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温故 | “淮阴”在哪里?

“淮阴”和“淮安”是人们常常会去辨析的两个地名。其实,“淮安”是相对容易理解的概念,其历史上的治所是比较稳定的,一般为淮城。而“淮阴”则显得更为复杂。分辨“淮阴”和“淮安”的关键在于理解“淮阴”的变迁。
图片
“淮阴”分布示意图
第一个淮阴:以马头镇周边为治所的古淮阴
《红楼梦》第51回中出现了薛宝琴所创的十首怀古绝句,其中一首为《淮阴怀古》。诗云:“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其实在旧时,以韩信事迹为内容的淮阴怀古诗不计其数。提到淮阴就联系到韩信几乎成为标配。方孝孺《淮阴》中称“漂母一饭千金偿,解衣推食那敢忘”,吴梅村《过淮阴有感》中有“市上儿童笑带刀”、“昔人一饭犹思报”等句,都讲的是韩信故事。
淮阴不仅仅是地名,还经常作为韩信的名号而存在。“才似淮阴亦奈何”、“谁谓淮阴非哙比”、“淮阴叹藏弓”……这些诗句中的“淮阴”均指韩信。
图片
《运河图》(康熙年间)中的清河县城、甘罗城与韩信城(地图上南下北)
与韩信相关的淮阴城在今淮阴区马头镇(2018年前为码头镇)附近。《咸丰清河县志》中称“马头镇在旧治东五里,近淮阴故城,一巨镇也。”从秦代到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马头镇周边一带绝大多数时期内为淮阴、清河等地的治所,具体点位涉及小清口、甘罗城、淮阴故城、八里庄等。
图片
清江浦水门桥上有《夜泊淮阴》,其实此“淮阴”为古淮阴县,治所在马头周边
淮阴县在秦代就已设立,清河晚至南宋末才出现,甚至在元代初年淮阴、清河短暂并列,但这不能否认清河县与古淮阴的延续。我们在《江苏全省舆图》、嘉庆《大清一统志》《咸丰清河县志》等诸多古籍中发现,论及清河县必追述秦代淮阴县。《读史方舆纪要》在讲述清河县时称其“汉淮阴县地”,论述山阳县时却只说它是“射阳县地”,不涉及淮阴。淮阴和清河是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今日马头镇有一系列与韩信、漂母相关的历史遗迹。
第二个淮阴:以淮城为中心的“仿古淮阴”
很多人只知淮阴(清江浦)在2000年移用了县级市淮安之名,却不知历史上淮安(淮城)常常使用“淮阴”之名。
自元代至元年间淮阴县并入山阳后,行政区划中的“淮阴”消失数百年,但这并不意味着“淮阴”地名的作古。事实上明清时期“淮阴”仍高频出现,因为它虽然在区划层面被剥离,但仍是以淮城为中心的淮安的别称。
图片
淮安区境内的漂母祠
明代诗人李英在路途中作诗《淮阴夜泊》,诗中称“淮水日悠悠,南征达楚州”。显然这里的“淮阴”其实是指楚州也就是淮安府城。淮安名人黄钧宰在《金壶浪墨》中记载祖上迁居史,提到“当明中叶,分支迁苏州,再徒淮阴。”“淮阴”自然是淮安。
1914年清河县改名淮阴县,但是在同年,青少年时期的周总理发表的《射阳忆旧》中提到的“淮阴”却不是清河,而是其出生地淮城。《射阳忆旧》中称“淮阴,古之名郡,扼江北之要冲,清时海禁未开,南省人士北上所必经之孔道也。”《射阳忆旧》延续了明清文人把淮安叫做“淮阴”的习惯。
图片
淮安古城墙遗址标注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两处“淮安”不尽相同
今天的北门大街南端设有一座淮阴市碑,这是一件仿制品。而早在明朝时淮安市口就已立有一座淮阴市碑,只是位置与今天稍有区别。明朝的淮安城中坚立“淮阴”字样的碑在当时也毫无违和感,因为人们已习惯把淮安(淮城)叫做“淮阴”。
图片
位于北门大街南端的淮阴市碑
对淮安区而言,“淮阴”不仅仅是别称。其实在区划沿革史上,淮安(淮城)也曾称过“淮阴”。唐代天宝元年(742年),楚州改叫淮阴郡,淮阴郡的治所就是淮城。这一“淮阴”的存续时间很短,在十几年后的乾元元年(758年),淮阴郡得以复名楚州。这一更名影响不大,不是明清时期把淮安别称为“淮阴”的直接原因,但也证明了“淮安”与“淮阴”的关系确实非常复杂。
