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完工,埃及破防,尼罗河流域地缘政治格局生变

埃塞俄比亚,完成了一个大工程。
近日,埃塞俄比亚政府宣布,“复兴大坝”最后一次蓄水工程顺利完工,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图片
复兴大坝
最先作出回应的是埃及,该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埃塞俄比亚单方面蓄水的行为损害了埃及和苏丹的用水权,违反了三国之前签署的复兴大坝原则宣言,理论上是违法的。另一个当事国苏丹暂时还没发表评论。
复兴大坝建于青尼罗河上,后者是尼罗河两大源流之一,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靠近苏丹边界。复兴大坝的修建工作始于2011年,去年完成了第三阶段的蓄水,如今第四阶段蓄水完工,标志着非洲最大的水电站建成。
提起尼罗河,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埃及,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奠定了埃及五千年繁荣的根基。直到现在,尼罗河依然是埃及人的生命线,养活了这个国家超过一半的人口,这也就是埃及称尼罗河为“母亲河”的原因。
图片
尼罗河三角洲
但其实,埃塞俄比亚才是尼罗河流域中地理位置最佳的“天选之子”。
众所周知,上游国家的水资源优势往往要高于下游国家,而青尼罗河的发源地就在埃塞俄比亚境内,只要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仅能满足本国的用水和发电需求,还能将多余电力出口到其他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发展水平较低,埃塞俄比亚根本无法发挥上游国家的优势,反倒是被位于下游的埃及和苏丹分走了大部分水源,本国却常常面临干旱和粮食匮乏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国家动荡。
说到底,光靠老天爷赏饭吃是远远不够的,青尼罗河的降水量确实丰沛,但雨季和旱季的降水量差异太大了,可谓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如果没有能够调节水量的现代化水利设施,得天独厚的优势反而会成为灾难的根源。
图片
埃塞俄比亚频发干旱
再加上埃塞俄比亚国内电力匮乏,远不足以覆盖日益增长的人口,种种因素叠加起来,让埃塞俄比亚政府意识到修建水电站的重要性,复兴大坝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上游国家修建水利工程,必然会对下游国家造成影响。一直以来,埃及凭借其强大的国力牢牢掌握着大量的尼罗河水源,1929年和1959年签署的两项尼罗河协议也都是向埃及倾斜的,法理性也得到了保证。
但随着流域内国家纷纷独立,这两份协议的合理性也遭受了质疑,各国纷纷要求重新分配尼罗河水源,尤其是占尽天时地利却被埃及牢牢压制用水权的埃塞俄比亚。
图片
悬挂在复兴大坝上的埃塞俄比亚国旗
埃及政府肯定不答应啊,要是有人问起,一律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并在国际上积极展开外交,说服域外大国站在自己这边,极力阻挠上游国家开发利用尼罗河。
变故发生在2011年,当时穆巴拉克政府被推翻下台,埃及一时间深陷内乱无法自拔,综合国力逐渐衰弱。而隔壁埃塞俄比亚却趁机崛起,流域内的国际格局就此发生变化。
没过多久,埃塞俄比亚就单方面宣布了修建复兴大坝的消息,这可把继任的埃及总统穆尔西气得不轻,一度威胁要用武力解决问题。
图片
阿拉伯之春中的埃及
好在有苏丹从中斡旋,这才避免了一场动乱,三国在2015年签署了原则宣言,承诺共同商讨解决尼罗河水源分配问题。
问题是,宣言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机制,只是把政治争端转变为外交问题,主要依靠第三方调停。这个所谓的第三方,包含的国家可就多了,美国、欧盟、非盟、联合国,大多都是埃及拉过来充门面的。
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自家内部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外人插手的结果只会更糟,2021年,三国差点走到开战边缘,当时的气氛就跟2022年2月24日之前的乌东差不多。
一触即发之际,埃塞俄比亚国内爆发民族冲突,苏丹也突发军事政变,复兴大坝的争端就这样被搁置起来。
图片
尼罗河
不过埃塞俄比亚并没有暂停修建大坝的工作,而这一项目又得到了包括反对派在内的一致支持。就这样,在一路的磕磕碰碰中,复兴大坝于本月完工,埃及的担心终究是变成了现实。
只是,西方国家目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乌克兰局势上,实在腾不开手管非洲的事。就连向来与埃及站在一边的苏丹也没有表态,先不说复兴大坝的调节作用对下游的苏丹也有利,这内战还没打完呢,就是想管也管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