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内地评分最高的10部扫黑剧,《狂飙》第3名,第2名评分9.1

今年,一部《狂飙》将“扫黑剧”这个题材,再次推上了舆论的热搜。
自“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以来,在影视领域,已经有不少优秀扫黑题材作品出圈了。
院线电影,有《扫黑·决战》,以及这个国庆档将要和我们见面的《坚如磐石》。
图片
影视剧,有《罚罪》《冰雨火》《他是谁》《扫黑风暴》,当然,也有人尽皆知的《狂飙》。
实际上,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的扫黑剧,曾经历过一段野蛮生长期。
“扫黑”这个题材,在当时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大量真实案件被改编搬上荧屏,这些剧丝毫不忌讳将“尺度”和“罪恶”展示在观众面前
图片
猖獗的反派人物,骇人听闻的重大案件,以及大尺度的剧情,有不少都成了80后和90后的“童年阴影”。
2005年之后,扫黑剧迎来了短暂的“休整”期,它的另一个巅峰,就在20年后的今天。
借着《狂飙》掀起的“扫黑剧风暴”,皮哥不妨为大家盘点一下,近20年来,口碑最好的十部“扫黑剧”。
我们按照评分高低,先从第十名开始。
第十名:《扫黑风暴》豆瓣7.1
2021年,一部扫黑剧火遍全国,它就是《扫黑风暴》。
本剧的出圈,让人意想不到。
它不仅让歌手周晓鸥以演员的身份二次翻红,甚至还捧红了之前从未演过影视剧的相声演员海广全。
图片
一众实力派演员,也因它出圈。
比如饰演孙兴的吴晓亮,饰演大江的苏可,以及饰演董耀的谭凯。
一部好剧的实力,从来不怕被低估。
而《扫黑风暴》的火爆,因为它做到了之前所有扫黑剧都无法完成的三点。
图片
首先,《扫黑风暴》尺度很大。
剧中案件都取自现实,如孙小果案,草场埋尸案。
又融入了诸多现实元素,如美丽贷,其残酷呈现让观众咋舌,徐英子裸贷和咬茶几的段落,更让人脊背发凉。
图片
其次,在剧情上,《扫黑风暴》始终围绕着前警察李成阳和犯罪集团的斗智斗勇展开。
情节跌宕,且戏剧性强,在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同时,保证了戏剧张力。
图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剧中实力派演员很多,皮哥数了数,超过20位。
尤其吴越、王志飞、刘奕君等戏骨的表现可圈可点,飙戏场景层出不穷,让观众直呼爽快。
图片
当然,它本身也有不少缺点。
比如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孙红雷表演用力过猛,张艺兴撑不住场面,支线剧情太过离散,干扰了主线发展等。
但总体来说,《扫黑风暴》依旧是一部合格的“扫黑剧”,而国产影视剧的“扫黑热”,也是自它而起的。
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它仅有7.1的评分,但能进入这份榜单的原因。
第九名:《三叉戟》豆瓣7.5
相比于《扫黑风暴》,2020年上线的扫黑题材剧《三叉戟》,热度就低很多。
如果说《扫黑风暴》聚焦在那些大案重案,黑恶势力。
那《三叉戟》,则更多关注到了身处扫黑漩涡中的普通人民警察这个群体。
《三叉戟》,讲的是三个警界老炮的故事。
图片
全剧用倒叙的手法,先讲述了三人因恩怨分离的往事,又循序渐进,从他们普通的生活里,寻找扫黑破案的日常。
三个主角,早就没有了警界神探的心高气傲,反而一个个都陷入了中年危机。
图片
他们不仅岁数大,三个人抓一个人都费劲,还老气横秋,颓废消沉。
可面对案件,他们却依旧保留着一个正义使者应该具有的能力和信仰。
图片
相比于其他扫黑剧,《三叉戟》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关注黑恶本身,也关注警察形象的接地气和人情味儿。
借用当下时髦的一句话:这三个满身伤痕的中年男人,虽然自己过得不好,但还是尽力为这个世界缝缝补补。
图片
除此之外,为了消解严肃的气氛,剧中有不少幽默的桥段,让人记忆犹新。
