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共居”正火热,究竟有没有“市场”?

引言
你,工作在魔都,月入1万多,除去每月租房、吃喝玩乐、通勤交通等固定支出,以及医疗、教育、社交、汽车、旅游等日常支出,还剩下多少?是不是早已“月光”?回过头来思考自己支出构成,房租可能占大头,对于房租,当然可以租住市区三五千起步的品牌公寓,也可租住政府推出相对便宜的“保租房”,也可以租住郊区一两千的动迁房。不同的选择,带来的不一样的生活工作体验,可能你为了房租便宜,会选择在郊区,也可能为了通勤时间短,而选择市中心。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那么,假如有一种模式,让你租住市中心陌生老人的“老洋房”,或者直接住在市中心养老院,而房租做不同程度打折优惠,每天只需志愿服务一定时长。
作为“魔都白领”的你,是否愿意尝试?
上面提到的模式,就是当下比较“火”的“跨代共居”。
何谓“跨代共居”?
所谓“跨代共居”,就是以相对低的价格将老年人自住房或养老院房间出租给年轻人,年轻人相对应地,需要向老年人提供一定时长的志愿服务。
谈到“跨代共居”,国内已有不少实践:
上海
在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下,综艺节目《屋檐之夏》在2021年邀请了3位独居上海的老人与8位沪漂青年开启了一场为期21天的“跨代共居”体验,呼吁公众关注老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普陀区申养望年荟项目,推出“志愿者之家”,探索“老少融合”新模式,项目300余张床位中,除了传统的养老床位,还在项目13楼增加了专供年轻人入住的“公益床位”——志愿者之家,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志愿者每周参与一定次数的志愿服务,即可获得租金抵扣,项目增设“公益床位”的目的在于吸引年轻人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增加敬老、爱老之风,同时助力年轻人解决租房太贵的现实问题。
图片
杭州
2018年,杭州市滨江区绿康阳光家园与当地民政局开办了一个名为“陪伴是最长情告白”的项目,不少“90后”选择入住,这些“90后”白天出去工作,晚上回来抽空陪养老院的老人共同生活。每个月助老志愿服务20个小时,只需支付600元用于水电费、物业管理费、能耗费等。
2023年8月,该养老院开启了第三次年轻人陪伴招募,每月陪伴服务时间要求不少于10小时,仅支付300元管理费即可入住。
图片
佛山
佛山和泰养老院也在国内较早实践“跨代共居”,对于入住这里的年轻人,养老院有一些硬性要求,除身体健康外,一定要有能够服务老人的技能,如帮老人安装电脑、教老人使用设备、为老人表演节目等。同时,最重要的还是性格好,对老人有耐心。
除了国内的实践,在国外,西班牙、荷兰、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也都在实践“跨代共居”,倡导老年人和年轻人“共居”,互相陪伴,互相帮助。
看国内外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出,“跨代共居”的试点区域基本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这是否说明这一模式的试点推行,是有一定“门槛”的?
“跨代共居”有没有“市场”?
“跨代共居”有没有“市场”,主要看这种模式的落地性是否足够强。目前来看,可做,但难度不小。
说它“可做”。原因有三。
从G端角度看,“跨代共居”是中国养老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是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政府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空巢老人”人数已突破1亿。专业人士预计,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人口数量已经上升到9200万。空巢老人,加上空巢年轻人,其实总人数已经接近2亿人了。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每7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是“空巢人士”。“空巢、孤独”似乎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那么“跨代共居”将在一定程度上,缓间“空巢人士”的孤独问题。
从B端角度看,“跨代共居”是运营方人员优化,缓间照护人员不足的新试验,也是运营者优化运营思路,试图缓间养老机构刻板、无趣,增添院内年轻活力的运营突破。由于年轻人的加入,养老项目增添不少“年轻和活力”。
从C端年轻人的角度看,这样的实践也是非常有必要,年轻人应该学会与老一辈交流,对于独自漂泊在外的年轻人,能够把老人作为“忘年交”,互相陪伴互相治愈,在异地找到“家”的感觉,不论是出于房租的减免还是情感的治愈,这种模式都有得以推广的广阔土壤。
图片
说它“难度不小”,其实也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
试点的规模小、参与门槛高。乍一看感觉“跨代共居”就是院方提供住房,年轻人提供志愿服务的一种混龄居住模式,其实仔细去剖析会发现,实操过程还是有不少门槛在的。以2023年8月份较“火”的杭州滨江阳光家园项目试点来看,据公开资料显示,此多代同楼从2019年开始试点至今,已有两批陪伴者完成陪伴服务,第三批将招募15-20人,需要通过面试后签订协议,为期一年。对于陪伴者也有要求,其中包括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在杭州市区(六城区)无住房,在滨江区内用人单位工作、已签订劳动合同、或持有区内营业执照等。有医学、心理学、信息化、文化艺术、法律、党建方面专业背景的申请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后续还要经过筛选和面试。如此看来,“跨代共居”并不是谁都可以来,之所以设置这些“门槛”,就是为了筛选出真正有意愿、有能力服务老人的年轻人,房租的减免算是对年轻人提供服务的公益馈赠。同时,这种模式的推广,对于养老机构本身也是个潜在硬性要求,即养老机构本身整体的软硬件装修、服务品质需要相对品质高,品质感稍差的养老机构在试点过程中则会显得效果不佳。
总之,不论是年轻人参与的门槛,还是养老机构本身硬性条件的约束,“跨代共居”都还处于试点的初级阶段,大范围的推广或许仍有待考量。
年轻人对此模式并不了解,或出于一些原因望而却步。从年轻人的角度,政府或养老机构并未发布足够的公开信息及推广,或者并没有在年轻人聚集的自媒体平台去做足够的推广,导致很多年轻人压根不了解这个“政府福利”,使得该项目讯息本身更像是完任务而并没有被广大年轻人所接收到。其次即便接收到讯息的年轻人也可能会处于“担心”而裹足不前,这里的担心主要是担心与老人“共居”期间的服务时间的管理、服务内容的界定、服务期间纠纷处理、从业竞争等等,由于这些原因,多数年轻人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最终选择“视而不见”。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跨代共居”是一种为年轻人减租,给老年人慰藉的养老新模式,它的推广能够一定程度缓减中国老龄化问题,老少共居的模式也利于有效缓减社会孤独和精神陪伴。
然而,作为一种养老模式上的新探索,它必然存在很多需要继续完善与改进的地方。说到底,“跨代共居”的推广可能还是一种政府行为,至少现阶段还是,在这当中需要兼顾运营机构、老人、年轻人等多方利益关系。尤其对于入住的年轻人的甄选,需要考虑年轻人的性格、脾性、技能等综合素质,同时需要通过体制机制,规范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纠纷等,保障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政府作为牵头方,尽可能处理好这些利益关系,同时年轻人再多一些尝试,“跨代共居”也未尝不可作为一种养老新模式去大范围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