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来最热年,高温日数破纪录,是何原因?整个华北高温正愈演愈烈

9月6日,在2023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上,北京市气象局研究员杜吴鹏分析了北京的气候特征并表示,2023年截至目前,北京全市平均高温日数达到29.7天,比常年要多出21.1天。
北京今年累积降雨量很大,然而除开7月底8月初的台风“杜苏芮”环流和副热带高压配合导致的强降水以外,实际上今年也算是北京的最热年了,不仅仅是高温日数创了记录,40℃以上的日数也是大破记录
图片
今年北京一共出现了5次40℃以上,而今年之前一共才6次,虽然今年没有破历史最高温记录,但是连续的40℃是前所未有的。
今年华北平原热的持久,这有几方面因素。
首先就是赤道太平洋厄尔尼诺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在厄尔尼诺发展期的夏季我国气温主要呈现北方(西北、华北、中原等)偏高且热浪偏强偏多、南方与东北地区接近常年同期的特征。
图片
在厄尔尼诺事件发展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导致该区域的大气对流运动活跃,对应印度尼西亚和南亚地区的对流运动减弱。
潜热(也称为潜热或转化热)是物体或热力学系统在恒温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也就是物质在温度不变时,熔化或凝固、汽化或液化、升华或凝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这会造成的大气潜热异常,从而激发异常的PJ波列,也就是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型波列,以及印度洋-中亚遥相关型波列。
这里提到的遥相关,指的是全球大气环流的变化和异常存在相关性,一个区域的环流异常可以引起距离遥远的另一个区域的环流异常,也就是遥远距离的大气环流变化与异常间的相关联性。形象地说就是跷跷板,这边翘起来对应到那边掉下去。
这种遥相关使得东亚特别是贝加尔湖暖脊的异常发展,干热气团在此堆积,并且自此东移控制华北。
同时,大陆高压的异常发展还使得下沉气流的强盛,空气的绝热下沉增温令天气更加炎热干燥。
图片
特别是6月下旬到7月上旬期间,欧亚大陆的西风带模式以脊-槽-脊为稳定,代表晴热高温的西风带暖脊持续在东亚控制,这也是华北-东北今年气温最高的时段。
图片
即使是后续进入三伏,“杜苏芮”意外闯入华北东北逆转了当地的干旱形势,硬生生把今夏华北东北降水距平变成正,也没办法把气温距平变为负。
图片
并且华北地区的高温在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实际上去年华北就出现异常极端的高温,彼时的高温中心在石家庄周边(即使今年石家庄也热),石家庄的郊县都出现了44+℃的高温,这是今年都未做到,不过今年华北高温胜在持久,最终强度超过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