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摩尔定律:先进封装进入3D堆叠CPU/GPU时代

图片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编译自trendforce
随着AIGC、8K、AR/MR等应用的不断发展,3D IC堆叠和chiplet异构集成已成为满足未来高性能计算需求、延续摩尔定律的主要解决方案。
台积电、英特尔等大厂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异构集成制造及相关研发的投入。此外,领先的EDA公司Cadence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推出了“Integrity 3D-IC”平台,这是一个集设计规划、实现和系统分析仿真工具为一体的集成解决方案,标志着向3D芯片堆叠迈出了重要一步。
2.5D 和 3D 封装之间的差异
2.5D和3D封装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堆叠方式。
2.5D封装,所有芯片和被动元器件均在基板平面上方,至少有部分芯片和被动元器件安装在中介层上(Interposer),在基板平面的上方有中介层的布线和过孔,在下方有基板的布线和过孔。2.5D是特指采用了中介层进行高密度I/O互连的封装,其特点是多Die集成和高密度性。中介层目前多采用硅材料,利用其成熟的工艺和高密度互连的特性。
3D封装和2.5D封装的主要区别在于2.5D封装是在中介层上进行布线和打孔,而3D封装是直接在芯片上打孔和布线,电气连接上下层芯片。所有芯片和被动元器件器件均位于基板平面上方,芯片堆叠在一起,在基板平面的上方有穿过芯片的硅通孔(TSV),在基板平面的下方有基板的布线和过孔。
3D Chiplet,这个概念应该是AMD在2021年6月份首先提出来的,应用在其3D V-Cache上,将包含有64MB L3 Cache的chiplet以3D堆叠的形式与处理器封装在了一起。
从结构上来讲,3D Chiplet就是将Chiplet通过3D TSV集成在一起。另外,为了提高互连密度,3D Chiplet采用了no Bump的垂直互连结构,因此其互连密度更高。
AMD的3D Chiplet工艺的实现是由TSMC代工的,TSMC称之为SoIC,属于其3D Fabric的产品范畴,其鲜明的特点就是采用了no Bump的高密度垂直互连结构,参看下图。
CPU 和 HBM 堆叠需求
随着AIGC、AR/VR、8K等应用的快速发展,预计将产生大量的计算需求,特别是对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数据的并行计算系统的需求。为了克服DDR SDRAM的带宽限制,进一步提升并行计算性能,业界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带宽内存(HBM)。这一趋势导致了从传统的“CPU+内存(如DDR4)”架构向“芯片+HBM堆叠”2.5D架构的转变。随着计算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可能会通过3D堆叠实现CPU、GPU或SoC的集成。
图片
HBM 3D 堆叠盛行,但 CPU 堆叠落后
HBM 于 2013 年推出,作为高性能 SDRAM 的 3D 堆叠架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层 HBM 的堆叠在封装中已经变得普遍,而 CPU/GPU 的堆叠却没有看到重大进展。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归因于三个因素:1. 热传导,2. 热应力,3. IC 设计。首先,3D 堆叠历来在热传导方面表现不佳,这就是它主要用于内存堆叠的原因,因为内存操作产生的热量比逻辑操作少得多。因此,当前存储器堆叠产品所面临的热传导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忽略。
其次,热应力问题是由材料之间的热膨胀系数 (CTE) 不匹配以及因芯片减薄和引入金属层而引入的应力引起的。堆叠结构中复杂的应力分布对产品的可靠性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最后,IC 设计面临 EDA 工具缺乏的挑战,因为传统 CAD 工具不足以处理 3D 设计规则。开发人员必须创建自己的工具来满足工艺要求,而3D封装的复杂设计进一步增加了设计、制造和测试成本。
EDA 公司如何提供解决方案
Cadence在LIVE中国台湾2023年用户年会上强调了其多年来在开发解决方案方面的努力。他们推出了 Clarity 3D 解算器、Celsius 热解算器以及 Sigrity Signal and Power Integrity 等工具,可以解决热传导和热应力模拟问题。当与 Cadence 的综合 EDA 工具相结合时,这些产品有助于“Integrity 3D-IC”平台的发展,有助于 3D IC 设计的开发。
“3D IC”代表了半导体开发的关键设计趋势。然而,它比其他项目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复杂性。除了逻辑 IC 设计中的挑战之外,还需要模拟和多物理场仿真。因此,跨平台的设计工具是必不可少的。EDA领导者Cadence提供的工具有望增强3D IC设计工具平台,降低堆叠CPU、GPU或SoC的技术障碍,从而增强芯片计算性能。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