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亦伯乐——记朗帕尔小镇“中孟师徒”魏汉强和穆南

图片
8月26日清晨,长江日报记者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出发,经过近5个小时跋涉,抵达朗帕尔电厂配套小镇综合体(EPC)项目(简称“朗帕尔小镇”),这是由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冶”)承建的现代化居住区。
朗帕尔小镇位于孟加拉国第三大行政区库尔纳市。与现代化的小镇园区相比,位于东南角、由几组集装箱简易拼接而成的临时项目部显得有几分格格不入。在设计师办公室,记者见到正对着电脑工作的魏汉强和穆南。穆南原名埃纳耶特・侯赛因(AR.Anayet Hossen),但同事们都叫他穆南。
朗帕尔小镇从2019年底正式开建,魏汉强是项目负责人,穆南是孟加拉国“90后”设计师,加入项目组有两年多时间。
“魏先生不仅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老师和朋友。用中国话说,他更是我的伯乐。”面对记者来访,穆南有些拘谨,但谈到与魏汉强的关系,他的表情轻松而坦诚。
孟加拉国“90后”敲开中企大门
图片
魏汉强(右)和穆南查看即将完工的朗帕尔小镇。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胡胜 摄
穆南2014年从库尔纳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和许多孟加拉国年轻人一样,他来到首都达卡,希望在这里闯出一番事业。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建筑设计咨询企业工作。6年间,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他在多个大型设计比赛中获奖。
穆南的家在库尔纳,由于道路交通不畅,约200公里的路途,回趟家却需要至少半天时间。“也一直想在库尔纳找份工作,更方便陪伴家人。”穆南说。
2020年年底,穆南得知中国企业正在库尔纳承接项目,兴奋不已,果断通过电子邮件,将求职简历发到了中国一冶孟加拉国分公司的邮箱。
此时,从中东一个项目上被抽调来的魏汉强,正有意在当地招聘建筑设计师,穆南的简历引起了他的注意。
“第一次接触,穆南的青涩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的学习和工作履历,也让我对他的专业能力有了基本了解。但经过内部讨论,我们有点没把握:一个在孟加拉国首都站稳脚跟的年轻设计师,是否真的愿意在我们条件简陋的施工现场工作。”第一次面试,双方经过大约10分钟的交流,魏汉强让穆南回去等消息。
穆南对能否应聘成功,并没有把握。
过了三天,迫不及待的穆南再一次走进魏汉强的办公室。
这一次,双方交谈了差不多1小时,从专业设计、项目情况到穆南的经历、爱好,两人聊得十分投机。经过这次“二面”,穆南终于获得认可,加入朗帕尔小镇项目,成为专职驻场设计师。
“最开始,我只是想工作离家近一点,但经过和魏先生的深入交流,我对中国企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切地想加入中国一冶,以学到更为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专业知识,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穆南对记者表示,这两年多,自己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建筑、设计水平,更为能结识魏汉强这样的良师益友,感到庆幸。
让当地居民感受到“更宜居更美好”
图片
电力小镇航拍全景。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胡胜 摄
朗帕尔电厂位于库尔纳市边缘,距离市中心约2个小时车程。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住在市区,通勤成了大问题。2018年,考虑到电厂投入运营后必须24小时运转,厂方决定在周边兴建一片生活区,朗帕尔小镇项目即由此而来。
“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困难。”魏汉强介绍,第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建设标准问题。
根据业主方要求,小镇的设计标准主要依据孟加拉国国家建筑规范和美标执行,与中国标准有很大差异。
穆南加入后,为这一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本土设计师,穆南成为一座桥梁,使中国同事对双方标准的差异有了明确认知。
“穆南所在的库尔纳大学建筑学院就是制定该国标准的参与方之一。”魏汉强说。
朗帕尔小镇项目涵盖37个房建单体,包括员工宿舍、宾馆、小型公寓、培训中心、学校、医院、商店以及道路和市政工程,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这样大体量的建筑项目,穆南也是第一次参与。
“小镇项目内容复杂,需要具备更系统的设计理念,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从中国同事身上,也学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穆南说。
“朗帕尔小镇是一个可以作为标杆的生活配套项目。”业主方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小镇很好地满足了电厂需求,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更宜居、更美好”。
半年雨季他们从不迟到
图片
魏汉强和穆南巡查项目。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胡胜 摄
近3年的相处,穆南留给魏汉强的最深印象是勤奋、敬业。
朗帕尔小镇离穆南的家,单程需要驱车近2个小时。每天早上6时,他就骑着摩托车从家里出发了,8时半前准时到达,下午6时又骑着车往家里赶。
5月到10月,是孟加拉国漫长的雨季。“很多次,穆南早上到办公室时身上都是湿的。我经常嘱咐他在路上慢点骑,遇到下雨先找地方躲一躲,雨停了再走,但他从没迟到过,也从没有怨言。”魏汉强说,穆南并非个例,“我们的孟加拉国同事都很能吃苦,乐于学习,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对此,穆南说:“这只是最基本的,我应该做到的事。”
在与记者交流中,穆南反复说到“friendly”(友善的)这个词,脸上带着清澈的微笑。他觉得,拥有在中国企业工作的经历,十分宝贵。
“这几年,魏先生不仅教我许多施工设计的知识,让我了解到中国建筑企业是怎样工作的,在生活中我们也成了好朋友。”他向记者介绍,魏汉强多次带着大家去周边踏青、郊游,每逢孟加拉国传统节日和中国春节,双方会互赠小礼品,表达节日祝福,“这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温暖。”
记者采访中,认识了另一位孟加拉国工程师穆罕默德・纳兹穆・伊思拉姆(Mohammad  Nazmul  Islam),他是老员工,项目刚启动时就来了,负责设计团队与施工团队之间的沟通协调,同事们都叫他纳兹穆。
“这几年,我早已把项目部当成自己的家。当家人知道我在一家中国企业工作时,都为我感到骄傲。”纳兹穆对记者说。
2021年,新冠疫情肆虐孟加拉国,母亲不幸病逝。得知消息时,纳兹穆正在封闭管理的项目上工作,“我马上找到魏先生,告诉他我要回去,会很快返回继续完成后续工作”。仅过了10天,纳兹穆就返回了项目驻地。
“当时,他骑着摩托回来,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魏汉强说。如今,看着已然建成的小镇,他既感到骄傲,也十分感慨。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座承载着高品质生活的小镇,更凝结了中孟两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真挚友情。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吴曈 库尔纳报道)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