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江湖,《奥本海默》五段历史恩怨,杨振宁曾被卷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科学家也不例外,电影《奥本海默》就讲了很多科学家江湖里的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
图片
奥本海默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爱德华·泰勒被称为“氢弹之父”,他们都是犹太人,在美国科学界名气很大地位很高。
奥本海默和泰勒不仅是同胞同行更是长期合作的同事关系,如果类比的话,基本相当于我国的邓稼先和于敏。
这样两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却在双方关系上非常紧张和糟糕,甚至一方还要倾轧另一方,电影《奥本海默》还原了他们之间的江湖恩怨。
事实上,《奥本海默》里至少包含了五段有关奥本海默的历史恩怨,搞懂这些恩怨的来龙去脉,基本上也就看懂了《奥本海默》。
图片
一、奥本海默和路易斯·斯特劳斯
这两个人的恩怨贯穿整部《奥本海默》,而斯特劳斯本人也确实是1954年迫害奥本海默的幕后黑手。
斯特劳斯和奥本海默本来是同事和搭档,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双方都有过堪称亲密的合作,为什么关系会破裂?
首先,苏联1949年试爆了原子弹,这个速度几乎惊呆了所有美国人,杜鲁门曾预测苏联人二十年之内都不会制造出原子弹,一定是美国内部有人泄密或给苏联传送了情报。
虽然美国人查出了克劳斯·富克斯这个内鬼,但他的级别显然不够,所以思想左倾并和美共有着亲密联系的奥本海默无疑是一个非常适合的替罪羊。
图片
其次,奥本海默本着核平衡的想法不希望美国继续研究氢弹,这个态度得罪了美国军方和一大批政客以及军工复合体。
美国军方希望能够得到更大的炸弹压制苏联人,美国政客需要氢弹来威慑全世界,他们背后的军工复合体则需要赚钱,斯特劳斯则是军方、政客和军工复合体的代言人。
再次,斯特劳斯是一个自负又自卑的人,他当过鞋贩子,靠巴结美国政客发迹,这种履历很难得到清高科学家的尊重,而奥本海默恰恰又在和斯特劳斯的交往中很容易就伤害到了斯特劳斯那颗敏感的小心脏。
当然,奥本海默还在同位素出口听证会上有意无意嘲讽了斯特劳斯,让他陷入尴尬境地。
各种利益纠葛和恩怨结合起来,导致斯特劳斯在1954年借着麦卡锡主义泛滥的风口狠狠报复了奥本海默。
图片
二、奥本海默和琼·塔特洛克
琼·塔特洛克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奥本海默年轻时曾有过精神病史,塔特洛克是美共成员,奥本海默支持左翼思想,两人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但是,奥本海默还是选择了出身不错的凯瑟琳结婚,凯瑟琳是一位生物学家,据说她是德国元帅凯特尔的外甥女,同样有着不错家世的奥本海默和凯瑟琳走到了一起。
奥本海默加入曼哈顿计划后,由于他的左倾历史,美国陆军对他进行了全方位监控,在这种背景下,奥本海默还是偷偷见了塔特洛克并过了一夜,这件事上他犯了两个错误。
图片
一个错误是婚内出轨,另一个错误则是间接害死了塔特洛克。
美国陆军知道塔特洛克和奥本海默一起过了一夜,他们不确定奥本海默是否对塔特洛克说了什么,而塔特洛克又是上了黑名单的美共成员,因此事后军方也对塔特洛克进行了全面监控,这给了本来就患有躁郁症的塔特洛克极大压力。
就在那次约会后一年,塔特洛克自杀了,外界普遍认为她难以承受和奥本海默之间产生的非议和压力,但也有人认为,就是美国军方暗杀了她,奥本海默也对此有所怀疑。
图片
三、奥本海默和哈康·薛瓦利埃
薛瓦利埃是一位美国哲学家,同样也是美共成员,他和奥本海默在美共活动中认识并成为挚友,奥本海默家里有事的时候就托薛瓦利埃照顾孩子。
在奥本海默加入曼哈顿计划后,薛瓦利埃曾经向奥本海默暗示,是否可以通过美共成员埃尔滕顿向苏联传递原子弹的情报,奥本海默拒绝了。
图片
但是,后来奥本海默为了营救自己的学生同时也为了自证清白,他自作聪明将这件事隐晦透露给了美国军方,他本来想隐瞒薛瓦利埃的名字,每次交代的情况都有出入,但军方不吃这一套继续给他施压,奥本海默最终只能说出了薛瓦利埃的名字。
这件事不仅让奥本海默的声誉和信任受损,也影响了他和薛瓦利埃的后半生,实事求是讲,奥本海默确实有些对不起朋友。
图片
四、奥本海默和西拉德、希尔