图片
淮安区境内的淮阴工学院(创新创业基地)
第三个淮阴:以清江浦为中心的“20世纪淮阴”
虽然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早已连为一片,但我们仍常常以清江浦为城市核心区。清江浦在明清时期很繁盛,南河河道总督、漕运总督驻节于此,甚至清末昙花一现的江淮省省城也设于清江浦。
不过总的来说,清江浦的行政地位不高,长期只是山阳县的一个大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马头镇附近的清河旧县因反复遭受水患而移治清江浦,是为“新县”。清江浦本身属于山阳,并不属于清河,此次连同黄河北岸的王家营还有近浦十余乡一并划入清河县。
图片
建于同治年间的清江浦城池位于北门大桥以南
1914年,由于清河县之名与直隶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重名而更名淮阴县,消失数百年的淮阴之名重新出现在三淮大地,清江浦自然成了“淮阴”之名的担当者,直至2000年底淮阴市更名淮安市。
图片
淮安区的镇淮楼被标注为“淮阴市文物保护单位”,淮阴市的行政中心为清江浦
从1914年至2000年,各种层级的“淮阴”层出不穷,包括淮阴专区、淮阴地区、淮阴市、淮阴县等等, 这些“淮阴”的辖区差异非常大,最大的淮阴地区囊括了今天的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洪泽区、涟水县、金湖县、盱眙县、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迁市区、灌南县、灌云县,相当于半个苏北。最小的为淮阴县,略相当于今天的淮阴区,甚至今天的淮阴区行政中心王家营有时也不属于淮阴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淮阴”的共同点是:除了1951年至1958年的淮阴县,以及1972年之后的淮阴县,其他“淮阴”的行政中心均为清江浦。
第四个淮阴:以王家营为中心的新淮阴
本世纪初以来,清江浦的“淮阴”身份渐渐淡出人们的脑海,取而代之的是以王家营(2018年王营镇分置为王家营街道和长江路街道)为中心的淮阴区。“王营”与“王家营”在历史上都是混用的,“家”字时有时无,类似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
淮安市城区东西方向的著名河流很多,自南向北有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古黄河(古淮河)、盐河等,王家营就位于古黄河与盐河之间,历史上是个名镇,《咸丰清河县志》中称“王营,亦淮北巨镇也。”
图片
淮阴区境内的古黄河(淮河)北岸风光
王家营与清江浦相距很近,关系也非常紧密,在清代一同自山阳县划入清河县。在当代,王家营与清江浦时聚时离。1951年,王家营成为淮阴县城,清江浦另外成立清江市。1958年,淮阴县和清江市又合二为一成立淮阴市。1964年淮阴县、清江市再次分离,但这一次王家营从属于清江市,淮阴县与清江市的行政中心均设在清江浦,直至1972年淮阴县城移至王营镇。
2000年底,淮阴市被批准改名为淮安市,淮阴县撤县设区成为淮阴区,从此只存在一个“淮阴”,即以王家营为中心的淮阴区,直至今日。不过也从这一年开始,“淮阴”变得名不副实(淮阴县之名早在1951年就已名不副实),王家营位于淮北,实际是“淮阳”。
图片
王家营东西狭长,黄河路高架贯穿其间
值得一提的是,马头镇周边的古淮阴、清河旧县,以及最早的南宋清河县城即古清口街道(2018年前为袁集乡)均位于现在的淮阴区。
“淮阴”的知名度要小于“淮安”,但其内涵的复杂性则高于“淮安”。随着淮安市城区的扩大,各个不同时期的“淮阴”充分融合,它们共同撑起淮安市新的发展高度。 黄浪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