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始兴:“活化利用”让始兴围楼焕发新生机、绽放新光彩

作为“中国围楼文化之乡”,韶关市始兴县围楼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特色之鲜明,在全国罕见。全县有历史记载的围楼共有500多座,至今保存较好的有249座,其中,国保2处,省保8处(10座),县保17处,列入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有172处。
近年来,始兴县着力推动围楼活化利用工作,创新围楼保护和利用方式,开展围楼认养工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围楼进行保护、利用及维修,目前有45座围楼得到修缮保护。
图片
开发适度,活化利用促振兴
在始兴县罗坝镇燎原村,一座百年围楼静静矗立在稻田中,该围楼分为长围和三排民居两个部分,在围楼的一楼和二楼布置了摄影展览,三楼和四楼房间正进行复原修缮;三排民居布置成燎原村村史馆,用以展出燎原村曾氏家族的历史。
“从2022年开始,我们利用环车八岭生态经济圈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把燎原村两公里的旅游公路建了起来,其中包括对‘国保’级的长围大围进行维修,游客中心也在今年4月份落成,里面设置了本土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罗坝镇燎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曾长东介绍,他们还成立了长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当地的农特产品销售搭建了平台,给村集体增加了近四万元的收入。“今年五一期间,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围楼文化旅游周期间,大概有近万名游客来我们这边旅游。”
始兴县博物馆馆员曹丽介绍,接下来将把罗坝镇长围村围屋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配套完善好周边孔坝、滴水寨等景区的设施,同时加大活化利用和宣传力度,通过在国庆期间开展时装秀、研学活动等,做好长围景区的推介,带动旅游发展。
图片
传承利用,升级互动体验
同样在百年后焕发了新活力的还有城南镇长安围以及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旧址红围。始兴县充分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存,通过围楼风度书房的建设,使长安围成为了藏书达1万册的阅读热门打卡地。今年,始兴还将长安围四楼打造成王宪荣哲理水墨文化馆,吸引了众多市民朋友前来打卡。
为讲好红色革命故事,始兴县积极推进以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旧址红围为重点的红色革命遗址修缮项目,对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旧址红围以及周边基础设施、风貌等进行修缮提升,设立了宣誓墙、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并提供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随着红围红色文化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单位和个人前来参观学习,带动了当地的文旅产业发展。
据始兴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张毓洋介绍,通过活化利用,始兴县已将满堂客家大围旅游区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安围风度书房,将红梨村竹苞松茂围打造为郭晓冬文学馆、王宪荣哲理水墨文化馆,将沈所镇圩镇大围打造为始兴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目前正在将红围景区打造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下一步,他们将做好围绕围楼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力争在2028年活化利用30处围楼,同时积极策划围楼文旅专线,打造广东省围楼文化旅游路径,为始兴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文旅动力。
始兴围楼不可复制、不可再生、不可多得,也无可替代,始兴县将继续加强围楼保护、围楼管理、文旅融合力度,健全围楼保护管理机制,注重创新融合,增强“围楼+”新理念,大力发展“围楼+旅游”“围楼+综合服务”“围楼+创意产业”,让始兴围楼焕发新生机、绽放新光彩。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泽宇 通讯员 杨兰 李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詹锡伟
校对 | 赵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