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方战争:俄国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瑞典从此退出强国之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图片
文|糖葫芦
编辑|t
1721年8月30日,俄罗斯帝国和瑞典王国的外交代表都聚集在了一个叫尼斯塔德的小镇上。在双方的代表都到齐之后,他们立刻在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从这一刻开始,持续了长达21年的大北方战争终于以俄罗斯帝国的完全胜利画上了句号。从此以后,俄罗斯便成为了东欧地区无可争议的最强帝国。
这一场战争不仅帮俄罗斯帝国夺得了波罗的海旁边的几个出海口,让作为北欧强国的瑞典从此彻底失去了与欧陆各国争霸的资本。
因为大北方战争给瑞典造成的损伤实在太大。在这场战争之后,瑞典王国就彻底退出了欧洲强国的行列。多年以来,俄罗斯与瑞典在这场战争后的一盛一衰,已经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那么,俄罗斯帝国到底凭什么能够在这场长达21年的战争中彻底战胜瑞典呢?这场战争又对后来欧洲大陆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图片
(描绘大北方战争的画作)
接下来,就让我们慢慢地道来。
图片
打工皇帝的改革之路
1682年4月27日,著名的彼得一世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首位皇帝。随后,彼得一世就展现出了超常的政治天赋。
他先是以手底下的大臣一起挫败了姐姐索菲亚的政变图谋,而后,彼得又为了稳定大后方派遣使臣主动与中国的康熙皇帝取得联系并要求两国交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彼得率领大军战胜了奥斯曼帝国,为俄罗斯帝国夺得了亚索海沿岸的出海口。但他知道,这对于俄罗斯帝国来说还远远不够。
图片
(俄罗斯帝国的彼得大帝)
当时俄罗斯国内的许多大臣都认为俄罗斯想要实现真正的崛起就必须要在波罗的海沿岸拥有自己的出海口。否则,俄罗斯就不能对欧洲各国形成足够的威慑力。
1697年3月,在彼得一世的直接受益下,俄罗斯帝国向欧洲各国派遣了一个访问使团。有意思的是,为了亲自考察欧洲的情况,彼得一世自己也扮作使团的随从跟着大家一起去了欧洲。
在抵达欧洲之后,彼得一世立刻就被欧洲各国的文明所征服了。他发现,相比起俄罗斯人的服饰与文化习俗,欧洲显然要开明许多。
图片
(沙俄时期的军队)
为了能够继续了解欧洲各国的情况,彼得一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亲自留在欧洲,通过打工的方式游离各国,深入考察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就这样,彼得一世开启了一段独一无二的旅程。他化名为彼得.米哈伊洛夫在荷兰当过木匠,并旁听了英国的辩论会。
1898年6月,仍然在欧洲游历的彼得抵达了维也纳。此行他希望考察一下维也纳的艺术圈子。但现实并没有给彼得一世这个机会。
图片
(彼得一世的画像)
彼得抵达维也纳后不久,俄罗斯国内就传来消息称,彼得的姐姐索菲亚再次与大臣合谋欲图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彼得只能匆忙地结束了这趟游历欧洲的旅程立即赶回国内平息叛乱。
很快,彼得就赶回了国内,并亲手处死了1000多名叛军军官。为了彻底震慑住自己的姐姐,索菲亚彼得下令将其中100多具叛军的尸体悬挂在索菲亚居住的屋外。
在平定了叛乱之后,彼得随即就在俄罗斯国内发起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改革。他不仅要用这次改革来彻底重塑俄罗斯社会,还将扩张的步伐对准了一个北欧地区的强国——瑞典。
图片
(彼得大帝的雕像)
图片
波罗的海的硝烟
在游历欧洲之前,许多俄罗斯帝国的大臣都希望能够借助着这次访问的机会在欧洲为俄罗斯争取几个反土耳其的盟友。
但当彼得一世亲自到达欧洲之后,他才发现俄罗斯大臣们的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但当时北边的瑞典和丹麦关系十分紧张,自己或许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趁势夺得波罗的海沿岸的几个出海口。
1698年8月,在彼得一世的努力之下,俄国、丹麦和萨克森形成了一个针对瑞典的军事同盟。同时,彼得又在俄罗斯国内成立了著名的枢密院,将军政大权集于自己的手中。
图片
(描绘欧洲古战争的画作)
1700年7月,在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顺利缔结合约之后,彼得立刻就宣布对瑞典开战。为了鼓舞士气,彼得更是亲临前线,带领着三万人马包围了瑞典的纳尔瓦城堡,著名的“大北方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然而,瑞典毕竟是北欧的军事强国。在俄罗斯联合丹麦和萨克森对瑞典发起大北方战争之后,瑞典的国王卡尔十二世立刻击败了俄罗斯的盟友丹麦。
随后,他又亲自带领着8000人马赶到纳尔瓦城堡,击败了外围的几万俄军部队。在这场战争当中,虽然彼得一世手下的俄军在人数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但由于号令不一、士兵素养低下,俄军还是吃了大亏。
图片
(沙俄时期的士兵)
此战役瑞典方面只阵亡了667名士兵,而俄罗斯方面则付出了1.5万人的伤亡代价。如此惨烈的失败让俄罗斯举国上下都颇受震动。彼得一世只能狼狈地逃回俄罗斯国内再做计议。
回到国内的彼得一世痛定思痛,他决定要对俄罗斯军队进行全面的改革。彼得一世先是下令从欧洲各国购进了一批先进的火器列装在本国的军队中。
而后,彼得又派遣俄罗斯贵族子弟赴欧洲的军校求学,让他们得以接触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理论。当时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正在集中全力攻打俄罗斯的盟友波兰,这恰好给了彼得一世重整兵马的机会。
图片
(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
1702年,彼得一世趁着瑞典忙于进攻波兰国内空虚的时机,立刻将瑞典的涅瓦河口发动了进攻。
在取得辉煌的战国之后,彼得一世立刻下令让俄军士兵在此地修筑一座克朗施塔德要塞,以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果然,1708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就亲自统领着大军向俄罗斯发动了进攻。彼得下令前线的俄军避开了瑞典军队的锋芒,大部队一路且战且退、坚壁清野,等待合适的进攻时机。
图片
(欧洲古代战争)
很快,瑞典的战略决策就出现了失误。卡尔十二世为了尽快争取乌克兰导向瑞典,居然下令让瑞典军队南下进入乌克兰境内。但同时,瑞典军队的粮草辎重却远远的落在了后面。
彼得一世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或许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一举击败瑞典军队实现俄罗斯的霸业了!
