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救援队是啥“神秘组织”?解密民间救援队的逆行密码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河北涿州、保定等地强降雨引发的灾害牵动着众人的心,猛烈的洪水也让这些地方遭受重创。在这场与洪水的抗争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救援队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有百余支民间救援队参与救援,转移和救助因洪水导致家园被毁的群众。这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民间救援队的关注,民间救援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各行各业的人们如何聚集在一起?他们又为何选择成为救援现场逆行的人?而对于民间救援队来说,他们的发展面临哪些问题,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记者对话民间救援队负责人和资深救援队员,以及相关公益、救援领域的专家,解密民间救援队的逆行密码。
兼职身份“救援队员”
“河北救援10天,我们派出三个梯队26人,累计出队104人次,派出救援车辆42车次,冲锋舟4艘,救援转移受困群众536人,投送灾区物资115件,消杀总面积183000平方米。”从河北救援回到济南十多天,济南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长敖玉峰不断总结着这些数字。与很多参与河北洪水救援的民间救援队一样,大家归来之后,除了整备装备,更在意的是总结这次救援的经验教训。
图片
在河北洪水灾害信息发布的24小时内,就有民间救援队到达救援现场,深入受损严重的村庄开展救援,济南平阴朝阳救援队也是其中之一,第一梯队在8月1日凌晨已经到达开展救援工作。“与以往每次出救援任务一样,我们在队内发布报名信息,10分钟报了190多人,最终选择了两个梯队的人员。”朝阳救援队队长周长朋介绍,因为是水域救援,队员选择上更注重游泳水平、冲锋舟操作、水域救援技术等,“还要根据队员的个人情况,比如时间、工作岗位安排等,毕竟大家平时也有自己的工作。”周长朋坦言,因为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救援队员只是大家的兼职身份。
图片
多位参与现场救援的负责人表示,现场参与救援的百余支民间救援队,超过千人的救援队员,全部是兼职身份,其中既有公务员、教师,也有公司员工,更多的则可能是个体经商人员,“他们时间相对自由,可支配的时间也多,这也跟救援队平时出任务的情况差不多,这类队员的出勤率也会更高一些”,济南闪电救援队队长张天恩解释道。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信息,目前的民间救援队体系中,很少有专职人员,大多数为兼职。在救援队发布任务之后,大家依据自己的时间和特长报名参与。济南蓝天救援协调中心总指挥王志刚坦言,济南蓝天目前有10支队伍,总共200多名正式队员,全部为兼职。对于大家来说,救援队能回馈的,主要是精神上的激励,“除此之外,就是救援队体能训练对个人身体素质的提升,最重要的还是大家在其中更能体会到志愿者‘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真谛”。
自掏腰包“AA”制
“这次救援,让更多人关注到民间救援力量。”多位参与河北洪水救援的民间救援队负责人证实了这一点。在这半个多月时间里,多家救援队均收到了多个参加救援队的报名咨询,数量比之前翻了一番,大家咨询的问题也多集中在“参加(救援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救援队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等。上述多位救援队负责人同时表示,大家的关注是好的,有利于救援队的人员发展,也可能会给队伍带来资助。
“资金,确实是民间救援队发展过程中一道难关。”上述多位民间救援队队长同时提到。根据记者了解到的信息,目前民间救援队的资金大多来自队内人员的捐款,其中以作为创始人的队长和“元老”队员捐款最多。“我和另一位队长最近刚又捐了一万多(元),购买水域救援用的声呐。”王志刚告诉记者,之前因为队内车辆需要更换,也是大家凑钱购买。
图片
不仅仅是救援队所用的装备,就连大家每次救援出任务产生的花费也实行“AA”制。以一次溺水打捞救援任务为例,在救援队内部发布任务,队员报名参加之后,出任务时所产生的交通、工作餐等费用,都由出任务的队员“AA”均摊。“济南蓝天这么多年一直采取这样的方式,虽然我们也有过捐赠,但捐赠大多用于购买装备。”王志刚直言,为了提升队员的救援技能,队内也会有定期集训,同样也是队员均摊所有的花销。
如果说参与救援任务“AA”可以接受,那在执行重大灾害救援中的装备受损,成为民间救援队最希望获得的资助和支援。在本次京津冀应急救援中,以北京蓝天救援队为例,救援中使用了冲锋舟、水泵、长城炮、发电机等各式各样的装备,但遗憾的是不少装备在救援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损害,其中也有装备被冲走,“这部分装备片甲不留,拼都拼不回来。”北京蓝天救援队发言人王宁在“京冀暴雨中的社会应急力量”公益研讨会上表示。记者采访的六家参与本次救援的民间救援队也同是这样的情况,装备受损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家在救援归来之后也在联系各方资源或内部解决装备受损问题。
