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台上50多年的杨丽萍接受采访:“我用一生在追求愉悦”

“孔雀”是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经典舞台形象。
舞剧《孔雀》,是杨丽萍历经多年积淀与思辨的心血新作,2022版舞剧《孔雀》,自去年9月开始全国巡演,演出超过20个城市,已过百余场,不断掀起观剧热潮的《孔雀》,也引发争议。
图片
杨丽萍携《孔雀》于8月30日至9月3日连续五天在上海大剧院大剧场上演7场,爆满的票房是观众对她的肯定,而她亦坦然面对因《孔雀》而起的各种声音。
图片
没有正式学过舞蹈
大部分人认识杨丽萍,是从“孔雀”开始。1988年央视春晚,杨丽萍第一次亮相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以一支形神兼备、空灵飘渺的《雀之灵》,征服无数人的心。
图片
和此前观众认知的传统舞蹈艺术家不同,杨丽萍没有正式学过一天的舞蹈。来自一个白族家庭,父母离异的她,从小带着弟弟妹妹长大,田间地头,旷野丛林,是她的舞台,也是她舞蹈的灵感。
图片
图片
她传承民族文化,更观察身边事物而融入舞蹈动作,凭借天赋,凭借努力,凭借对生活的体会感悟,13岁那年,她从村寨考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杨丽萍跳的孔雀舞,神形兼备又独树一帜,是金子就会发光,1979年,杨丽萍主演舞剧《孔雀公主》得到云南省表演一等奖。
图片
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雀之灵》,让杨丽萍在1986年获得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因为春晚,杨丽萍和她的孔雀舞,更走入千家万户,在华人世界家喻户晓。
图片
采风途中遇到村民
90年代,杨丽萍在亚运会闭幕式上表演《雀之灵》,在春晚上再度舞出《两棵树》,杨丽萍和她的舞蹈艺术,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图片
图片
《两棵树》的排练和演出现场
近年,杨丽萍带着她的歌舞团,巡演她创作演出的《云南映象》等舞剧,在创新之中,传播民族文化。
图片
男孔雀之“死”
此番来到上海大剧院的2022版舞剧《孔雀》,分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围绕“生命”和“爱”的主题,展现生命与天地自然的融通。
剧中有唯美浪漫的男女孔雀,也有乌鸦这样的黑化形象,还有抽象的角色——“时间”。
图片
从一开始,扮演“时间”的舞者就在舞台一侧旋转,这一特殊表演,贯穿全剧始终。你注意,“时间”便在,你不注意,“时间”也一直在。
其实这样的表演曾由小彩旗在春晚上呈现过,当时小彩旗在春晚舞台上旋转数小时,也是引发关注与争议。杨丽萍对此有艺术上的用意,但在当时也未多作解释。
图片
小彩旗
现在,2022版舞剧《孔雀》在观剧热潮的同时也引发了争议。有网友认为男舞者着装尺度挑战了观众的接受程度。
单就视频片段看,画面有惊人之感。其实这样的呈现是有剧情背景的,在舞剧《孔雀》剧情中,那一幕是男孔雀被“乌鸦”拔去羽毛,在痛苦挣扎中“死去”,是在故事情境之中。
图片
谈起《孔雀》引起争议,杨丽萍说起她欣赏的舞蹈艺术家邓肯的故事。邓肯在一次演出次日于阳光下读报纸,看到《纽约时报》把她形容成仙女,而另一份报纸评论将她形容为“巫婆”。
图片
邓肯
同样的表演和表演者,可以有这样天渊之别的评议,纷纷扰扰,从那以后,邓肯决意再也不看任何评论。杨丽萍说:“邓肯的故事影响了我。”
杨丽萍透过《孔雀》,表达对生命和人性的追问,剧中“男孔雀之死”,来自于“乌鸦”的施暴。
图片
生活中,杨丽萍多年舞伴、曾经的男孔雀饰演者王迪,也在巨大压力中因抑郁症去世。而今《孔雀》由00后舞者王思龙接力演出。女孔雀,也有新人肖蓉浩担纲。
图片
杨丽萍与《孔雀》年轻主演肖蓉浩、王思龙
杨丽萍力捧新人,她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叶子是一样的,每个人风格不同,我们要做的是有生之年把自己的长处发扬光大。”
图片
图片
用一生追求愉悦
舞剧《孔雀》中,杨丽萍自己参演“冬”之篇章里的孔雀,在尘埃落定、万物凋零、一片刹寂之时,她化身孔雀,迎雪而舞、涅槃重生。杨丽萍说:“冬天是一种状态,我的表演没有很多动作,但与神灵(剧中角色)相遇,寻找生命的意义。”
图片
图片
杨丽萍特别提到“时间”这一角色,将抽象的概念,具象成一个舞者,杨丽萍有自己的寓意——“我在舞台上五十多年,在观众面前太久了,面对什么都无需恐惧,每个反应都对应当下。”其实跳舞也曾让杨丽萍受伤,腿断过,她也没有因此恐惧,“那是一种体验,不断过,怎么知道哪里危险。”
图片
杨丽萍说:“跳舞对我来说是一件愉悦的事,我用一生在追求愉悦。跳舞是幸福的,不管是在哪里跳舞。很多人问我累不累,我绝对不是用累的状态在跳舞,我在舞台上,其实是一种休息。”
图片
——希望每个有机会看到舞剧《孔雀》的人都能感受到杨丽萍在舞蹈中的愉悦和幸福,在时间的流转和孔雀的生死狂舞之中,在力与美的震撼中,我们收获属于自己的感悟。
作者 甘鹏(《上海电视》独家稿件,转载请联系《上海电视》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