今年4月,《三叉戟》第二部开机,三位主演悉数回归。
图片
目前这部续集正在剪辑制作中,预计明年年初会和大家见面。
第八名:《神圣使命》豆瓣8.0
2011年,叔圈顶流张嘉益,曾出演过一部不温不火的扫黑剧,名为《神圣使命》。
图片
虽然看过这部剧的观众不多,但依旧斩获了豆瓣8.0的高分。
甚至有不少观众认为,之后大火的《扫黑风暴》,也有借鉴了这部剧的一些桥段。
相比于突出黑恶势力以及警务人员正义的扫黑剧,《神圣使命》有一种特殊的气质。
图片
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将背景设置在一个县级市,将扫黑的斗争局限在了政法书记马其鸣和当地官员和黑恶势力之间。
却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不断反转的阴谋和错综复杂的扫黑斗争,将扫黑这个题材,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形势结合了起来,揭露出了“黑恶”之所以为“黑恶”的一部分本质原因。
图片
剧中,上到公安局局长,下到派出所所长,都与黑恶势力沆瀣一气,干着知法犯法,培植黑恶势力的勾当。
而马其鸣表面对苏紫的避让,预计暗地里对童百山等人阴谋的调查,也充满了扫黑过程中的斗争和博弈味道。
图片
不夸张地说,《神圣使命》即便放在今天,也是优质的扫黑剧。
24集的体量,也已经足够讲好一个精彩的扫黑故事。
图片
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是它独有的特点,在扫黑题材并不火爆的2011年,《神圣使命》就像一颗真正的遗珠。
第七名:《黑冰》豆瓣8.0
2001年首播的《黑冰》,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因为王志文出色的表演,不少观众甚至以为,电视剧就是“纪录片”,而最后被枪决的镜头,也是“真实”发生的。
图片
这也是《黑冰》真正优秀的地方。
《黑冰》打破了国产扫黑剧的“脸谱化”特点,第一次深入挖掘反派人物和黑恶势力的内心世界,真正展现了善恶这两种人性,在同一个人身上的转变轨迹。
图片
听起来,是不是跟《狂飙》里的高启强有点像?
而这部剧的核心人物,是王志文饰演的郭小鹏,作为企业家,他拥有高学历和高智商,谈吐优雅,气质不凡。
但同时,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他又性格扭曲,时时想着报复社会。
图片
正因为郭小鹏的存在,以及他那一套足以说服所有人的逻辑,有的观众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不是坏人,甚至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这也让警方对郭小鹏的抓捕和拆解过程,极具戏剧性。
图片
剧中,王志文有一段长达10分钟的内心独白,堪称“名场面”。
而他最后被枪决的“纪录片”式拍摄,也让《黑冰》成了我们提起扫黑剧,必会提及的一部国剧。
图片
距离今天已经过去20年,但《黑冰》带来的震撼和影响力还在,在很多热门国产扫黑剧中,我们都还能隐约看到《黑冰》的影子。
图片
也正因如此,这份榜单,一定会给它留一个位子。
第六名:《大江东去》豆瓣8.2
世人皆知李幼斌演过李云龙,但不知道,2003年上线的《大江东去》里,他还扮演过一个著名的反派,名叫贺远鹏。
图片
《大江东去》是20年前著名的扫黑三部曲的第三部,其余两部《大雪无痕》《绝不放过你》也引起过强烈的反响。
剧情背后的原型案件,以及它呈现的,一个好干部被逐渐腐化的过程,都触目惊心。
本剧改编自曾震惊全国的“慕马”案。
当时案件涉案人员多达100人,其中副省级1人,副市级4人,仅党政“一把手”就有17人。
这样的范围和尺度搬上荧幕,就注定它会在国剧历史上,被时间留存。
图片
另外,大多数扫黑剧,都聚焦在黑恶势力的发家或恶行,以及它们被绳之以法的过程。
而《大江东去》则注重展现,黑恶势力对一个好干部的拉拢和围猎手段。
图片
剧中黑社会头子陆天宇,通过各种手段,将贺远鹏拉下水。
过程中每一步的性质都看似并不恶劣,但实际上,对于想做实事的干部来说,却都是糖衣炮弹和陷阱。