图片
从河北回到济南之后,敖玉峰和队员们统计整个救援期间的花费,其中包含往返加油、冲锋舟马达燃料、消杀物料等。幸运的是,他们通过努力获得了一家基金会的资助和支持。“这次救援的基本费用能解决。”敖玉峰说道,不仅这次救援,他们在之前就探索专业化模式,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捐助等形式,保证队伍正常运转。
随着如今基金会和社会应急体系的发展,记者了解到,很多基金会和品牌也认识到民间救援组织的发展需要社会助力,有基金会开始完善与民间救援队在突发救援中的对接,包含资金、协调机制等,就像敖玉峰所在的救援队,大家在突发灾害第一线就能获得基金会“绿色通道”的资助,并在基金会统一信息协调之下开展救援以及物资发放等任务。
“基金会的加入,会给民间救援队带来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基金会有自己的项目管理和财务流程。对于民间救援队来说,如果需要向基金会筹集资源,肯定需要提升项目管理、筹款传播、与资助方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当然,快速、准确地对救援现场的需求进行评估的能力也是很需要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副秘书长谭红波说。对于基金会来说,很多基金会已经关注并开始和救援队进行合作,而且很多基金会加强了资源的投入。也有一些平台比如基金会救灾协调会,也包括基金会论坛通过自身的平台,促进信息进一步沟通,组织研讨等,鼓励和推动基金会和民间救援队的协同,这也会为应急救援中的不同力量提供信息和引导。
是应急救援,也是志愿服务
不仅是本次京津冀应急救援,在之前突发灾害发生时,民间救援队的参与,成为应急救援现场强有力的补充力量。据了解,大多数民间救援队成立于“民间公益元年”2008年之后,以职业化社会组织的形式注册运营,也可以称为民间救援组织。“虽然我们从事是应急救援的工作和任务,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家在做的是一项志愿服务活动。”王志刚坦言,即便民间救援队发展规模有大有小,但大家志愿者的身份都是一样的。
图片
但区别于普通志愿服务,在民间救援队内部,志愿者们秉承着“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接受内部体能以及志愿服务时长的考核,同时还要面临每次出任务时的不确定性。一位在民间救援队十多年的志愿者总结道,目前民间救援队的任务中,以走失寻人、溺水打捞、大型活动保障等为主,在遇到突发自然灾害时,救援队会第一时间关注,“往往在这个时候,大家参与热情很高,很多队伍也会在第一时间派队员参与救援”,这位志愿者介绍,这类救援任务以水域救援、山地救援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救援为主,但执行这类应急救援任务,对志愿者要求也要相对高一些,不仅有很好的体能,还要会游泳、急救、操舟等专业技能。
“民间救援组织发展良莠不齐,装备以及专业技能有限,有队员空有一腔热情就跑到现场去,这也使得之前曾出现过‘救援人员被救援’的情况。”敖玉峰介绍,这也是目前民间救援队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次应急救援,多位民间救援队负责人也意识到,有的民间救援队伍存在救援装备不匹配、救援现场没有统一指挥、救援技能不过关等问题,导致大家对民间救援组织产生了不信任和不同的声音。“大家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值得鼓励和倡导,但应急救援属于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决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敖玉峰说道。
发展何去何从?
“民间救援队是政府辅助救援力量,是对官方救援力量的有力补充。”对于民间救援组织的定位,多位负责人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这种说法同样得到了多位救援组织负责人的肯定,大家纷纷表示认可。记者了解到,基于此,多数民间救援组织也正积极调整队伍发展方向,把更大的精力下沉到社区和学校安全教育中,将安全宣讲培训相关内容前置。
图片
王志刚说,根据数据统计,他们对安全培训前置的操作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前些年暑假期间,关于溺水打捞的任务特别多,十多年前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发生几起,这些年大家加强了安全培训,教育部门也加大了要求,明显看到了数据的下降”。王志刚说,济南蓝天去年开展了100多场安全培训,到今年,仅上半年就已经开展100余场,超过了去年的数字,“大家在救援队中也有一个共识,宁愿多讲十节课,也不愿出一次溺水打捞任务”。
而对于民间救援队资金、管理、队员素质不一等问题,更多民间救援组织也已经意识到,大家积极响应社会组织相关部门的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升队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加强对志愿者的思想引导,积极争取政府购买和基金会专业项目支持,真正展现应急救援中的民间队伍力量。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