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企业健管,平安健康破局互联网医疗

图片
文丨韩璐
卖药、卖货还是卖服务?马拉松式赛跑了20多年的互联网医疗行业,一直没有停下对商业模式的摸索。着眼于C端,医药电商成了不少行业参与者的必争之地。
当流量逐渐饱和,C端渐成红海,交易之外,参与者们开始探索新的蓝海市场。
面向B端的企业医疗健康管理,正在成为新赛道
近日,亿欧智库发布的《2023年中国企业医疗健康管理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提到,中国企业医疗健康管理,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概念兴起,2001年起正式出台支持政策,再到近年来企业逐步完善体系、以创新技术赋能。
图片
如今,已进入数字化、智能化、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扩展阶段。
体检机构、保险公司、互联网医疗平台等企业纷纷躬身入局,切入方式不尽相同。可面对迸发的市场,当下痛点何在,又如何“对症下药”?
需求迸发
企业医疗健康的宗旨就是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同时也是企业关心员工福利、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范畴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健康体检、健康科普培训、亚健康状态干预、医疗服务、慢病管理等。
国内外多项调查研究显示,企业优质的健康管理能够全面提升员工满意度、经济效益及内部绩效情况,当员工感受到来自公司的关怀,可进一步提升组织生产力,双方都从健康管理中受益。
图片
《白皮书》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对于员工健康管理的认知观念,开始从员工福利成本开支转变为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价值,企业健康管理需求呈增长态势,以央企、国企、外企及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为代表。
截至2022年底,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劳动人口占14.2亿总人口的62%。近年来国家层面频发政策,指导企业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企业以及员工等多方的需求变化。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提出推动健康企业建设,提升职业人群健康水平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完善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信息及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工作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备案后的核查管理,细化管理制度与配套措施。
图片
同时,企业健康管理在实操层面的痛点也非常明显,《白皮书》中总结道:
第一,设计痛点。企业提供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缺乏整体规划,无法满足员工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二,管理痛点。企业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供应商的服务类型分散,缺乏统一的整合。
第三,资源痛点。医疗资源紧张及分布不均,使得优质的医疗资源难以被健康管理供应商获取。
第四,信息安全痛点。使用数字化手段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检测过程中,存在个人信息数据泄露风险。
第五,效果评估痛点。企业健康管理投入产出的评估难度大,且短时间内难以显现效果。
因此,对入局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在服务体系上,需要做到多场景、全流程、全覆盖、全国范围,自身要拥有医和药的综合生态以及丰富的医疗资源,同时在技术与信息安全上还要拥有一定的实力。
近两年,从C端向B端战略转变的平安健康,正试图跑通这条路。
新增长极
面对市场需求,《白皮书》将企业医疗健康管理的服务能力分为五大维度,包括企业用户服务能力、医疗健管服务专业能力、医疗资源整合能力、健康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健康信息安全能力。
这意味着,完善的企业医疗健康管理,至少要完成上述5大能力的打造。
平安健康从创立至今的9年时间里,恰好围绕该5大能力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服务体系
图片
2004年成立初期,平安健康先以7*24小时的在线医疗服务,解决了早期问诊平台兼职医生服务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旨在突破就医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完成第一阶段爬坡后,平安健康在原本C端渠道获客以外,又充分利用平安集团丰富的企业客户资源,切入企业健管赛道,提供从健康风险预防到医疗服务协助等一站式服务。