图片
被腐化的贺市长和沈副市长,原本觉悟很高,但依旧经不起家人这个“缺口”被打开。
影片最后没有两位官员被捕的过程,就像这部剧,并没有给出如何避免官员被腐化的正确答案。
图片
而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避免官员成为黑恶势力的帮凶,直至今天依旧是值得研究的命题。
第五名:《人民的名义》豆瓣8.3
2017年,《人民的名义》大火,也将扫黑反腐这个关键词,推到了顶峰。
图片
为什么它能掀起全社会热议?在皮哥看来,无外乎这三个原因。
其一,是惟妙惟肖的人物群像。
剧中,除了过于伟光正的侯亮平外,其他人物的形象,可谓入木三分,尤其是祁同伟、高育良、沙瑞金、李达康、孙连城等。
图片
因为人物太过出彩,导致《人民的名义》出现了不少“名场面”,像陈清泉被捉奸,赵德汉吃面等,至今还被网友热议。
其二,是尺度。
从贪腐到涉黑,从官商勾结,到权色交易,《人民的名义》在扫黑命题上,拉得开,格局大,素材全,涉猎广,基本涵盖了所有扫黑反腐题材会涉及到的案件。
图片
浮世群像各有所图,各有所谋,人性与剧情尺度结合甚好,也让它拥有了深刻的内核呈现。
其三,是剧情。
既然铺得开,那难免会犯一些剧情方面的错误,比如太过零散,支线庞杂,不见主干等。
但《人民的名义》却并非如此。
在保留主线剧情的基础上,剧中有不少细节和台词,值得观众慢慢咂摸和回味。
图片
《人民的名义》并非没有缺点,但它第一次,让尺度和深度有所结合,让扫黑反腐不再流于表面,触到了不少社会问题的症结。
也正因如此,虽然已经过去六年,它依旧会频频被大家提起,被网友称赞。
第四名:《黑洞》豆瓣8.5
与《黑冰》同时上线的,还有一部扫黑题材剧,名为《黑洞》。
两部剧有诸多相同点,比如都是讲述一位黑社会大佬从叱咤风云到被捕入狱的过程。
图片
但相比于《黑冰》,《黑洞》更具震撼力。
《黑洞》中,饰演黑社会老大聂明宇的,是陈道明。
他有一个当副市长的父亲。
虽然是“官二代”,但因为父子关系问题,聂明宇仇恨社会,表面上是企业家,背地里却无恶不作。
图片
《黑洞》的故事取材自真实案件,这给整部剧,蒙上了一层现实阴影。
而相比于王志文的精湛表演,陈道明饰演的聂明宇,更有压迫感。
与郭小鹏不同的是,聂明宇的“黑”,站在了更高的维度。
图片
编剧之一的张成功,曾经是一个警察,他甚至将自己同事的故事,也写进了剧中,这让《黑洞》的冷峻,更多了一层感染力。
图片
除此之外,《黑洞》的导演管虎,在选角上用了大心思。
剧中不仅有陈道明,还有金鸡影帝陶泽如、董勇、丁嘉丽等实力派演员,甚至马伊琍和黄渤也有参演,也让《黑洞》星光熠熠。
图片
多重加持下,《黑洞》更具社会讨论度,也更为精彩,剧中正反派交织的关系和纠葛的心绪,也让扫黑剧多了一层拧巴。
这层拧巴,才是它吸引人的关键。
图片
如果说《黑冰》是王志文的独角戏,那《黑洞》的成功,是全方位的。
这种精彩能集中在扫黑题材剧中,也是整个类型的幸运。
图片
第三名:《狂飙》豆瓣8.5
《狂飙》的热度,已经不需要皮哥再强调了。
这部剧播出后,掀起了全社会的讨论度,不仅让张颂文一夜火遍全国,就连配角高叶、苏小玎等,也都个个出圈,通告接到手软。
图片
那么,作为并不怎么火爆的“扫黑”题材剧,《狂飙》火的本质,是什么?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制作、演技和剧情层面,皮哥觉得有两个原因,不可忽视。
第一个,是共情。
《狂飙》很像《绝命毒师》,它展示了黑社会老大高启强从一个卖鱼小贩到大佬的全过程。
图片
因为出身底层,所以对观众来说,高启强的所有经历,很能让观众共情,尤其是他早年间面对的那些生活的艰难和坎坷。
共情激发情感,情感导致传播,传播提高收视,这是《狂飙》火起来的底层逻辑。
图片
而《狂飙》对他成长之路的刻画,也有运气和浪漫主义的成分。
但与其他反派不同的是,高启强身上,也有一种独特的人物表现,这也让这部剧避开了“非黑即白”的脸谱化,有了一层宿命感。
图片
经历过生活毒打的中年人,对“宿命”这个事,都要信几分,而看《狂飙》,这种相信会被加重。
第二个,是侧写。
看完《狂飙》的观众会发现,剧中很少有对犯罪的直白展现。
图片
也就是说,《狂飙》的尺度,不仅仅在镜头的“不可播放性”上。
