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谈 | 4年8250万级别明星被捕,然而火箭早已看穿了一切

撰文 | 于睿寅
编辑丨冯小
什么叫人品守恒,休斯顿火箭队的球迷们可算是琢磨明白了。今夏4年8000万美元实惠价签下的狄龙·布鲁克斯在世界杯大杀四方,除了助力加拿大队摘铜还荣膺最佳防守球员。原本指望着他和范乔丹一道,带着杰伦·格林等一众愣头青打出名堂,出事儿了。
小凯文·波特,虽然小麻烦不断但总体太平地刷完2个完整的赛季后,在2023年夏天终于摆了火箭队一道。据美国媒体报道,因为涉嫌在酒店里殴打女友,小波特被指控二级伤害及试图致人窒息等罪名,被当地警方逮捕。女友身上被验出至少一处骨折、一处淤伤,可见小波特绝不仅仅是“家暴”这么简单。
图片
大合同下赛季就要开始履行了,小波特这时候闹出事了。
需要交代的一个背景是,受害者凯斯雷·冈德雷齐克非但是前WNBA球员,她的教父还是火箭队的功勋助教约翰·卢卡斯二世。早在2022年初,小波特就曾因为与老卢卡斯爆发争吵,朝他扔东西,并在比赛中途离开球馆而使二人结下梁子。如今居然敢对老卢卡斯的干女儿施暴,且不说联盟和球队的惩罚,至少在火箭队更衣室里,怕是没有他的立锥之地了。
对于火箭队而言,这颗“定时炸弹”在休赛期引爆,某种程度上还算救了他们一手。虽然小波特在去年签下了一份4年8250万美元的续约合同,但除了2023-24赛季的1590万美元是全额保障外,其余3个赛季的保障部分只有100万美元。更何况,如果小波特罪名成立甚至锒铛入狱,联盟有权判定这份合同为无效。如此看来,如果这是一个治愈不好的瘤子,早做切除其实是好事。
看到这儿,您大概能琢磨出哪里不对劲了。一个单赛季出场近60次、场均数据逼近20+5+5的年轻人,居然愿意签下这么一份乍看着全是坑的续约合同,图什么呢?此事一出,您大概看明白了,这并不是什么资本压榨打工人的血泪故事,只是用人单位合理避险的手段罢了。
更何况,火箭队能收容小波特2个多赛季,说委婉些是在“刮彩票”,说直白些也是在博“赌徒心态”。因为小波特离开前东家骑士队的方式就极不体面——因为不满球队将他的更衣柜让给刚交易来的普林斯,怒而在更衣室内一通打砸,亲手终结了自己的骑士队生涯。再往前追溯,车祸、持枪、大麻、自杀,不长的NBA生涯里,他身上曾经缀满了这么多敏感词。在他的选秀报告中,球探在最后十分克制地写着:“一个团队必须真的喜欢他的天赋,才能愿意和一个在大学里有有着不良记录的球员一起工作。
图片
 小波特在骑士队时就是混不吝,怒砸更衣室后最终离队。
小波特的性格问题,以及伴随整个球员生涯的斑斑劣迹,追根溯源还是因为父亲角色的缺失。那段黑暗的往事不必详细描述太多:老波特曾经是一名职业棒球选手,19岁那年因为被控杀害一名14岁的女孩而入狱4年半,2004年因为与人在酒吧发生争执,身中5枪毙命,而当时小波特才是个4岁的孩子。父亲的形象对他而言是模糊的,而整个NBA世界也善意地不触及这块伤疤。有次奇才队的主场解说员因为在小波特的比赛中玩了“扣动扳机”这个梗,映射老波特的往事,触怒了球员群体,甚至连詹姆斯也出面为小波特出头。原以为在如此呵护之下,小波特会逐渐步入正轨、兑现天赋,可事实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可凭着老波特这为数不多的档案推断,即便他没有因意外离世,对小波特恐怕也难施予太多正向的引导。自小生活在不完整的原生家庭之中,父亲这个角色缺失后,小波特只能自行臆造出一个“完美父亲”的形象,并视之为成长道路上的榜样。2019年选秀时,因为品行和性格问题下跌到首轮30顺位才被摘牌时,小波特当场穿的西装上、戴的项链上,都印有父亲的照片。一番话听着感人至深:“这一切都是为了他,因为他我才能站在这里,他一直在陪伴着我,我知道尽管他无法真正意义上陪伴在我身边,但他的精神一直与我同在。”
但细细琢磨,如果“精神上同在”是指父亲的劣迹,完全复刻到做儿子的身上,那想起来真有些毛骨悚然……令人遗憾的是,小波特或许从4岁时,父亲在枪响中颓然倒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沿着自认为合理,其实偏离了主航道的人生道路上,一去不回。
近几年中,NBA因为类似的原因,从天之骄子变为泯然众人的例子不在少数。黄蜂队的迈尔斯·布里奇斯,即“小乔”,去年休赛期就因为家庭暴力的重罪而被判缓刑,并附带相关课程和社区服务。2017年的四号秀约什·杰克逊,非但涉及家庭暴力,甚至还给4岁的孩子闻大麻,光是简单描述起来就足以让人血压升高了。原先鹈鹕队的贾克斯·海斯,因为认罪伏法态度较好,今夏甚至还获得了湖人开出的新合同,不过佩林卡还是不得不旧事重提,向公众保证“他已经反思过了”。
图片
“小桥”也是因为家暴而自毁前程的例子之一。
