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曾是混混,西安事变转运,太和殿前一张合影暴露野心埋祸患

“戴笠之死”堪称民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他死后,周恩来说了十六个字:“戴笠之死,可以让我们的革命提前十年成功。”若干年后,败退台湾且一直对戴笠之死耿耿于怀的蒋介石则感叹:“雨农(戴笠字)不死,我们今天也不至于撤到台湾。”
周恩来和蒋介石对戴笠的评价,都在论证一件事:戴笠此人,非比寻常。
图片
戴笠
戴笠的外号叫“蒋介石的佩剑”,光从此名就可知:他与蒋介石的关系非比寻常。实际上,戴笠的命运正是在遇见蒋介石后,才开始逆转。
遇见蒋介石前,即30岁以前,戴笠的人生多少像“混日子”,他当过小学老师、去过少林学武、去闯荡过江湖,甚至还回老家开过武馆,他在家乡组织过“自卫团”,在苏浙战争中抵抗过闽军的入侵。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戴笠很可能就是个“混混”。好在,他终究在30岁这年做了一件正儿八经的事:考上了黄埔军校。
30岁入黄埔军校,无疑是大龄,戴笠的“大龄特性”,引起了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的注意。在学校期间,戴笠又做了一件事并成功得到了蒋介石的好感:他搜集学校的各种情报,通过专人交给蒋介石。而这些情报,多是共产党渗透的情况。
戴笠搜集这类情报,无疑是在做对他自己而言的“正确的事”,他早就已经敏锐觉察到了蒋介石的“清共”的意图。他比谁都清楚:要讨好一个人,最关键是“把他想要的给他”。
戴笠还成功摸透了蒋介石的脾性,他发现:蒋介石有任人“唯亲”的癖好。这个“亲”有几种,第一种是亲戚、老乡,第二种是黄埔嫡系,第三种则是跟他本人很“亲”,即忠心者。
图片
蒋介石与戴笠
戴笠欣喜地发现:前二者他都能满足,他是蒋介石老乡,他还是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那么,剩下的部分就是“表忠心”了。
经过分析戴笠确定了蒋介石所想要的“忠心”的模板:奴才+人才。人才并不难得,难得的是会做奴才的人才。做奴才不仅要能任劳任怨,还要任打任骂,关键,还要懂得捋主子的毛。
戴笠的这层领悟,很快让他在与蒋介石的相处中越来越“如鱼得水”。他逐渐总结出了一条“捋毛技巧”:每次与蒋介石商量对策,他都想出两三套方案,放在不同的口袋,待打探清楚蒋介石的真实意图后,再掏出与其意图相近的方案。
蒋介石多疑,于是戴笠每次与蒋介石密谋时,一旦涉及敏感话题,就只做口头汇报。对于蒋介石给出的指示,他也只用脑子记,而坚决不做笔录,这样做,当然是为了避免留下证据。
每次发布一些敏感的指示,他都只讲“奉谕”,究竟奉谁的“谕”,从不做任何解释。
除此之外,蒋介石每次骂他,他都只侧耳听着,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哪怕蒋介石无缘无故对他打骂,他也从不反驳半句。
很快,戴笠一路高升,蒋介石在南京秘密成立中华民族复兴社后,戴笠任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戴笠在此间开始发展其情报网络。
图片
戴笠
戴笠比谁都清楚,自己能否高升全看蒋介石的心情,而蒋介石的心情,则多少在于“自己如何表忠心”。很快,戴笠迎来了他的机会——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兵变,在西安囚禁了蒋介石。当宋美龄提出要戴笠陪同前往时,他立马意识到:表忠心的机会来了。戴笠决定前往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非常清楚,自己虽提供过张学良可能会反的情报,可这么大的事,他没能避免,已是失职。
蒋介石被囚禁后,情绪几近崩溃,他尚不知自己还能否活着回到南京。在这种情境下,戴笠毅然前往,本就是“表忠心”了。可戴笠明显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在这期间,他还专程写了一封遗书,遗书上满满当当,全是他对“领袖”的赤胆忠心。以下是遗书全文:
“自昨日下午到此(西安),即被监视,默察情形,离死不远。来此殉难,固志所愿也,唯未见领袖(蒋介石)死不甘心。领袖蒙难后十二日,戴笠于西安张寓地下室。”
根据后来的史料记载,期间的戴笠一直和宋子文共同行动,张学良对他们是好吃好喝供着,丝毫难见“离死不远”的迹象。但这封遗书,却踏踏实实地给蒋介石留下了“忠心”的印象。
图片
张学良与杨虎城
后来,戴笠终于见到蒋介石后,更是充分发挥其演技,上演了一场“忠心护主”的戏码。
那日,蒋介石见到戴笠后,因心里不痛快,竟大吼道:“你来干什么,给我滚出去。”普通人听到这话,八成会恼怒,可戴笠是修炼了“奴才术”的,他早已能灵活应对蒋介石的各种打骂。他见蒋介石骂他,竟当即嚎啕大哭起来。
