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歌手”张信哲为什么被年青一代喜欢?

最近和朋友聊起今年的热门演唱会,聊天间隙,她随口问道:“张信哲要来广州了,8月26日在大学城体育中心,一起吗?”我有点惊讶,印象里她一直喜欢新生代嘻哈摇滚,也鲜少关注经典音乐,怎么突然对情歌王子感兴趣了呢?“前不久刷到他演唱会的视频片段,白色礼服!帅死我了啊!灯光舞美也很震撼!还有那个……对对对!阿哲背过身,观众亮起手电筒的画面,看得我眼眶都湿润了……”朋友滔滔不绝地分享其从视频中看到的演唱会场景。 
图片
我能想象她的惊喜与赞叹,因为一年多前我也有幸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感受过他的震撼现场。而张信哲2023年“未来式2.0”巡回演唱会更加惊艳也更震撼。8月26日,我和朋友去了巡演广州站的现场,这次的舞台搬到了体育场,整体设计极具未来感和科技感,但又保留了阿哲“柔情似水”的风格。 
26首歌曲结合了经典、新歌和遗珠,分六个部分完成,在舞台灯光、服装造型的加持下,阿哲把他的“未来式2.0”诠释得淋漓尽致——未来式并不是要展现一些很有科技感的东西,而是感受他从过去、现在或是未来在音乐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坚持,也是一场持续进化“向前走”的演唱会。 
图片
整场演唱会,个人觉得第三部分戏剧味道很足,阿哲与舞者共同构成了“音乐剧”的一部分。原来这个部分的设计是因为导演觉得阿哲的情歌很正面,所以想尝试将Dark side展现出来。第一首歌就是17年专辑《拥恒》里的《叙述》,阿哲似乎在与镜子里的自己对话。如果说《叙述》是抒发情感,《王子公主》和《残念》则是讲述爱情和回想过往。这两首应是很多哲迷心中的“遗珠”了,曲调的编排让观众更沉浸在音乐剧中。
图片
第五部分是我心中最神圣的部分,可以类比交响乐。《亲爱的小孩》前奏一响、紫色灯光一亮,整个氛围就出来了。苏芮的版本前奏是电声合成,阿哲的前奏是弦乐,更加严肃庄重。了解《亲爱的小孩》的创作背景有利于第五部分主题的解读,这首歌主要讲:我们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怎么走回去,“走上回家的路”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探讨的问题。《用情》是很多哲迷的“入坑”神曲,当年穿着西装、一脸忧郁地走过外白渡桥的小哲,是她们心中最美好的幻想。《信仰》是一首不断被赋予意义的歌曲,起初只是2000年专辑的主打歌,但经历过这些年在不同场合的使用和演唱,仿佛得到了不断地升华。这首歌的表面是表达对于爱情的信仰,但阿哲的诠释更多在于对音乐的信仰,乃至整个人生的信仰。
图片
这场演唱会并非阿哲的独角戏,与粉丝的互动同样被设计在表演环节里,几乎每一首歌都可以来个大合唱。当天《有情世间》或许是全场最“高光”的部分,当阿哲背过身,全场举起手机手电筒,歌声与万千星光交织,共同完成了一件无可替代的“艺术品”。这或许就是演唱会最大的魅力吧。一位歌迷对全场最后一首歌曲《不要对他说》的解读,很有趣:就算爬墙也不能把对我说的话对别的墙头说啊。 
之后陆续有朋友分享了张信哲或是同时期歌手的演唱会,我忽然意识到原来“老牌歌手”对90后和00后而言并没有年龄壁垒,还是很有魅力的。相较于新生代歌手,他们拥有丰富的演唱经验和演艺功底,再加上对演出策划的细致用心,确实值得更多关注和喜爱。 
图片
除了舞台和灯光效果,阿哲的歌曲本身也足够引人入胜。他是业界公认的音色和咬字担当,现场演唱比录音室版本更出色,加之多年积淀,歌曲演绎的层次感也增添几分。他亦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拥有不少国民度较高的作品,如《爱如潮水》《过火》《爱就一个字》等,每次演绎都能带来跨时光的共鸣。 
但他又不止步于此,依然不断进行音乐道路的探索,近年推出了不少具有哲理内涵的佳作,无论是再次演绎的《信仰》还是改编翻唱的《亲爱的小孩》,都加入了对音乐乃至人生意义的思考。 
此外,他对高品质音乐的坚持更让人着迷。比如本轮巡回演唱会的歌曲《雨后》,出自《直觉》专辑。这是阿哲在拥有较大主动权后制作的第一张专辑,他不仅为这张专辑调整了唱法,还亲自参与了前期策划、创作、编曲和制作的全过程,并去美国完成录制和MV拍摄。2019年的专辑《就懂了》同样费尽心思,这是阿哲受瑞典创作营的邀请前往录音和制作的一张专辑,从歌曲的制作到实体印刷,都可以看到他在音乐上的全心投入。经历过唱片业的风风雨雨,阿哲依然可以保持对音乐的纯粹,依然可以“不急躁、不贪心,做自己”。这份坚持与初心,同样能打动如今浮躁迷惘的年轻人。 
既有情怀的支撑,又有“向前走”的态度,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阿哲在今天依旧可以吸引不少年轻歌迷。真正优秀的音乐和艺术家,是能跨越年龄和时代限制的。他们的作品质量、精神追求和个人魅力,能打动每一位爱音乐,对音乐怀有真诚之心的人。 
撰文:朱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