩等剧团前辈对他的关爱和培养。凌之浩和沙莉是影坛出名的模范夫妻,得知二老想庆祝50年金婚却力不从心,作为学生的达式常、朱曼芳、严永瑄等人帮忙操办张罗。那天剧团前辈张瑞芳、刘琼、乔奇、舒适、凤凰、艾明之、陈述、岑范等人都来了,大家沉浸在欢乐幸福之中,宛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图片
2023年1月17日,牛犇、宏霞、佟瑞欣、郭凯敏、赵静、于慧、张晓林、严晓频、陈龙、黄奕、唐嫣等参与东方卫视春晚录制,致敬中国电影。
在刘琼、孙道临等剧团前辈的帮助下,二十多岁的梁波罗在《51号兵站》里挑起大梁,至今他仍被观众亲切称呼为“小老大”。“1992年我得了一次大病,剧团每个星期五的例行大会上,都要先谈我的病情进展。艺海无涯,我愿永远做上影演员剧团巨轮上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图片
上影演员剧团举行2021年度重阳敬老活动。
严永瑄、严晓频姑侄俩都是剧团演员。严晓频还记得1986年自己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到武康路报到,同班一起分配来的还有张晓林、张康尔。楼下会议室两间大屋子的门总是敞开的,大家一周在这里聚一次,窗外望去是一个郁郁葱葱的大花园,画面温馨。“平时都在天南海北拍戏,回到团里相聚,大家都很珍惜在一起坐一坐、聊一聊的机会。”她至今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老团长张瑞芳用手指着大家说,“我看见你们一个一个的脸,怎么这么高兴!” 
前辈如灯塔照亮前行之路
“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方式庆祝剧团70周年生日,后来下决心知难而上拍摄口述历史。”佟瑞欣是上影演员剧团第十任团长,他介绍,70集《我和上影演员剧团》通过对话梳理剧团历史,回顾众多剧团演员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我和上影演员剧团》及上影演员剧团70周年画册也将在近期推出,书中除了以文字形式收录访谈内容,还有赵丹、刘琼、张瑞芳、秦怡等剧团前辈的文章。前不久,改编自全国道德模范、上海知青姜万富故事的电影《父亲在远方》杀青,片中几乎所有汉族角色都由上影演员剧团演员出演。“一本书、一本画册、一部电影,以及70集的《我和上影演员剧团》口述历史节目,就是我们献给剧团70周年最有价值的礼物。”佟瑞欣说。
佟瑞欣发现,访谈中宏霞谈得最多的是上影老前辈、《我这一辈子》导演兼主演石挥,牛犇谈得最多的是剧团前辈赵丹,达式常、梁波罗谈得最多的是前辈孙道临,这也让他深有体会:“塑造好一个角色,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前辈们是榜样,如灯塔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图片
2018年6月16日,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上影演员剧团在“上影之夜”举行剧团成立65周年纪念活动。
1957年,在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系读二年级的向梅被一封从宿舍门下塞进来的信借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来到《女篮5号》摄制组。她还记得第一次在片场见到两位主演刘琼和秦怡时的震撼,片中很多只有一两场戏的角色都是上影演员剧团的老演员扮演的。如今重温《女篮5号》,向梅仍不由得感叹那些前辈演员“演什么像什么,没有一点夸张和做作,工作刻苦认真、不求名利”。
上影演员剧团1980年拍摄首部电视剧《新郎之死》,1984年扩建电视剧部,直属上影厂。秦怡、吴云芳、向梅、赵静等人都拍过电视剧,张雪村、牛犇则干起编导工作,他们拍摄的《卖大饼的姑娘》《上海屋檐下》等深受观众喜爱。“如果说排话剧是锻炼表演,那么拍电视剧是培养创作人才。”牛犇说。
20世纪80年代,向梅担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期间遇上改革开放大潮,她曾随代表团多次出访国外,意识到上影演员剧团也需要随时代改变。她打破了不允许演员“出借”外厂拍片的规定,让大家在最好的时光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当时剧团还在小阁楼上搭了个简易录音棚,让演员参与配音工作实践;并在楼下搭了简易的练功房,让大家有地方进行形体训练。
图片
2021年6月19-20日,上影演员剧团开展庆祝建党百年七一主题活动,支部党员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员们重温誓词,以电影人的方式,向百年前的革命先烈致敬。
剧团一直重视演员的台词基本功,不少人曾被借去做配音工作,曹雷、孙渝烽等演员先后调入上海电影译制厂,在配音事业上做出卓越的艺术贡献。去年,达式常又带领剧团老中青演员共同学习、提升语言修养,花了一年时间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中文精装版《牛虻》制作完成同名有声剧,将在近日出版。
图片
达式常、佟瑞欣在录制《牛虻》。
“过去我们常说一句话,继往开来,这是对青年寄予的厚望。”令达式常欣慰的是,演员剧团后继有人,不少中青年演员成就斐然,何琳获国际艾美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女演员;王景春先后荣获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柏林国际电影节男演员银熊奖……
图片
2018年11月25日,上影演员剧团与巴金故居联合主办 “声•影”第三季——“今天是您的生日”巴金、萧珊作品诵读会。梁波罗、达式常、陈薪伊、奚美娟、王诗槐、赵静、佟瑞欣、于慧、杨晨、贺根启尔等参与诵读;钢琴演奏家孔祥东现场伴奏。
2021年在宋庆龄故居举办的“声·影”诵读会,是李宗翰第一次参加剧团活动。那天,他特地穿了一件白色的中式衣服,“进入上影,不管是演戏还是做人,一定要干干净净的。”唐嫣还记得作为青年演员代表,和剧团前辈一起参加“光影颂歌——电影人永远跟党走”电影音乐会时的感动,“在上影演员剧团一代代传承下,我们能学习并汲取前辈们的宝贵经验。”陈龙在剧团60周年时进团,2022年孙道临铜像落成那天,他在剧团花园里站了很久,“我们要守护好这块金字招牌,用作品去把它擦亮。”
图片
2021年7月6日,上影演员剧团演员达式常、梁波罗、佟瑞欣、朱曼芳、王诗槐、佟瑞欣、赵静、于慧、孙清、王亚楠、陈龙、唐嫣等参加“光影颂歌”电影人永远跟党走——上海电影集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影音乐会。
2018年,83岁的牛犇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入党介绍人之一是时年96岁的秦怡。如今,快90岁的牛犇还在拍戏,他一直记着剧团前辈赵丹说的“演员创作角色不是级别定的,做演员不要有名利之心”。“我们剧团传承的就是这种精神,他们没有忘记观众,观众也不会忘记他们。”牛犇说。
“传承和弘扬上影演员剧团德艺双馨、创造卓越的艺术精神,是新时代上影人的光荣使命。”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表示,上影演员剧团见证了新中国电影史上壮丽的篇章,创造了属于上影的辉煌时刻。“每当我与剧团的老艺术家交流,总是被他们的艺术情怀和奉献精神所打动。他们永远那样深切地关注着中国电影、上海电影,期许着上影不断出人出戏,出更多优秀作品。”王健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