蒋介石虽不知道他哭什么,却终被他的哭声打动,也被他的忠心打动。
之后不到两年,国民党特务处扩大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戴笠荣任副局长。
抗战时期,戴笠领导下的军统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一项数据显示:军统共搜集日军情报约100万件,对日伪破坏2000多次,暗杀日伪人员近2万人……
整个抗战期间,军统正式登记在册的牺牲特工人数达到了近2万人。
能做出如此贡献的军统,离不开其庞大的情报体系,美国战略情报局曾调查过戴笠统领下的军统,数据显示:戴笠手下光便衣特工就有18万,武装游击队达到了7万,别动队和忠义救国军等加起来有近10万。这项调查数据显示:粗布估计,戴笠的军统共有32万人。
想想,张学良的东北军总数也就46万,而戴笠区区一个军统,其人数就已经无限接近这个数字了。这样的戴笠,让蒋介石忌惮,将是迟早的事。
蒋介石对戴笠真正开始警觉,是从一张合影开始的。
图片
蒋介石父子
1945年12月15日,即日本投降三月后,蒋介石携宋美龄飞抵北平,这是蒋介石战后第一次到华北地区视察。蒋在北平期间,戴笠亲自负责其安保。
一切都很正常,蒋介石对他负责的安保工作也相当满意。可到了第二天,蒋介石感觉情况有些变化了。首先,戴笠的着装发生了变化,他正式穿上了中将服。其次,带着蒋介石游故宫时,一向低调的戴笠竟主动要求和蒋介石合影,而且合影的地点居然是太和殿。
太和殿是金銮大殿,是明清两代帝王登基的地方,戴笠选择在这个地方和蒋介石合影,这不等于是在暗示:接蒋之位者,当为戴氏!
蒋介石素来疑心重,想想,若非疑心重,怎会任人唯亲,且只用死忠之人呢?很显然,戴笠的反常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忌惮。
戴笠是聪明人,他一定知道:自己欲在太和殿前与蒋介石单独合影一定会引起猜忌。既如此,那他为何执意要拍下这么一张合影呢?答案很简单:此时的戴笠,早已被胜利冲昏头脑,以至于忘了要隐藏野心了。
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做奴才,服侍了蒋介石几十年的戴笠亦是如此。何况,戴笠已立下了如此功劳,他怎会甘心一辈子做“鹰犬”。
不甘心的戴笠早已具备了独立联系美国的能力,抗战期间,戴笠利用他和美情报员梅乐斯的关系,与美国海军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美国海军部甚至还在战后,以一部分海军舰艇援助国民党为条件,支持戴笠出任海军司令。
为了得到这个机会,戴笠下了血本,光是为搞定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他就花去了不少钱财。
图片
柯克
戴笠此举,多少有试图“拿捏”蒋介石的成分,往大里说,他这是在“仗势欺主”,通常这种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戴笠长期请人读《二十四史》,他不会不知道范蠡和张良等,要知道,他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在功成后身退。这种身退,是智慧,更是生存哲学。戴笠明明可以在这种时候选择隐退,那样一来,他不仅可明哲保身,说不定,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彩头”。
可惜,戴笠野心已经膨胀,他根本无法说服自己隐退。
当到了关键节点,你没有做出正确选择时,自有人会逼着你做出抉择。察觉到蒋介石对戴笠有了猜忌后,蒋介石心腹陈诚等开始密谋架空戴笠了。
1946年1月10日至30日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上,“取消特务机关”的口号被喊出,之后,重庆上下响起了“讨伐特务机关”的声浪。
此时的戴笠才感觉到了恐惧,他敏锐地觉察到:这些声浪背后的真正推动者,实是老头子蒋介石。戴笠再看向蒋介石时,越发留意到他的脸色之异常阴冷。
会后不久,蒋介石提升唐纵为了内政部政务次长。戴笠看明白了:这不但使唐纵牵制自己,而且是为唐纵出任警察署长做了准备。
果然,唐纵一上任就开始就“取消特务机关”的事宜进行研讨。此时的戴笠一个头两个大,他只能暂时以“拖延法”来应对方方面面的逼迫。为了避开唐纵主持的相关会议,戴笠索性用“肃奸案件太多太忙”为借口,拒不出席。
总是躲着也不是事,蒋介石为解决特务机关问题成立八人小组后不久,面对蒋介石催他出席会议的电报,戴笠找来心腹干将文强等商量破局之法。
3月初,蒋介石再次给戴笠发了一封催促他参会的电报,探知消息的毛人凤在这封电报的反面注上了“重庆宣(铁吾)、李(士珍)、黄(珍吾)在捣鬼,谨防端锅,请亲自呈复”。
图片
戴笠接到这封电报后情绪异常激动,他见到文强后劈头盖脸道:
“我辛辛苦苦在外面奔波劳累,一心为国为校长,想不到会有人乘机捣鬼,落井下石,想端我的锅。同室操戈,实在欺人太甚!”
