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后救星安德罗波夫:执掌苏联仅仅13个月,差点挽救解体命运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图片
文|清源
编辑|t
出身于特工,成长于外交官,最终当上国家领袖,全世界只有三个这样的人:
一个是美国总统老布什,一个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而最后一个,则是前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
在苏联民间,安德罗波夫被视为“英明君主”;
而在学界,安德罗波夫则是被视作“无力回天的改革者”。
他整治贪腐赢得民心,却因为任人唯亲而被学者诟病。
有人认为他能挽救苏联解体的命运,只是命运弄人,由于伤口无法愈合,宏图大略在短短15个月后便灰飞烟灭;
有人也认为他“只适合平庸治世”,冷战的阴云下,他也无力抗衡。
那么,安德罗波夫究竟何许人也?他真的能挽救苏联解体的命运吗?
图片
(安德罗波夫)
图片
天纵之才:从外交官到克格勃主席
尤里·安德罗波夫被世人视作苏联“最神秘莫测”的领导人。
二战后,安德罗波夫成为“外交新星”,游走于东欧各国。
1956年,匈牙利政局动荡,安德罗波夫当机立断,将举枪反抗政府的群体打为“反政府武装”,以血腥的手段平息了“匈牙利反革命事件”。
图片
(匈牙利反革命事件)
在当时,安德罗波夫亲眼目睹了失去理智的匈牙利青年是何等“可怖”:
他们将国家干部残忍杀害,倒挂在枯藤上;
他们愤怒地推倒了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塑像,用斧头一点点地把他敲得粉碎。
这些场面深深地震撼了安德罗波夫,“非改革不可”的念头自此在其心头萦绕。
倘若匈牙利贯彻改革,自下而上的混乱就很有可能不会出现。
由于出色的政绩,安德罗波夫在1967年5月成为克格勃主席,一干就是整整15年。
在他的辛勤带领下,克格勃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成为了当世界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情报机构。
而安德罗波夫本人戴着“蛤蟆镜”的形象,也被视作克格勃领袖的标志性形象。
而作为这座“人间炼狱”的领袖,安德罗波夫惩治人的手段可谓是层出不穷:
严查各类出版物,“禁锢思想,消除混乱”;
接管精神病院,出具“改革社会妄想症”证明,随意关押各类人士。不少人因此被折磨成痴呆;
对于政见不同者,安德罗波夫以雷霆手段血腥镇压,宁误杀一百,也不错过一个。
在安德罗波夫任克格勃主席的期间,坊间都流传着这样一段笑话:
在整个苏联,最高的地方不是克里姆林宫,不是圣彼得堡大教堂,而是安德罗波夫坐着的克格勃地下室。
图片
(克格勃徽章)
在克格勃地下室,苏联每个人的任何动向都毫无秘密可言,尽被安德罗波夫收入眼底。
图片
临危上任:15个月的总书记
在正式就任克格勃主席之前,安德罗波夫其实曾在苏共中央任职,作为赫鲁晓夫的一大助手。
从苏共中央离任之时,安德罗波夫坚定地表示,自己一定会回来的。
果不其然,1982年5月,安德罗波夫不仅回归苏共中央,还成为了全苏联的总书记。
图片
(勃列日涅夫)
上台伊始,安德罗波夫就展现出自己雷厉风行的一面,“整顿纪律,重振党风”成为他治国的起点。
“向任何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作更有力的斗争!”
