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脂肪肝”的饮食方案:《自然》子刊总结5个重点

脂肪肝是体检报告上的“常客”。作为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脂肪肝与心血管疾病、肝外癌症、肝脏并发症的死亡风险升高有关。
数据显示,我国每3~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脂肪肝患者。如果放任不管,很可能会不断恶化。
图片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徐亚妹  □主任医师  周京敏
深圳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  李晓武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副主任  冯 翔
脂肪肝患者有了“饮食方案”
脂肪肝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超重和肥胖。目前,脂肪肝尚缺乏有效药物,生活方式干预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近日,《自然》子刊《胃肠病学和肝脏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发表综述,总结了成人脂肪肝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的最新策略。
图片
研究提到,治疗脂肪肝,重点是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达到减重的目的。减重5~7%可以改善脂肪变性,而减重10%可以帮助逆转纤维化。
综述总结了以下几个饮食提醒:
▶地中海饮食被证明对减重、改善肝内脂肪含量有实质性效果。多吃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
▶日常饮食少油、少盐、少糖,多使用蒸煮或低温的烹饪方式,减少在外就餐频率。
▶避免食用加工肉类,尽量减少红肉的摄入。
▶适量饮用咖啡有益改善脂肪肝;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戒烟、忌酒。
得了脂肪肝,要学会“挑食”
脂肪肝患者需要学会“挑食”,在控制热量摄入的同时,保持营养均衡。
主食类
严格控制主食摄入量,每天最多半斤主食。白米饭、白粥、白馒头、白面包等“精制谷物”的比例要降低,否则其中的淀粉容易在肝脏内转化为脂肪。
饮食中应多吃粗杂粮,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
图片
肉蛋类
脂肪肝患者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鸡皮等;少喝肉汤、鸡汤、鱼汤等。
饮食中最好包括适量的瘦肉、鸡蛋和鱼虾,有助提供优质蛋白、卵磷脂、维生素等重要营养素,对防治脂肪肝有益。
蔬菜类
建议脂肪肝患者每天保证摄入蔬菜500克,以下几种蔬菜可常吃:
芹菜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起到降脂、降胆固醇等功效。
海带含丰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
西红柿对脂肪肝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可凉拌、炒菜或加工成番茄酱。
洋葱不仅具有杀菌的功能,还可调节血脂。
大蒜可减少血中胆固醇,阻止血栓形成。
水果类
水果既含有比较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还含有各种有益的活性物质,如黄酮类等。建议脂肪肝患者每日摄入水果200~350克。
柑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并且有助脂肪代谢,提高肝脏的代谢解毒速度,脂肪肝患者可常吃。
高热量以及含糖量高的水果要适量吃,例如榴莲、甘蔗、葡萄干等。
饮品类
豆浆等大豆制品能量低,建议脂肪肝患者每天至少食用一次;牛奶含有较多的钙质,可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建议脂肪肝患者选用低脂奶。
饮料和各种甜食中的糖很容易在肝脏转化为脂肪,应该尽量远离。
过量饮酒会造成酒精性脂肪肝。从减肥和防治脂肪肝的角度,酒最好完全不喝。
油类
猪油、牛油、羊油、奶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最好都不吃,每日植物油的摄入量应为20~25克。
一组数字给肝“减脂”
很多人认为肥胖者更易患脂肪肝,其实,长期营养不良、过度节食减肥者,即使很瘦,也可能得脂肪肝。
另外,爱喝酒的人、糖尿病患者、快速减肥者、滥用药物者,也是脂肪肝高危人群。
图片
脂肪肝的演变发展,分为“三部曲”:单纯性的脂肪肝 → 脂肪性肝炎 → 其中一部分人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疲倦乏力、脖子变粗、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失调等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肝功能。
一旦确诊脂肪肝,应从生活方式入手,为肝脏“减脂”:
1
体重减轻5%以上
《胃肠病学》杂志上一项为期52周的研究显示,若体重减轻5%以上,58%的脂肪肝患者症状得到减轻;若体重减轻10%以上,脂肪肝缓解率达到90%,纤维化逆转率达45%。
建议脂肪肝患者每周减重0.5~1千克,一年内体重减轻5%以上,直至达到健康体重。
体重指数(BMI)超过35的脂肪肝患者,可考虑进行减重手术,从而改善肝脏组织学特征、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2
久坐时间<8小时
每天久坐时间超过8小时,也是脂肪肝的一个危险因素。注意每坐30~45分钟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利用接水、上厕所的机会,顺便多走动一会儿。
可以做些伸展练习,缓解肌肉紧张。
3
每周运动>150分钟
每周保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尽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慢跑、快走,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5次。
每周进行2~3次轻中度阻力性肌肉训练,如举哑铃、俯卧撑、弹力带训练等。▲
本期编辑:杨萌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