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热门城市酒店房价涨2-3倍,五一报复性高价难持续

图片
距离超级“黄金周”还剩二十余天,国庆出游需求热度一路上扬。来自携程统计称,截至9月6日,国内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5倍,最近一周下单量环比上周增长63%。机票、民宿等业态的周环比增长均超过50%,景区门票则翻倍上涨。受到亚运会的影响,9月23日-10月8日期间,杭州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倍。
继今年五一端午之后,国内酒店业“报复性涨价”会否延续至十一?日前南都记者搜索发现,酒店价格将普遍集中于9月29(中秋节当天)~10月2日、3日迎来最高水平,多数城市酒店间夜价格有双位数增长,香港、澳门、西安、三亚、厦门等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较平日涨价2-3倍,整体幅度略低于五一,且价格增幅达4倍以上的情况也较五一少见许多。而9月27日以前,以及10月6日以后,都属于价格洼地。
澳门酒店价格普涨至超千元,杭州酒店预订量增长超8
长线游是十一黄金周的“主角”。携程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当前报名情况来看,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广州、西安、重庆、深圳、南京、长沙跻身十一热门目的地前十强。长线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如布尔津、乌鲁木齐、兰州、敦煌;或是华南地区的三亚、广州、厦门等地。
据9月8日途牛发布的预订数据,截至目前,上海、海南、浙江、江苏、四川、云南、新疆、甘肃、青海、广西等目的地热度排名靠前。用户预约的出游时间大多集中在9月上旬和下旬,并有望在9月23日迎来中秋、国庆假期的第一波出游预热高峰。对于计划9月出游且想避开客流高峰的用户,9月11日~22日这个时间段都是不错的选择。
图片
南都记者搜索发现,作为今年最后一个长假,中秋十一假期,多数国内城市的酒店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但涨幅并不像五一假期一样动辄翻3倍以上。在一些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诸如西安、南京、三亚、厦门,9月29日~10月3日的酒店价格增幅最显著,普遍维持在2~3倍,少数达到平日的4倍。乌鲁木齐、大理、成都等地的酒店价格增幅在1.5~3倍不等。在休闲游占主导的十一假期,北上广深的酒店价格增幅则普遍在40%~80%区间,但也有个别临近CBD的商务酒店价格甚至较平日下降三成。 
今年以来,香港、澳门持续成为国人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加上十一两地都将举行久违的盛大烟花表演,酒店价格也将在假期水涨船高。南都记者随机搜索发现,截至目前,在上述时间段内,香港、澳门酒店价格增幅普遍达到平日的2~3倍;其中,澳门各等级酒店的间夜价基本已涨至千元以上/晚,多数相当于平日的3倍水平,其中有不少二星三星宾馆酒店的基础房型(大床房)都从平日的400元上下最高涨至10月1日当晚的1500+元。即便如此,部分酒店基础房型也热销到仅剩1间,提前三周就即将被订完。   
图片
澳门部分酒店十一假期价格,仅供参考,以实时搜索显示为准。
值得关注的是,受到亚运会的影响,杭州从众多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排名十一热门目的地第三,不少体育赛事爱好者早早预订好酒店前往杭州看亚运过节。来自携程的统计显示,9月23日~10月8日期间,杭州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8倍,环比一个月前增长超5倍。截至9月4日,杭州门票预订量则同比增长近12倍,环比一个月前同期增长近10倍。 
图片
杭州酒店价格自9月20日后进入上涨期,页面仅供参考,以实时搜索显示为准。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杭州亚运会(会期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观赛热潮的带动下,杭州奥体中心、亚运村周边酒店价格上涨周期提前自9月20日,持续至10月10日,价格涨幅在50%~200%的区间不等,中秋十一假期则在此基础上作不同程度上调,最高相当于平日2~3倍,城区多数酒店间夜价维持在500~800元水平。
而热门城市热门景点度假区酒店价格也有2倍左右的涨幅。以上海迪士尼乐园为例,南都记者搜索发现,其玩具总动员酒店黄金周期间的房间价相比目前平均涨幅达到2倍及以上。
图片
图片
酒店供给复苏,极端的供不应求推高房价不可持续
今年四月以来,伴随旅游业复苏的民众出行意愿高涨,全国酒店住宿业进入“量价齐升”阶段。南都记者此前调查发现,五一假期,大多数酒店价格为平日的3倍左右,在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网红酒店在的房间均价约相当于平时的4倍,还有的翻了7倍。“大理万元海景房已被订完”“淄博政府回应经济酒店价格上千”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针对酒店报复性涨价的情况,五一前后,全国多地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的通知,要求经营者严格遵守政府定价、指导价相关规定,不得乱收费,不得价外加价、实施价格欺诈,或是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到了端午假期,部分城市端午期间的酒店均价涨幅超过50%,但多地间夜价低于五一假期,热门目的地的酒店预订周期进一步拉长。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在国内出游需求复苏回暖的上半年,主要酒店集团的收入都有了显著增长,一改此前亏损局面,均实现同比扭亏为盈,尤其是二季度酒店平均房价均出现同比双位数上涨,每间客房收入(RevPAR)普遍恢复甚至反超疫情前,且将延续到三季度。
酒旅管理顾问公司浩华近日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酒店市场景气调查报告》反映出,整体市场第二季度平均客房住宿率达64%,较第一季度(46%)明显提升;平均房价由第一季度的529元提高32%至第二季度的699元。大部分酒店受访者表示,二季度的实际经营情况远超2022年同期水平,主要归功于住宿率、客房收入和餐厅收入的大幅提升。调研预测,26%认为今年三季度酒店的平均房价同比上年增长率超过30%,超40%认为平均房价涨幅在10%~30%之间。 
图片
(来源:浩华管理顾问公司)
此前有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分析称,国内酒店“量价齐升”,是酒店今年来不断涨价的底层逻辑:出游需求在短期内集中释放,但优质的供给并未能及时跟上。有数据显示,疫情三年后,中国酒店业总供给累计下降26.0%、大量商家退出了市场;2023年市场复苏,但酒店筹备开业、重新入市都需要时间。有行业研究称,在政策明确放松、需求回暖时,存量酒店将享受一定竞争缓和红利期。
“十一假期的酒店供应多于五一假期,经历过集中旅游弊端的人们会理性选择避开,这段时间又有境外旅游的更多选择,因此我觉得,十一假期的酒店供求关系会比五一假期缓和一些。”华美酒店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对南都记者表示,“供求关系是动态变化的,酒店没有进入门槛,增加供应不需要太长时间,因此极端离谱的供不应求推高房价不可持续。”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