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最强“收藏天团”的蔡一鸣,秋拍准备放什么大货?

图片
他劝大家放下执着,别做“认真的收藏家”;他曾为求证《龙女礼佛图》的真伪,亲自拜会张大千,也曾出于情面忍痛割爱了一张“最好的王元启”。从宋瓷到明清官窑,从宋画到近现代书画,都有着他收藏品鉴的足迹。他便是联合创立台湾收藏团体——清翫雅集,以家族的“乐山堂”为堂号,闻名于收藏界的蔡一鸣
蔡一鸣老先生虽离开了江湖(逝于2021年2月),但江湖总有他的传说。本季苏富比香港秋拍不可忽视的焦点非“乐山堂存珍:蔡一鸣藏中国书画及艺术精品”莫属。当中都有哪些当年费心珍藏的瑰宝艺术品?他与这些藏品又谱写了哪些收藏佳话?
图片
蔡一鸣,清翫雅集联合创始人,曾任中华文物学会第二任理事长,以“乐山堂”为堂号。出版《乐山堂藏瓷》和《乐山堂藏中国书画》,收录所藏精品。
01
收藏的第一件书画
如今成为苏富比封面拍品
蔡一鸣生于上海的一个收藏世家,对瓷器和字画自小耳濡目染。当年上海的大收藏家、后来香港“敏求精舍”的创办人胡惠春就是他同学的哥哥,蔡一鸣以前常去他家玩,胡惠春把贵重的古董放在会客室和书房里,那时候他就见过不少收藏品。
1979年他第一次进场参与拍卖会,从此便与收藏结下不解之缘。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蔡一鸣的第一件书画收藏。那是蔡一鸣进入收藏界的第三年,即1981年,当时他还是一位初入瓷器收藏的新手。
当时他在文华酒店,见到了某国际拍卖公司的书画预展海报,张大千《龙女礼佛图》第一眼就吸引了他。那时的拍卖会不需要申办竞投牌号,只需要举手就好。他就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以12.1万港元(约合台币120万)将张大千《龙女礼佛图》收入囊中。
图片
张大千 《龙女礼佛》
设色纸本 立轴 1948年作
95.5x58.5cm
估价:10,000,000 - 20,000,000 港元
更有趣的是,买完后在飞机上被遇到的当时台湾最知名的收藏家——国泰信托理事主席蔡辰男质疑其为赝品。
蔡辰男说:“一鸣兄啊!张大千那张《龙女礼佛图》你买的啊,你怎么会去买?张大千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么鲜艳的红色,所以那张画不可能是张大千的真品。”
蔡一鸣听完,心凉了半截。他一回到台北,就希望约上张大千一探这张画的真假。机缘巧合下,二人很快就在摩耶精舍碰面了。蔡一鸣将《龙女礼佛图》交给张大千看,问《龙女礼佛》是不是出自他的手,张大千给了肯定的答案。“这画是我画的,此类作品我一共画了六张。”
张大千还亲自给蔡一鸣解疑答惑,那鲜艳的红色原来是矿物颜料。从他去敦煌临摹开始,一直到1949年以前,他都是用这种颜色。但后来离开大陆就不用了,因为从前都是学生帮他磨矿石,离开大陆后没有学生在身边,年岁渐长后自己也磨不动了,所以很久没有再使用这种颜色。
图片
张大千 《龙女礼佛》(局部)
当时,张大千的画在台湾卖得很好,很多人都必须先付钱预订排队等货,为何他会亲自接待蔡一鸣?