具体来看,在企业用户服务能力上,借助平安集团长期服务企业的经验与优势,平安健康快速聚焦支付意愿高、增长潜力大的综合金融客户渠道和企业客户渠道,尤其在金融、保险等企业类客户上,拥有较高的渗透率。
在医疗健管服务专业能力上,2021年,平安健康宣布跨入2.0阶段,在渠道、服务、能力方面全面升级,提出打造“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的商业模式
图片
其中,家庭医生会员制作为平安健康商业模式中的枢纽,承接来自企业端的流量,为企业用户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并建立了面向B端的健康管理产品体系。
2021年,平安健康通过自有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团队,打造了“易企健康”,包含健康管理、医疗咨询、就医协助等特色服务。
今年6月,平安健康升级“体检+”及“健管+”两大解决方案,以及“身心体检”“健康会员”“福利商城”三大核心产品,打造企业、员工及其家庭真正需要、都能用到的新一代健康管理服务。
医疗资源整合能力上,平安健康具备完善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围绕8大专科,建立23个专科专病中心,合作医院近4000家,合作药店数达22.6万家;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合作名医生近2400位,健康服务提供岗款近10.3万家,2000+家体检机构,在91城实现7*24小时送药,在249城实现1小时送药。
图片
庞大的线上、线下医疗健康资源,通过贯穿全生命周期跟踪随访的家庭医生,提供到线服务(专科医疗等)、到店服务(医院、药店、体检等机构)以及到家/到企服务(药品配送等)。
在健康科技创新能力上,平安健康自主研发的AI辅助诊疗系统,目前已覆盖超过2000种疾病的诊断知识,导诊准确度超过99%,为医生开展医疗服务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效率赋能。
图片
最新中报显示,平安健康还创新成立了“数智体检研究院”,持续为企业提供“1+N+X”专业定制化的体检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平安健康App平台,串联N家体检机构,提供千人千面体检套餐。
今年3月,平安健康还与华为通过智能穿戴、健康服务联合运营等模式展开合作。
初见成效
平安健康董事长兼CEO方蔚豪曾如此评价平安健康——拥有自有医生团队,不是简单服务中介;
拥有医疗服务能力,不是单纯的医药电商;
可以多渠道获客,不是只有线上流量;
依托平安医疗生态圈,绝不是单兵作战。
对平安健康家庭医生的定位,他希望是“医生+导航员+客户经理”。
凭借先发优势、独特的F端与B端的支付方资源、全国服务网络和变现渠道,以及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平安健康在B端业务上,近两年快速起量。
根据中报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平安健康的B端战略业务收入达4.49亿元,同比增长88.9%。
服务企业数累计达到119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449家,覆盖近390万企业员工及用户。
过去12个月,付费用户数增长至超4500万,300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留存率近90%。
平安健康深耕B端业务,对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业务的赋能与助力,效果也逐渐凸显。
公司通过“深度协作、权益采购、增值服务”等业务模式,持续助力综合金融业务的获客、黏客和用户二次转化及渗透,并推出了“1问3无忧”产品体系,旨在让广大企业用户群体慢病无忧、就医无忧、重疾无忧。
在“保险+医疗健康”领域,公司联合平安人寿升级臻享RUN(2023)健康服务计划,建立起“以用户为核心”的会员分层运营体系,提供家庭医生、健管计划、健康检测、慢病防控等多达18项的医健服务。
报告期内,平安健康进行了“保险+医疗”等产品的升级,向不同保险用户提供在线问诊、就医协助等医疗组合服务;
此外,还创新推出“百万医疗+家医服务”的模式,协同保险业务打造专属会员体系,为其用户提供专属家医服务。
凭借广覆盖的医健和药诊网络,平安健康为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业务的用户提供丰富的医健权益,助力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业务打造“有温度的金融”。
过去12个月内,平安健康来自集团综合金融渠道的付费用户数超3800万,在平安集团近2.29亿个人金融用户中的渗透率达16.6%。
在今年的中报业绩会上,平安健康的管理层已明确在F/B/C端支付方中,F/B端被定位为公司的增长业务。
图片
方蔚豪直言,“我们如何能够为企业B端提供优质的满足企业期望的服务以及服务能力,以及为客户提供性价比高的服务,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企业健管赛道作为一个亟待整合和精细化运营的蓝海赛道,一旦实现信任转化,也会进一步激发以C端为主要支付方的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从长期看,随着C端用户习惯的逐渐养成,F2C、B2C的平台转化率逐渐提升,C端用户将呈现裂变式爆发增长。”方蔚豪说。
从此岸到彼岸,平安健康正步步为营。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