随即,他请文强为自己拟一份电报,说请蒋介石宽限半月容他处理完手头的事。他还要求文强在电报中表达对宣铁吾等捣鬼“必须揭发”的意见,但要求措辞委婉,不能露与人争长短的痕迹。
文强拟好稿子后,给戴笠过目,戴笠一看,上面写着:
“校座钧鉴:电谕敬悉……本月中旬始能面聆教诲,敬乞示遵。生云天在望,唯命是从。讵料煮豆燃萁,相煎何急……生戴笠。”
文稿拟好后,文强看来看去,觉得“煮豆燃萁,相煎何急”太过激愤,容易招惹事端。于是劝说戴笠去掉这几个字,可戴笠此时已被愤怒冲昏头脑,他岂会答应。
电报发出去后,戴笠每日忧心忡忡。他并不知道,毛人凤收到这份激愤的电报后,也和文强一样觉得不妥,兴许,毛人凤是怕蒋介石知道自己在蒋的电报背面加了字,又或许,他是当真为戴笠考虑。总之,毛人凤是亲自草拟了一份电报,建议戴笠重拟电报。建议电报发出后,戴笠那封电报一直没有递上蒋介石的桌案。
此时的戴笠内心已经“兵荒马乱”,给一个能拿捏自己生死的人发这样的电报,跟赌徒“梭哈”(全部赌上)几乎是一个意思,他内心能不焦虑、恐惧吗?
图片
戴笠与母亲
随着时间的推移,戴笠越发感觉后背发凉,他再次找来文强商量对策。文强分析来分析去,最后依旧给戴笠出了个“躲避”的招,还美其名曰“以退为进”。文强说:
“我说的以退为进的办法,是暂时避避风,以出国考察为由,自请出国一游,将摊子交介民先生看守,又有人凤为助,是万无一失的。”
文强还拿蒋介石多次下野,论证“以退为进”的正确性。他料定会有内战,届时,一旦蒋介石与美国关系不牢,他势必出现“拜将不得”的局面。文强还叮嘱戴笠,若蒋介石电召他回国,他必须等到“一再电召而后归”,如此才能“身价百倍”,迎来“新局面”。
用今天的话说,文强是在给戴笠“画饼”,每个饼要画出来只要一张嘴,可要成型,却需要无数条件做支撑,且即便饼侥幸能成型,能否顺利吃到嘴里,也不好说。
图片
文强
文强的这招“以退为进”,多少还有“要挟”蒋介石的意思,历史上,要挟君王而得好下场的臣子,几乎没有。可戴笠已经六神无主,他又野心勃勃,岂会考虑这许多呢?
以蒋介石的猜疑性子,戴笠和文强的这段密谋若被他知晓,戴笠绝无“活命”可能。与文强密谋后的第二天,戴笠与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见面时,他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直说返渝后将赴美一行。
这个消息,无疑加速了戴笠的死亡。某种程度上,文强给戴笠出的主意,成了一道催命符。
1946年3月12日,戴笠约见北平执行军事调处任务的郑介民。这次见面时,戴笠出其不意地和他做了一番“最后的交代”,交代内容,包括军统家底和善后工作。郑介民听得一愣一愣,越听越觉得有一种“不祥预感”。
没人知道,戴笠做这样一番安排,究竟是出国前的“交接”,还是已预感到死期,开始做“临终安排”。总之,这之后仅仅五天,戴笠就坠机身亡了。
图片
戴笠葬礼
戴笠死的当天,接到了蒋介石的电召,接电召后,他急忙搭乘自己的222号专机由青岛飞往上海。
关于戴笠之死,坊间传闻很多,有人说是蒋介石杀了他,有人说是毛人凤动的手,有人说是戴笠的宿敌下杀手,还有人说他的死与情人胡蝶有关……
戴笠之死,终成永远的谜案了。历史上,当各派人士都想要一个人的命时,他死于非命且死因成谜的概率将极其高。戴笠之死,亦是如此。
但无论如何,戴笠之死,确与蒋介石有重大干系。但至于是否是蒋介石动手,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