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可成被告!我国出台《外国国家豁免法》,为审理诉案提供依据

据观察者网报道,日前我国通过表决出台了《外国国家豁免法》,将从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规定外国国家豁免制度的法律,也是我国涉外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也正因如此,《外国国家豁免法》将为我国法院管辖、审判被告是外国国家的民事案件,提供法律依据。
这部法律的出台,意味着我国以往的绝对国家豁免政策将调整为限制国家豁免制度
图片
马新民
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我国法院可以依法受理、审判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案件,为我国公民和企业增加救济渠道,为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至于《外国国家豁免法》的更深层次解读,则由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马新民权威介绍。
马新民表示,在该法律出台之前,我国对任何国家都长期实施绝对豁免政策,法院不受理被告为外国国家的案件,这带来两方面的不利影响。
图片
美国挥舞制裁大棒
一方面,我国公民和企业在与外国国家发生商业纠纷后,无法通过向我国法院上诉涉事国家,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另一方面,近年来,有一些外国法院频频受理、管辖,针对我国为被告的诬告案和滥诉案,但我国法院却无法管辖外国国家,造成不对等的局面
马新民称,为了改变这种不对等、对中国不利的现象,我国的确很有需要调整现有政策,制定《外国国家豁免法》。
图片
美国白宫
结合实际情况,马新民所说的两种不利影响,在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中时有发生,首先是公民和企业不断受到外国的非法损害,我们时常可以看到美国宣布制裁某某中企,或是某个亲美国家突然宣布要将中企排除在合作项目之外,甚至直接阻挠中企投资
然而面对这些外国的恶劣行为,中企无法通过上诉以民事案件的形式自我维权,而是只能通过政府向有关国家提出交涉来维权,这显然不公平
同理,中国予以外国绝对豁免,外国法院却管辖中国,受理诬告案等行为同样极其不公平
图片
英国曾要求中企退出核电项目
毕竟外国的行为看不到对中国的尊重,那么基于这种情况,中方出台新法维权是应该的
马新民强调,《外国国家豁免法》确立的限制豁免制度,符合公认的国际法,与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一致,也是中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保障、是中国政府践行立法为民,维护公民和企业正当权益的重大举措,更是中方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
据介绍,《外国国家豁免法》共有23条,其主要规定包括6方面:
图片
中美关系
1. 确立外国国家管辖豁免的原则与例外
2. 确立外国国家财产免于强制措施的原则和例外
3. 明确该法的适用范围和例外
4. 确认外交部在处理外国国家豁免案件中的作用
5. 规定对等原则
6. 明确适用于外国国家豁免案件的特殊诉讼程序
图片
《外国国家豁免法》
可以说,有了《外国国家豁免法》,无论是我国普通老百姓、企业,还是我们国家整体的利益,都将受到更有力的保障。
个别外国别想再像以前一样仗着绝对豁免政策,随意损害中国的利益,还反过来将中国置于被告席上。
但若某些国家依然我行我素,那就免不了要成为被告了,到时候成为被告的国家可别再倒打一耙,毕竟中国的法律是符合国际法的。
图片
美总统拜登
总而言之,《外国国家豁免法》的出台,是我国完善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武器的重要一步,但不会是最后一步,未来面对各国针对中国围追堵截的违法行为,相信我国会有更多有力的法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