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一款4年前收购的仿制药,国创医药勇闯创业板IPO

9月12日,创业板IPO项目上海国创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创医药”)完成了第二轮问询。
从最新更新的财务数据来看,国创医药报告期内业绩增长稳定——2020年至2022年收入分别为4.19亿元、3.90亿元和4.47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0亿元、0.70亿元和0.84亿元。
此番IPO,国创医药拟发行不超过0.20亿股、募集7亿元,投向“新建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国创医药的IPO之路依旧布满荆棘。
申报材料显示,国创医药的核心自产药品普瑞巴林胶囊系4年前收购得到,该药品2022年创收1.6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7.05%。
除此之外,国创医药尚未“拿出”可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自研药物,这无疑给其创业板定位带来更多挑战。
板块定位之问
国创医药的药品销售业务分成自产、代理和推广服务三大板块,其中自产药品的销售是主要收入来源。
2020年至2022年,自产药品业务的收入分别为2.12亿元、1.99亿元和2.52亿元,占比分别为50.53%、51.21%和56.51%。
目前国创医药自产的核心药品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国内首款仿制药的“普瑞巴林胶囊”,该药品2022年创收1.6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7.05%。
普瑞巴林胶囊市场竞争激烈。
药监局显示,除了国创医药,目前市场共有43家国产厂商持有普瑞巴林胶囊的批准文号。
不过市场龙头仍然是原研药厂商辉瑞,国创医药则位居第二。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辉瑞的普瑞巴林胶囊销售额在国内占比高达38%,位列第1名。国创医药则以35.60%的市占率紧随其后,在一众国产品牌中高居榜首。
但亮眼的销售数据背后,普瑞巴林胶囊并非是国创医药自主仿制的药品。
2018年12月,国创医药以1.89亿元的对价收购了同受自然人王晓钧、曹晓春夫妇控制的重庆赛维药业有限公司(下称“赛维药业”)、上海硕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硕淞医疗”)和金华康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康润生物”)3家子公司。
其中,赛维药业是普瑞巴林胶囊和原料药的生产企业,持有批准文号;康润生物系普瑞巴林胶囊的药品注册批件持有人之一。
换言之,国创医药相当于掌握了普瑞巴林胶囊的全生产销售流程。
如今来看,当时这笔1.89亿元的收购相当划算。
一方面,全流程的收购给国创医药带来了较大的毛利空间,2020年至2022年普瑞巴林胶囊的毛利率高达84.91%;另一方面,这个交易的核心药品普瑞巴林胶囊确实畅销,撑起了国创医药2022年近4成的收入,也奠定了其IPO的业绩基石。
但这也给国创医药的创新能力打上问号。
除了这款4年前收购的药物,国创医药的另一款核心药品、用于治疗胸痛胸闷的中成药益心舒颗粒同样源自收购。
2021年11月,国创医药以1.18亿元收购山东中泰药业有限公司91%的股权,获得了益心舒颗粒等多款中成药的批准文号。
2022年,国创医药的益心舒颗粒的销售额已经达到0.3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61%。
这意味着,国创医药目前暂未拿出一款自研的药品“独挑收入的大梁”,这都给国创医药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带来种种拷问。
这也是交易所的疑问。
“结合发行人现有核心产品均来源于收购、主要产品的生产批件与技术来源于第三方主体的情形、发行人技术团队的研发能力与在研项目进展,说明发行人的核心竞争力、发行人创新性的具体表现。”深交所指出。
对此,国创医药则称2024年底预计有雾化吸入稀释用氯化钠溶液等共计6项自主研发的药品可落地。
但在IPO的当下,国创医药确实没有足够的业绩能印证创新能力,而其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仍然存在疑问。
行业潜规则?
为药企提供市场推广服务同样是国创医药的业务之一。
2020年至2022年,国创医药的市场推广服务收入分别为0.44亿元、0.40亿元和0.46亿元,占比分别为10.55%、10.41%和10.42%。
不过该业务所推广的药品只有用于治疗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的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阿德福韦酯片。
推广服务业务的主要收入则源自佛山德芮可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德芮可”)于2019年推动上市的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
2020年至2022年,国创医药推广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斩获的收入金额分别为0.37亿元、0.40亿元和0.45亿元,占推广服务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3.29%、98.46%和 96.24%。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德芮可销售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所赚取的收入几乎都用于推广。
IMS药品销售数据库显示,2020年至2022年德芮可的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销售额分别为0.43亿元、0.59亿元和0.61亿元。
这意味着,2020年至2022年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的推广服务费占销售额比例分别达到86%、67.80%和73.77%。
值得注意的是,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已经于2021年被纳入集采,但推广服务费却是“不升反降”。
集采后药品推广服务费用率为何不降反升,这亦成为了深交所关注的焦点,
“2021年度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被纳入国家集采的后,相关推广服务收入进一步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深交所指出。
国创医药的解释似乎道出了行业“潜规则”:即便集采在一定程度上挤掉了中间环节的水分,但若药企未对缺乏市场知名度的药品进行一定的学术推广活动,会出现医疗机构报量不充分的情况。
“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虽然2021年以来,随着集采中标,集采带量部分所需推广活动下降,但由于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市场基础体量小,使用时间短,很多医疗机构报量不充分,集采带量部分较少。”国创医药解释道。
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的第四批集采产品首年约定采购量数据显示,德芮可的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首年约定采购量为111.96万片,占其销量的比例仅为4.62%。
“该产品2021年中标国家集采以来,准入医院等级提升,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所需市场策略的复杂程度提升,策略制定难度加大。”国创医药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