据蔡一鸣后来向媒体透露,张大千误以为自己是他画作的大藏家,才会在香港不惜以高价买下此幅作品。万万没想到,《龙女礼佛图》竟是蔡一鸣的第一件书画收藏。后来蔡一鸣还以巨资购藏了张大千的《红衣大士》。
也许是这段特殊的缘分,蔡一鸣一直珍藏着这两幅画。直到今年苏富比秋拍,《龙女礼佛图》才首次释出市场。
02
清翫雅集
创造最强“收藏天团”
说起蔡一鸣,绕不过名闻遐迩的“收藏天团”清翫雅集。
1992年,蔡一鸣与寒舍古董主人蔡辰洋携手创办了清翫雅集。这个天团的成员有多牛?曾任中华文物学会理事长的收藏家蔡一鸣、寒舍集团创办人蔡辰洋、古画收藏上已是国际知名人物的馥记建设负责人陈启斌、曾任台湾第一家大型古董店“寒舍”总经理的徐政夫、主力收藏古代瓷器和寿山石的元大集团总裁马志玲……成员个个有来头。
图片
蔡一鸣先生和张宗宪先生
1995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清翫雅集收藏文物精品展”,共展出130余件各类文物珍品;2012年10月22日,台北历史博物馆“清翫雅集二十周年庆收藏展”精选出的641件藏品按器物、珍玩、书画和油画四大类陈列,仅占整体会员收藏总数的十分之一。
后来,江湖便有了这样的说法:“清翫雅集所有会员购藏实力相加相当于半个台湾”
图片
1995年9月2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清翫雅集文物精品展”
图源:清翫雅集
在收藏上,蔡一鸣个人也凭着家学、魄力、眼光,成就“乐山堂”的收藏,从瓷器到书画,收藏规模极其可观。“乐山堂”所收藏的瓷器中,有一只明朝万历年间的紫地黄龙碗,全球有记录的不超过4个;另一件明朝正德年间的绿龙纹碗,更是孤品。从2008年苏富比推出的“乐山堂藏瓷”专场,我们可以窥见乐山堂藏瓷的冰山一角。
图片
图片
2008年苏富比推出的“乐山堂藏瓷”专场
明朝十五世纪初蓝釉御制花盆
成交价:39,527,500 港元
他还曾在1995年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局事帖》失之交臂。2008年11月,《局事帖》出现在北京保利秋拍上,以1.0864亿元打破中国书法拍卖的成交纪录。真应了蔡一鸣常说的那句话:“收藏需要缘分。”
不过,走过四十年收藏风云的他,却劝大家:“不要做认真的收藏家。”
他曾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认真的收藏家是一种病态心理,心里头的占有欲会很强,他希望买到的东西是只有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所以,我建议想进入收藏领域的人,只要做一个喜欢的收藏家,但不要做认真的收藏家,也就是不要太着迷于收藏,心态要很潇洒,收到也好,收不到也好,看看就可以了。有空到博物馆、美术馆看看,或者欣赏朋友的收藏就不错,有这种心态会比较长寿。”
03
“乐山堂存珍”专场
精选拍品抢先一饱眼福
苏富比香港秋拍“乐山堂存珍:蔡一鸣藏中国书画及艺术精品”专场将荟萃中国瓷器、古代及近现代书画,聚历朝精湛作品于一堂。
苏富比亚洲区主席及亚洲艺术部环球主管仇国仕表示:“此黄金年代尚遗留至今之私人艺术典藏极稀,乐山堂广纳不同范畴之艺术杰作,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以及官窑瓷器,彼此缜密交织,不仅见证历代中国艺术的辉煌成就,并彰显蔡先生求知好学无尽之心与精准敏锐之眼光。”
图片
清雍正 斗彩加粉彩安喜图卷云耳扁壶
“大清雍正年制”款 37.2cm
估价:20,000,000 - 30,000,000 港元
斗彩加粉彩安喜图卷云耳扁壶,展现中国陶瓷史巅峰,明代永乐至成化朝之经典器形,且彰显清代雍正朝开创之独特纹饰风格。雍正时期,帝王力促各类工艺发展创新,当朝陶瓷艺术登峰造极,无疑为清代之最。清宫收藏珍稀古物,亦作为雍窑官瓷设计之灵感来源及质量标准。细观本品可知,景德镇御窑厂着手制作时,其标准可谓绝高至臻。
花鸟纹饰扁壶,始见于明永乐朝,清雍正时期,发展出多样青花款式,如鼎鼎大名之大维德爵士珍藏青花扁壶。以釉上彩装饰之雍窑作例,数量极稀,存世者多为制式纹饰,罕见如本品画意生动、自然酣畅,宛似水墨花鸟册页般之纹饰风格。此件斗彩扁壶,珍稀卓绝,无与伦比,应是与大维德扁壶出自同一陶工及画家之手。