有很多张力,是在画面之外的,而这种精准的留白,成了大家乐此不疲追剧的动力。
无论是一句“告诉老墨,今晚想吃鱼了”,还是一出隔着车窗擦玻璃的戏,都是《狂飙》的名场面。
图片
不夸张地说,《狂飙》就是这种名场面支撑起来的,这让它有不同于所有其他扫黑剧的气质。
当然,张颂文、张译等实力演员的表演,功不可没,但《狂飙》现象级的火,绝不仅仅因为表演。
我们当然也期待,在《狂飙》这阵风刮过之后,能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扫黑剧,乘风而起。
第二名:《征服》豆瓣9.1
“这瓜保熟么?”一句台词,时至今日依旧火遍全网。
这就是《征服》的魅力。
图片
不知道什么时候《征服》从一部扫黑题材剧,变成了国内犯罪暴力美学的代表,但从“扫黑”这个题材上来说,它绝对算得上一个巅峰。
凭借“刘华强”这个角色,孙红雷一夜爆火,他创造的很多名场面,也是当下网络大家最喜欢调侃和剪辑的热梗。
图片
《征服》的大火,基于两点。
第一点,是电视剧本身就改编自真实故事。
图片
它的原型人物,是当年臭名昭著的“黑老大”张宝林。
除了剧中鲜明的人物特点,孙红雷在塑造刘华强的时候,也下了很大功夫。
他将刘华强整个犯罪过程和人物复杂的心理动机,都呈现得极其精准。
图片
而他之所以作恶,似乎也有不得不说的原因,比如保护不了想保护的人,或者身不由己。
这些原因,放在“恶”的前置条件里,在令人窒息的犯罪场景下,也能发人深省。
图片
所以,孙红雷才能凭借刘华强一炮而红,这个角色,也才能成为黑恶势力的代表和经典。
第二点,是真实。
正义和善良,自然应该成为每个人道德的第一选择。
但倘若经历不允许,又该如何自处?这是《征服》留下的一道恒久思考题。
图片
现实中,不乏类似刘华强这样,犯罪行为背后,有不少悲惨故事的罪犯。
有时候,身在底层,想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除了犯罪这种极端的途径和方式之外,我们是不是有更多更好,更合理的选择?
这也是至今为止,大哥刘华强没有解决的问题。
图片
分辨正邪,从来都不是《征服》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想通过这个故事,给社会现实,带来一丝丝改变吧。
第一名:《中国刑侦1号案》豆瓣9.2
我们都说,最极致的“扫黑”,是真正的扫黑。
而2002年的《中国刑侦1号案》,就全方位诠释了这种“真正”。
图片
豆瓣网友评价:它的真实,让自己觉得是在黑人民警察。
也确实,面对白宝山这样的悍匪,再厉害的警察,在追捕的过程中,也会有所失误。
这部剧最大的优点,就是用纪录片的手法,极其真实而且细致地,展示了刑事大案的破获过程。
图片
它似乎没有情感,没有倾向,没有任何技法,就是呈现,然后将一切交给观众来评判。
也正因如此,大多数观众以为这是一部纪录片。
图片
而饰演白宝山的丁勇岱,多年脱不开“白宝山”的影子,他饰演的这个恶人,也足以排进我国扫黑剧反派的前五名。
虽然没有开上帝视角,也没有其他扫黑剧中,对办案人员的过多关注。
图片
但正因为如此,在没有DNA技术,没有探头,没有严密的安检措施,甚至没有什么有效技术手段的那时,每一个致力于扫黑除恶的底层警务人员,才值得我们尊重。
看《中国刑侦1号案》,看的不是白宝山,而是那些模糊画面下,不顾生命冲锋的军绿色身影。
图片
“扫黑”的本质,是让我们知道,总有一道屏障,隔开了我们和黑恶势力的距离,成为我们安全的保障。
而这道屏障,这么多年来从没变过。虽然警服的颜色由绿到黑,但那份庄严的使命感,依旧让人泪目,不是吗?
图片
从今天回溯20多年,我们似乎能看到国剧的一个高潮。
图片
让皮哥高兴的是,20年过去,我们的国剧并没有退步。
这些年,神剧频出,各类题材百花齐放,大家在小荧幕上,也感受到了国产优质剧的井喷和炸裂。
2023年已经将要过去,而《狂飙》带来的“扫黑热”,还余温味觉。
图片
皮哥相信,不仅仅是扫黑剧,各个类型的国产剧,都正在迎来春天。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等待,静静欣赏,期待国剧的又一个巅峰。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