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宾川】大理照壁上的家风家训:义门传家、文范遗风

图片
陈——义门传家、文范遗风
“义门传家”出自陈氏第七十世旺公事迹。陈氏族谱载:“旺公,字天相,宋仁宗天圣四年敕封晋国公,后迁江州德安太平乡儒教里艾草坪,为义门始祖。”陈旺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孝悌治家,撰家规,建书院,聚众三千余人,居同五百多载,历十九世奉旨分家,以十二排行,分析二百九十一庄。从此陈氏家族遍布全国”。可以说陈旺构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大规模的家庭。在朝廷旌其为“义门”的文字中有“累世同居、长幼七百余口,不畜婢妾,人无闲言,每食必群坐广堂,卑幼人等别为一席。有犬百余,共宾而食,一犬不至,诸犬不食也。建书楼以延四方之士,乡里率化,万民仰之”之语,真乃盛极一时。有御赐诗曰:“金銮宴罢月如银,环佩锵锵出凤阁。且问江南谁第一?咸言惟有义门陈。”
由于古时陈氏子孙繁衍亲密无隙,后发展到一个家庭有三千多人生活了一百多年,他们靠义气维系了整个家族的团结,所以陈姓门匾皆题“义门传家”,白族陈姓也将“义门传家”题书于照壁上,告诫后人要讲义气。
也有极少数白族人家在照壁上题书“文范遗风”。主要是由于陈寔。陈寔,东汉末年人,曾为太丘长,世人又称陈太丘。以德行著称于世,为人仁信笃诚,使人不欺,以德清静,以安百姓。死后吊唁者三万余人,谥“文范先生”,又谥曰“文为德表,范为士则”。“梁上君子”的典故就来源于他。据说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做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羞愧不已,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弃恶从善,并赠丝绢布匹给盗贼,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中原人家大多以“文范遗风”为陈家堂匾,白族陈姓用得较少。
来源/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
编辑/李丹
责编/张玲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