图片
明永乐 青花缠枝瓜果纹折沿盘 39.5cm
估价:2,000,000 - 3,000,000 港元
此盘藤蔓盘绕连绵而生,藤上结有三瓜,硕果饱满,丰美欲滴,生机盎然。永乐青花大盘多以莲花或缠枝花卉为主纹饰,如本盘般绘瓜果者实为难得,存世例寥如晨星。现知同类拍品大多藏于私人收藏,数量稀少。此盘自1988年属乐山堂珍藏,暌违逾三十年再现拍场,更显珍贵。
图片
明正德 青花黄绿彩划云龙纹盌
“正德年制”青花四字黄彩双圈款 15.8cm
估价:600,000 - 800,000 港元
此盌为现存同类拍品的唯一一件,未见记录同式之器。以青花蓝为地色、黄绿彩饰龙纹的例子正德后则不见烧造,可见其工艺难度之高。此盌制作精细,得以传世保存,实为无与伦比。本品为船王赵从衍所藏,最后一次出现在1986年重现拍卖会上,此后便由乐山堂珍藏珍藏至今,为明代中期最重要的瓷器之一。
图片
齐白石 《鸟蚌相争》
设色纸本 立轴 134.2x32.7cm
估价:800,000 - 1,600,000 港元
本幅写鸟蚌相争,来源于寓言“鹬蚌相争”,题材于白石画作前所未见,按款书及绘画风格可推出于二十年代中后期。下方三只巨大的河蚌,不远处一只鹭鸶,低首凝视,似正蓄势待发俯身猛啄。寓言之鹬蚌相争,立意于渔人得利,白石却不循旧章,借诗句改控诉其伤农之弊,联系时局,不难明白画家乃藉此影射政局混乱之弊,实际上饱含其哀民伤民之叹息。本幅源于美国著名古玩商庞耐旧藏。
图片
傅抱石 《早随烟月上瞿塘》
设色纸本 立轴 1962年作 137x41.6cm
估价:4,000,000 - 6,000,000 港元
本幅作于1962年,循鸟瞰角度,状写瞿塘万丈深壑、江涛奔涌之奇观。画幅取吕潜〈江望〉诗意写成,吕潜乃崇祯年间进士,明末清初战乱频仍,吕氏几历沧桑,离蜀不仕,匿居江浙,而傅抱石于抗战初举家西迁,避兵蜀地,还乡无期,故于吕氏所历所感必心有戚戚,又身处渝洲,正“瞿塘”所在,遂藉诗寄意,撷取当地名胜成图,四十年代起屡图之,本幅不同于四十年代之皴笔纵横,其笔墨沉着,更多抒情意味。
图片
项圣谟 《天香书屋》
设色纸本 立轴 66.5x23.5cm
估价:12,000,000 - 15,000,000 港元
项圣谟,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项元汴孙,承祖荫富贾一方,收藏亦甚多。《天香书屋》作于 1628 年,项圣谟三十一岁,崇祯甫继皇位,重用袁崇焕,逼魏忠贤缢,朝廷一片改革之风,项圣谟作为画家奉旨入京"为天子绘九章法服",兼与同行李日华周游各地,可谓意气风发,精神及艺术面貌皆处于巅峰之时。本幅流传有序,绘于南京,得董其昌题跋,清初入安仪周收藏并著录于《墨缘汇观》,后入清内府收藏,得乾隆御题诗文,并于1774年赐予稽璜,近代则得内藤湖南题木盒,林熊光署签。
图片
黄道周 行书自书诗十六首
水墨纸本 手卷 35.4x457.8cm
估价:6,000,000 - 8,000,000 港元
黄道周,字幼玄,又字螭若,号石斋,福建省漳州府人,祖籍莆田,明朝政治人物、学者、书法家、艺术家。书法刚正不阿,不流凡俗,笔意离奇超妙,如急湍下流,被咽危石,雄健奔放。本幅写于壬申(1632),以隶书铺毫和方折行笔,点画取隶意,奇崛刚劲,笔墨成熟,振迅耳目,气势不凡。诗文皆著录于《黄漳浦集》。
图片
郑旼 《江山胜览图卷》
水墨纸本 手卷 12.5x485cm
估价:5,000,000 - 8,000,000 港元
郑旼,字慕倩、穆倩,号遗苏、慕道人,安徽歙县人。郑旼曾得弘仁亲自指点,或为关门弟子,《歙县志》曾论其于弘仁「造诣最深纯」。画风承接师承,取法元四家,尤以黄公望、倪瓒为主,笔墨苍炼,以清新取胜。综观郑旼传世画迹,以本幅最为年少,写于癸卯(1663),时年三十,本为渐江临黄公望《江山胜览》卷,后借予郑缩临成此本,此年稍晚弘仁病逝,即本幅为弘仁教导下最晚,却也是传世最早的郑旼画作。郑慕倩作品至今极为罕见,目前已知各大博物馆一共仅四十余件,本幅曾经潘延龄、刘溎年、高燕如、邓实等人鉴藏,可谓来源有序。
编辑|雨葭
审校 | 周章胜
图片|苏富比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