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改名巴拉特?莫迪政府的这个特别提议,究竟有何渊源?

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印度有可能更改国名叫巴拉特,这是什么意思?环球网9月5日的消息,据印度的很多媒体报道,莫迪政府准备在9月18-22日举行议会期间召开特别会议。这个特别真的是很特别,我们都知道现在印度的英文名叫India,现在寻求要改成叫巴拉特,叫Bharat。这个可能性我看新闻媒体报道是很大的。很多政党的公众人物,包括民众,都在支持。
那么印度的名字和巴拉特有什么关系呢?我查了一下历史。历史上还真有巴拉特,而且印度呢,还有叫印度斯坦(Hindustan),印度名字本身就很多。这就是多元文化主导下的一个复杂体系,它跟咱们中华民族不一样。咱们是一直坚持传统的中华文明,而印度你发现就复杂了。我们知道古印度文明和今天印度都不是一回事。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很多的文明都没有说一以贯之到今天,印度就更是了。
图片
你看古代的印度,我们说他不是今天这个印度的概念,在印度教的经典的佛经当中,在雅利安人时期有一个巴拉特王,巴拉特的意思就是寻求真理者。他率领的这个巴拉特部落统一了印度河流域及其他部落,所以为了纪念这位王,后代就有一点用巴拉特来指代这个地区,包括后来的印度。但是呢也没有所谓国家的概念是吧?因此有点像咱们说炎黄子孙,所以巴拉特在印度历史上是有这个称呼的,曾经他代称。
图片
那么在印度古代因为是用梵文,梵文的印度河叫Sindhu,但是呢,我们也知道,后来波斯统治了印度,波斯把s发音成h,于是Sindhu就变成了Hindhu,但是这也只是个地理概念,到后来波斯人还没整明白呢,又被亚历山大打败。亚历山大是希腊人,希腊人读音又不一样了,Hindhu就变成了Indus,这就是India的前身了。那谁叫的India呢?很明显是英国殖民时期,他按照希腊罗马读音称为India。但是印度后来自己独立了,他到底是叫India还是叫巴拉特,还是叫所谓的Hindustan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这里面有一种复杂的这种所谓民族历史文化的各种因素。最后呢,还是India被暂时定为国名,但是你看印度宪法,他很有意思,说印度也叫做巴拉特,英语就是India, that is Bharat, shall be a Union of States. 也就是说莫迪政府提出巴拉特的说法不是无源之水,印度就是巴拉特,只不过巴拉特是历史上可能宗教文化当中有这么一个称呼。那现在印度希望用巴拉特作为新的国名,而不用印度,因为India你想咱们将来讲得传承嘛,从所谓的雅利安人,到波斯人,到希腊人,再到英国人,他有一点殖民的象征。
图片
我想印度修改国名呢,也是寻求摆脱殖民主义影响,寻求民族自立,为因为印度经济发展起来了,印度到今年超越了英国呀,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他明显有种所谓民族自觉的意识和民族恢复独立精神的象征。因此我想印度更改国名并不为怪,但是我看到网上很多人把印度更改国名做一些对比,比如说他把韩国的曾经叫汉城的首都改成首尔,来进行对比,我觉得不一样。那大家一定要注意,印度历史上是被多个民族,多个种所谓的主体殖民过。他的那些名称呢,印度人自己会觉得多多少少带有一点殖民的屈辱感。
但是你比如说,韩国的首都曾经叫汉城,那不是殖民的结果,咱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包括我们中华各民族组织的政权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殖民这个概念,这种colonize中国是没有的。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用种民族吸引力,而韩国的曾经的首都叫汉城,那也是因为一种叫文化向心力,所以我们这种文化吸引力和文化向心力才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后来改成首尔Seoul,那也是韩国自己做出的决定,我们也就无权干涉。但是绝对没有任何的像西方帝国主义那种殖民的思想和色彩在里面,我们没有。
中国传统历史上一直都讲的是文化和文明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你对我们的文明文化感兴趣,你自己怎么做,由你自己决定。但是你感兴趣,你可以叫一些我们的名字。你看今天也是一样嘛,那你看韩国历任总统汉字写得都是很好的,书法,包括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文明都是在学习和借鉴中华文明,我们没有力推,没有搞所谓西方的殖民主义,但是它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向心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所以我不觉得印度把国名哪怕是从印度变成巴拉特,与韩国所谓把汉城改成首尔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不一样的一个历史文化环境,也是不一样的一种感受,是吧。印度多多少少带有一种反对殖民主义的羞耻和民族自觉的意识,那我们中国和韩国周边,包括越南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历史上没有过任何的殖民主义,我们是完全一种文化,文明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对他们产生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