众所周知,苏联曾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开创“盛世”,而这般繁华是建立在石油的基础上的。
从斯大林时期的石油勘探,终于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井喷。
依靠能源出口,源源不断的外汇涌入苏联,莫斯科城灯红酒绿,华灯初上,气派非凡。
勃列日涅夫也借此大肆揽财:豪华别墅、奢侈品、高级列强、限量版汽车……勃列日涅夫应有尽有。
图片
(万众瞩目的勃列日涅夫)
此时,苏联官员“宴饮”之风盛行,官僚腐败严重。
而在当时,有一个更大的危机。
苏联的国境严格封锁,各类西方产品本质上不可以进入苏联。
但是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官员大行奢靡之风,各类珍奇物件取之不尽,这就让普通百姓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猎奇心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的意识形态防线几乎荡然无存。
西方世界的录像带源源不断地流入苏联;
暗中生产违禁录像带的作坊层出不穷。
在民间的巨大需求和勃列日涅夫的默许下,一些黑社会集团抓住这个风口,垄断了许多外贸交易,史称“影子经济”。
图片
(苏联特权阶级贪污腐败,平民百姓食不果腹)
为了保障“影子经济”的繁盛,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奢靡,勃列日涅夫亲自为黑社会团伙作保。
普遍的腐败,蔓延在整个苏联。
当时,身为克格勃主席的安德罗波夫就敏锐地评判到,这种腐败必将引起社会的动荡。
但是当时,勃列日涅夫相当不信任安德罗波夫,拒绝接受他呈上的贪腐报告。
直到安德罗波夫自己亲自就任苏共中央主席,苏联已是千疮百孔。
图片
能否挽救苏联命运?身处其位,犹豫难决
安德罗波夫是心怀抱负与理想的苏联领导人,但是受制于现实因素,他也深受诟病。
图片
(安德罗波夫)
在侦查贪腐案件时,所有的矛头均指向一人,那就是梅杜诺夫。
这个梅杜诺夫身处边疆,却和勃列日涅夫关系匪浅,因此飞扬跋扈,手眼通天。
刚刚上任的安德罗波夫也是压力重大,因为所有的目光都在盯着他——敢不敢拿下梅杜诺夫?能不能拿下梅杜诺夫?
如果不行,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而安德罗波夫决心解决这个大麻烦。
但最终,所有和勃列日涅夫相关的贪污者都没有被处理掉——任何一个,都没有。
安德罗波夫处理的,都是和勃列日涅夫没什么关系的人。
短短一年时间里,苏联党中央因为贪腐问题被捕的干部,就超过90名,职务最高的当属内务部长谢洛克夫。
这么看,安德罗波夫属于是“悲情英雄”:他确实对贪腐深恶痛绝,决心割除这些社会上的毒瘤。
然而,当他真正地坐到那个位置时,一切又变得分外棘手。
图片
在赶走那些贪腐干部之后,安德罗波夫选择更换权力层,全部替换成自己在克格勃时期最信任的人。
在政治局委员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人都是克格勃将军,这种做法自然也引起了外界的质疑。
从表面上看,安德罗波夫整治贪腐,给苏联带去了无限的希望;
但是从深层次来说,安德罗波夫实际上犯了前任掌权者的通病——任人唯亲,“用克格勃掌管国家权力,凌驾于苏联共产党之上”。
但是表面的东西往往被大众所看见,大众也只能看到这些。
由于安德罗波夫他将腐败官僚关进了监狱里,人民对他的好感直线飙升,纷纷将其视作“彼得大帝、斯大林那般的英明君主”。
不过,由于自己身处的位置,再加上当时西方世界和平演变的加强,苏联已是强弩之末,安德罗波夫也难以扭转颓势。
倘若是和平时期,安德罗波夫或许可以做个好领袖;
但是在冷战时期,安德罗波夫举步维艰。
更何况,“天时”也不有利于他。
由于手术伤口不能愈合,在执政15个月后,安德罗波夫便撒手人寰,宏图大略也顷刻间消散。
图片
(苏联已湮没于历史)
苏联,也不可避免地滑向解体的深渊。
图片
参考资料:
Benjamin Fischer,ed., At Cold War’s End: US Intelligence On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1989-1991,(Washington,DC: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CIA,1999)
Aaron Robert Lobel,Anticipating the Collapse? Political Judgment and the Debate Over CIA Assessment of the Soviet Un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PhD dissertation, UMI 3028407,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