“伤仲永”的故事,在真实而残酷的竞技体育赛场无时无刻不在上演。有的是像上述案例那样,以为家庭残破、教育缺失,或心理扭曲,诱发不良品行甚至严重犯罪。虽然职业生涯未必至于“一刀切”,但任何球队选人用人时,都不可能无视这显而易见的污点。这些都还是显性、易察觉的。有些则是在舆论捧杀、环境异化中,潜移默化地消耗掉自己的天赋和心智,最终被名气和期望反噬。
后一类,可以讲讲美籍加纳天才足球选手弗雷迪·阿杜的故事。阿杜在生涯早期可是让球王贝利啧啧称赞的角色,老爷子甚至还举出了莫扎特的例子:“莫扎特5岁时就能演奏了,天份好,那就是真的好。上帝给了弗雷迪踢球的天赋,只要他本人身体上、心理上都做好充分准备,那没有人能阻挡他。”继而,从8月居家移民美国,到后来世少赛、世青赛上绽放光芒,一个“黑人版吉格斯”眼看着就要来拯救不温不火的美国足球了。随之,运动品牌的天价赞助、欧洲豪门的青眼有加,纷至沓来,又一则美式的成功故事看似近在咫尺。耐克总裁菲尔·奈特将阿杜评价为可以和“乔丹、伍兹、詹姆斯等量齐观的体育天才。”美国足球大联盟,更是给还是14岁的阿杜开出了联盟第一高新(50万美元)。就此,阿杜成为了全美体育史上和职业球队签约的最年轻球员。即便身上有无数“最年轻”纪录的詹姆斯,也无法做到这种地步。
可后来,你还听到过阿杜的故事吗?
初登欧陆时效力的本菲卡队,几乎已经是他职业生涯的顶点了。在媒体的吹捧中迷失自我,又在欧洲游历中孤独万分的他,“豪门梦”渐渐远去,从欧洲转战巴西继而回到美国国内,从此泯然众人。是,阿杜没有爆出如小波特那样的恶性事件,可摧毁年轻球员顶级天赋的因素,有时是可见的暴力,有时却是看不见的心魔。
多年之后,阿杜在回忆这段岁月时自己都不由得感到遗憾,因为他的性格“在当时并不成熟,也没有人去教导他应该怎样做”,环境的突然改变,让他对待比赛的态度和心理都有了扭曲。
图片
让球王贝利都寄予厚望的阿杜,最终还是没能摸到豪门的门槛。
所以,我们更能理解各大联赛每年的选秀,除了身体天赋、比赛数据等显性的因素,越来越多地将诸如心理测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家庭背景等因素纳入其中。说得夸张些,“倒查三代”都不稀奇。毕竟,体育比赛从来不是单纯的天赋堆砌、数据累加,“人”的因素通常无法以数据化展现,可那往往会成为左右比赛的胜负手。
说部电影,或许会更有助于大家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以NFL为背景的《选秀日》(Draft Day),讲的是这个联盟在进行选秀开始前的24小时内,管理层面明争暗斗挑选球员的故事。“黑豹”扮演的年轻球员冯泰·麦克原本并不被看好,却最终被用状元签摘下,就是因为在球探调查中,他的性格、人际关系等因素加了不少分。与之对照,原本大热的状元候选人,除了场外一些不受管束的X因素外,让球探放弃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与队友相处的模式——球探在实地调查、第三方取证后发现,这位状元热门,在更衣室内是游离于球队之外的存在。
图片
电影《选秀日》剧照。
尽管这是电影故事,但在真实的NFL中却有大量现实的影子。比如,约翰尼·曼泽尔的年少成名以及他在NFL的迅速沉沦。这名球员凭借过人的天赋在高中时代便闻名全美,大学时期更是成为美国尽人皆知的橄榄球明星,然而在进入NFL之后,却迅速沉沦,不仅场上表现不佳,更有在更衣室与球队的不合传闻。最终,仅过了2个赛季,曼泽尔就被球队放弃。
在后来知情的媒体记者解读曼泽尔的陨落时表示,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养成了酗酒、磕药等问题,心理状态并不稳定。这一点,即便他的父亲也承认“他喜欢这些并不是秘密”。而这最终导致了一个天才运动员的半路夭折。
图片
曼泽尔的故事最后被拍成了纪录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领域的人才辩识都会依靠一些可量化的数据指标来做最终的判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看骨龄”。然而随着这个领域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职业球员暴露出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实际上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埋下伏笔。这是此前经常被体育领域所忽略的。
根据英国某权威体育机构的研究,运动员在8-10岁期间,将经历一个心理成长的关键节点。大多数性格优点和品格,都会在这个时间段逐渐浮出水面。这很巧合地应了我们的那句老话,“三岁看小,7岁看老”。当然,这句老话说的可不是看骨龄,而是看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