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之父"去世,曾造出世上首只克隆羊"多莉"

iWeekly
在克隆界,没有人会忘记绵羊“多莉”的诞生。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Ian Wilmut)和他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宣布成功克隆绵羊“多莉”的消息后,全世界为之震惊。“多莉”是第一只从成体干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它的诞生标志着动物学和医学研究的新进展。9月10日,维尔穆特逝世,享年79岁。《纽约时报》评价“科学界失去了一名家喻户晓的人物”。
图片
绵羊“多莉”的诞生
1987年,维尔穆特到都柏林参加国际胚胎移植学会(International Embryo Transfer Society)时遇见了丹麦生物学家斯蒂恩·威拉森(Steen Willadsen),威拉森兴冲冲向维尔穆特介绍自己在克隆动物技术上取得的进展——通过从囊胚期的胚胎中转移细胞核来获得小牛幼崽。“斯蒂恩的成功让我醍醐灌顶。如果我们可以从动物物种中提取胚胎干细胞,细胞核转移绝对是可行的。”维尔穆特表示。
自1995年以来,维尔穆特一直尝试从胚胎细胞中进行克隆,他与研究伙伴基思·坎贝尔(Keith Campbell)将两只绵羊胚胎的细胞核与另外两只绵羊胚胎的细胞核对换,培育出了两只完全相同的母羊梅根(Megan)和莫拉格(Morag),但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利用成体干细胞克隆动物简直是天方夜谭。
图片
为了解决“胚胎细胞只能接受来自另一个胚胎的细胞核”,坎贝尔设计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让已分化的干细胞“挨饿”,从而让它进入睡眠状态,这种方式会诱使一个胚胎细胞接受多个胚胎的细胞核。理论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进展得异常艰难。在大约300次尝试中,只有1次是可行的。研究团队先提取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然后将另外一只母羊的卵细胞去核,将提取的乳腺细胞核注入到这只母羊的去核卵细胞之中,然后培育受精卵,最后将培育好的受精卵植入到第三只母羊的身体里。这枚受精卵在第三只母羊的体内发育生长,“多莉”由此诞生。
在中国香港回归、戴安娜王妃去世的1997年,绵羊“多莉”的诞生与这些大型新闻事件同样重要。维尔穆特表示,他们选择羊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在苏格兰随处可见,价格便宜。他们克隆羊的目的是生产含有蛋白质的羊奶,用于治疗人类疾病,并制造可用于再生医学的干细胞。在许多科学家的眼中,“多莉”带来的最大影响,莫过于对干细胞研究的促进作用。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干细胞科学家山中伸弥表示,没有绵羊“多莉”的诞生,他就不会投身于干细胞研究。山中伸弥利用细胞核重编程手段,使成体干细胞回归到干细胞的状态,奠定了现代干细胞研究的基础。
图片
克隆人技术可行吗?
当克隆动物成为现实,人们敬畏又焦虑,担心此种技术会运用在人的身上。但维尔穆特表达了对克隆人类技术的厌恶,“人类克隆抓住了人们的想象力,但这只是一种消遣,人类克隆技术不应该存在,克隆人面临基因缺陷的风险,而且他们永远不会被视为完整的人类”。
2005年,为研究人类神经细胞,维尔穆特向有关机构申请了人类克隆许可证。英国在2001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克隆研究合法化的国家,但政府警告维尔穆特在胚胎成活前将其摧毁。“当时所抱有的目的,是希望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因为这些干细胞将拥有和被克隆对象完全一致的特性,这也意味着如果被克隆者一旦患有遗传疾病,那么我们能从这些干细胞中找到基因突变诱发疾病的规律,从而发现脱离疾病困扰的捷径。”维尔穆特解释道。
但当山中伸弥研究出一种技术,可以在无需人类卵子或胚胎,就可以制造出用于病人和疾病的特定干细胞后,维尔穆特放弃了研究人类克隆技术。克隆人类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道德。目前全球约46个国家明确禁止人类生殖性克隆。有专家表示反对克隆人的核心伦理原则有“不伤害原则”“个体自主原则”和“个体平等原则”。也就是说,克隆人实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技术困难以及必然出现的不成功样本,必定给被克隆者造成肉体的直接伤害,克隆人也无可选择地成为一个纯粹的试验品。“克隆人也会从婴儿成长起,但却永远丧失了自由发展的权利。”维尔穆特说,“假如克隆人真的出现,应该跟普通人一样享有人类的权利,如果只是被当做‘器官商店’,将是非常不人道的。”
图片
新闻与图片来源:纽约时报、BBC,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