图片
(画作里的欧洲士兵)
图片
反败为胜的战争
1709年6月,彼得一世率军袭击了,行进缓慢且与前线部队分开的瑞典后勤部队。如此一来,卡尔十二世的所有粮草辎重几乎都被俄罗斯军队缴获了。
此时,卡尔十二世正带着人在乌克兰境内攻打波尔塔瓦要塞。面对着坚固的要塞工事,瑞典军队一时无法将其攻克。可是由于粮草短缺,瑞典军队的内部早已混乱不堪。
在这种极为不利的局面下,由瑞典将领建议卡尔十二世立刻撤军回国,但这个建议却被卡尔十二世本人给拒绝了。彼时,这位瑞典国王脚步被敌军的子弹击中无法亲临前线,只能每天躺在指挥所里靠着战报指挥军队。
图片
(卡尔十二世得画像)
而在这个时候,彼得也亲自抵达了前线。带领着手下的俄军士兵会同我在要塞里坚守的其他将士对瑞典军队的两翼发动了包围战。最终,卡尔十二世大败而归,瑞典军队也付出了9000余人阵亡,1.8万余人被俘的代价。
随后,俄罗斯军队乘势追击,一路占领了芬兰和瑞典的多处城镇。1714年8月,俄罗斯军队又在海战中摧毁了瑞典的舰队。从此以后,瑞典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没有了绝对的军事优势。
俄国的节节胜利使英国感到分外紧张。于是,英国立刻通过外交途径警告俄国不要继续对瑞典发动进攻。
图片
(战场上的俄罗斯士兵)
但彼得却看出了英国人虚张声势的本质,他不仅派舰队继续袭扰瑞典的港口,还派遣俄罗斯士兵直接登陆了瑞典。
眼看着俄罗斯军队即将打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城下,瑞典国内的各个大贵族纷纷要求国王与俄罗斯议和。
最终,瑞典和俄罗斯纷纷派出使节团在芬兰小镇尼斯塔德展开了停战谈判。瑞典只能被迫同意将其位于海外的领地爱沙尼亚、立陶宛等车让给俄罗斯。
从此以后,瑞典便失去了所有的海外领地,彻底退出了欧洲强国的行列。再往后的历史之中,瑞典也不再具备与欧洲列强一争高下的实力了。
图片
《尼斯塔德条约》签订之后,俄罗斯在彼得一世的励精图治之下呈现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俄罗斯因为夺得了波罗的海周边的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土地。彼得一世和随后的几代沙皇便开始经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势力范围。
到了今天,波罗的海周围已经和俄罗斯的传统领地。即便是在天俄罗斯日益衰落的情况下,西方各国也不敢轻易在波罗的海附近挑衅俄罗斯人。
图片
(描绘大北方战争的油画)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大北方战争”的确给近代欧洲的历史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场战争也算是奠定了一部分近代欧洲的政治格局。
人类的历史固然充满了许多偶然的因素,但在每一个民族的史诗中总有那么几个时刻值得后人去铭记。也许,在千百年后,当后世的人们再来回看今天的历史时,也会对他们的先辈感到荣耀与自豪。
图片
参考文献:
Difficult alliance. 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 and Russia against Sweden during the Great Northern War (1700–1721)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atic Krokosz Paweł
5 facts about the war that turned Russia into a great power Boris Egorov
The Northern Wars.
War, State and Society in Northeastern Europe, 1558-1721 Modern Wars in Perspective
Great Northern War: Battle of Narva Kennedy Hickman
GREAT NORTHERN WAR: SWEDISH KING CHARLES XII’S CAMPAIGNS HISTORYNET STA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