1939年西拉德和爱因斯坦合作写了一封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敦促美国尽快开展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对此奥本海默是支持的,更是积极参与的。
在曼哈顿计划中,西拉德负责冶金实验室,他和费米一起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人类历史第一台核反应堆,此时他和奥本海默是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他的学生大卫·希尔则也参与其中。
图片
1945年德国投降后,西拉德反对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他联合了七十位科学家签署请愿书试图影响杜鲁门的决定,希尔则是西拉德的助手,但奥本海默拒绝签名,在电影里他的态度甚至相当粗暴,由此他和西拉德之间产生了一些分歧。
图片
1959年在斯特劳斯的听证会上,大卫·希尔出庭做证,外界普遍认为他当证人有利于斯特劳斯,毕竟他在一定意义上和奥本海默“有仇”,但大卫·希尔还是指控了斯特劳斯并为奥本海默说话,他是一个扭转局势澄清真相的关键人物。
图片
五、奥本海默和爱德华·泰勒
泰勒和西拉德、维格纳都是匈牙利科学家后来加入美国国籍,其中泰勒和维格纳都思想右倾,和奥本海默左倾的思想完全相反,据杨振宁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维格纳曾扬言支持美军轰炸北京。
在西拉德起草那封给罗斯福的信时,泰勒担任了参谋帮他推敲语句。
图片
思想上的对立并没有影响奥本海默和泰勒之间的友情和合作,他们都是曼哈顿计划中的重要人物,但泰勒有些过于激进导致他和理论部主管贝特产生了矛盾。
根据杨振宁的回忆,奥本海默为了帮助贝特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安置泰勒,他就让泰勒去负责氢弹的理论研究,但奥本海默认为当时氢弹还处于虚无缥缈的阶段,他这么安排泰勒其实有敷衍的意思。
电影《奥本海默》关于这段历史的剧情和杨振宁的回忆基本一致,奥本海默一次有些敷衍的安排影响了泰勒的后续人生。
图片
1948年杨振宁从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他的论文导师就是爱德华·泰勒,一年后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他的院长就是奥本海默。
苏联原子弹爆炸后,美国军方要求提速研制氢弹,泰勒为此得到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重用,这让他非常兴奋。但是,泰勒组建团队时很多年轻人由于受到奥本海默的影响反对研制氢弹也拒绝跟随泰勒,这让泰勒和奥本海默之间产生了直接矛盾。
图片
对于泰勒来说,当初是你奥本海默让老子研究氢弹的,然后你成了原子弹之父在全世界出名,现在好不容易政府要搞氢弹轮到老子建功立业了,你又反对,你这是几个意思。
因此,不论出于利益还是其他关系,泰勒都站到了斯特劳斯一边,准备利用听证会把奥本海默的影响力消除。
图片
1954年奥本海默听证会,泰勒被邀请出庭做证,他的朋友和学生都劝他不要参加,但泰勒考虑了一整夜还是去了,而且说出了一句在美国科学界非常有名的话:我不认为奥本海默博士是不爱国的,可是他的一些言行我不了解,假如美国的安全事业不放在奥本海默手上,我会感到更安全。
用通俗的话讲,泰勒这个表态有点儿“又当又立”但目标明确,就是要将奥本海默逐出和核能有关的一切国家事务,消除其在美国科学界的巨大影响力。
泰勒达到了目标,但他同时也失去了威望和朋友,杨振宁回忆说,这件事以后99%的物理学家都不搭理泰勒了。
图片
1962年泰勒获得了费米奖,他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时曾和杨振宁闲聊,他希望能和奥本海默弥补一下关系,杨振宁建议他提名奥本海默参加费米奖。后来泰勒果然提名了,而奥本海默也确实在下一年获得了费米奖。
图片
电影《奥本海默》拍摄了奥本海默获得费米奖的镜头,泰勒走过来和奥本海默握手,却被奥本海默夫人无视,没办法,双方矛盾太深很难一时释然。
以上五个科学江湖里的恩怨贯穿《奥本海默》整部电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科学界也不能免俗,弄懂这些江湖恩怨,看懂《奥本海默》就会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