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再遭质疑:沈鹏深陷信任危机?

“公众信任裂痕”越来越大。
文|商小叔
视频|商小梅
出品|华祥名财经社
近期,水滴公司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主营保险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遭遇下滑。另外,二季度净利润还遭遇了大幅下滑。不佳的业绩表现之下,水滴公司的既有商业模式似乎正面临严峻挑战。
而作为一家身处舆论漩涡中的企业,水滴公司的这种现状则更令人担忧。
在经历多年高速发展之后,随着公司创始人沈鹏以“水滴筹不是慈善公益组织”、“我在中国以外每一个国家都没有推行996文化,即便发展比中国节奏慢一点也没关系”等言论亲口让公司坐稳“假公益、真商业”的名号,曾在国内公益领域吸粉无数的水滴筹,已长期深陷口诛笔伐的局面。
特别是,当人们发现这家心目中的公益“阵地”竟然存在大量佣金抽成乱象,且早已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公众信任裂痕”已经成为横亘在水滴公司迈向更好未来的“拦路虎”。
而最新的财报数据似乎已然证明,在这条与公益深度绑定的商业之路上,水滴公司正遭遇着商业+公益的双重两难。
图片
(图为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
保险生意存隐患
关于水滴公司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问题的答案早已无需赘言。
按照公司创始人沈鹏的说法,水滴筹的本质是企业,不是慈善公益组织,水滴筹的任务是以更加专业的“生意”成就“善意”。
说到底,帮助水滴公司打响名号、收获流量与荣誉的水滴筹只是一门生意。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我们暂且忽略掉水滴公司借公益之名壮大、却在面临争议时“甩锅”生意的道德瑕疵,在单纯的生意层面,水滴公司的表现似乎也愈发说不过去。
图片
以最新财报数据为例,今年二季度,水滴公司实现营收6.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24%;净利润约为2170万元,环比下滑超过56%,同比下滑超过89%。①
核心营收、净利双降的表现,显然无法佐证沈鹏口中专业的“生意”。
具体到业务线上看,目前,水滴公司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水滴保、水滴筹和翼帆医药。
其中,以水滴保为代表的保险业务营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88%,这说明了两个问题。②
一方面,水滴公司本质上其实是一家“卖保险”的公司,不论水滴筹当年在网络众筹互助上的名号打得有多响亮,那些都是帮助公司进行保险业务转化的引流手段;另一方面,水滴公司业务严重依赖保险业务,这一块的业务表现决定了其“生意”的好坏。
颇为严峻的是,在保险业务这块主营业务领地上,水滴公司的表现仍然不好。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4.6%,业务隐患显现。
不佳的业绩表现与主营业务的萎靡也体现在了公司股价表现上。8月30日,水滴(WDH)盘中最低跌0.64%,一度触及1.56美元,股价创2022年11月28日以来新低。截至9月13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255美元,股价还处于持续下探通道。
信任危机持续?
对于水滴公司而言,如果说业绩表现不佳只是公司发展情况的“表象”,那么他所面临的公众信任危机才是阻碍其发展的“内因”。
这几年来,水滴筹曾多次深陷大众信任危机,品牌形象不断遭遇重大打击。一直到近期,还有网友发帖称水滴筹借由假公益进行商业盈利继而引发大量关注。
图片
虽然水滴公司在面对质疑时,一再表示水滴筹自2016年7月上线以来从未盈利、仍有不小的亏损缺口。但所有人都明白,水滴筹争议的核心并非赚不赚钱、赚了多少钱,而是他始终存在“利用”民众善心的嫌疑,并在被曝出灰产泛滥、“中介抽成最高达70%”等事件时,难以躲开平台监管责任。③
经历过多轮负面舆论涌现、质疑声四起,很多人已经能够理性看待水滴公司作为一家商业平台的定位。
但是,由于公益的“基因”与“卖相”,以及保险生意始终与公益众筹行为相伴相随,所以大众“爱心被收割”的指责也会始终相伴相随。
尽管水滴公司曾通过公告明确解释,2022年4月起水滴筹参照国际、国内大病筹款机构运营费用不超过10%的惯例收取3%的筹款服务费,单个筹款项目服务费5000元封顶,以及寄生在平台之上的第三方推广中介灰产与水滴公司并无关联,平台还在不断通过封控机制预防违规行为。但这种没有第三方监管、仅凭公司内部公告的解释难以服众,于是公众对水滴筹的信任度、参与率才会一再下降。④
需要指出的是,一直到今天,水滴公司“把慈善当生意”的做法仍然会成为网友攻击平台的“原罪”。
说到底,在相对复杂的公益和商业环境中,商业平台很难一方面享受公益“仰视”,另一方面又落地到“逐利”的商业行为,而水滴公司的商业+公益探索已经随着大量负面舆论的喧嚣而让他失去人心。
人心一旦失去,想要挽回就非常难了。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水滴筹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抵制和打击平台不良行为的动作举措才会被淹没在大量批评声中。
这种局面仅凭水滴公司自己显然是无解的,或许,筹款平台在收取手续费、进行流程监管、内部管理时,都需要民政、金融、市场管理等多个部门协同发力,交叉管理,才有可能为水滴公司谋求一个令人信服的未来。
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以看出,水滴公司目前的口碑+业绩双困顿,是其公益+商业两条腿走路、却两条腿都未能站稳的结果。
从长远角度看,在走了慈善的“捷径”之后,短期的发展与关注红利固然可喜。可世界上本没有捷径,水滴公司难免需要承担相应的代价,这种代价有概率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种现状和前景预期,早在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刚刚草创时,就已经埋下了“因”。
2010年,还是学生的沈鹏以实习商务拓展的身份加入彼时还未在头部互联网圈闯出名号的美团。2013年,年仅26岁的沈鹏凭借着美团10号员工的老资历以及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能力,参与进创建美团外卖的历程,并成为美团外卖全国业务团队负责人。⑤
三年之后的2016年,美团成长为百亿美金巨无霸,而原本可以借此实现“财务自由”的沈鹏却选择创业,成立包含水滴互助、水滴筹等业务的水滴公司,并收获了“伯乐”王兴和一众商业大佬的支持。
基于此,尽管在刚开始的时候几乎完全是凭借着公益的名号闯荡市场,但水滴公司难免到处都是美团的影子,沈鹏带领团队组建了水滴筹地推团队,还曾因“地推”扫楼冲业绩多次被新闻报道。
当水滴公司的基因几乎完全是一家外卖公司、使用的拉新手段也与美团大同小异时,水滴筹背后的公益属性自然会成为一把“双刃剑”。可以在初期帮助平台收获流量,也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让人质疑其动机的纯粹性。
将地推能力和线下拓展的“铁军”思维应用到筹资和保险领域,也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黑中介们通过水滴筹挣得大量爱心人士的捐款,水滴筹重压之下开启严管,并不得不承认自身并非一个慈善平台。
需要肯定的是,如今水滴公司在公司治理上已经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至少在官方层面,筹款乱象肯定与平台无关,天价中介费现象也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
但水滴公司仍没有走出口碑危机,公司业绩表现、股价表现也未能实现突破。这样的一种“果”,早从他开了地推式推广慈善的“口子”时,就埋下隐患。
如今,随着水滴公司逐渐成为一个纯粹的“保险电商”平台,他将难以拥有公益慈善加持下的流量优势,想要再借助公益来吸引关注的话,网友们的口诛笔伐也会将他淹没。
那么,想要继续收获用户和转化,就势必需要开拓新的流量阵地,或在新兴业务领域上下功夫。
只是从近期业绩表现看,我们已经无法感受到水滴公司在褪去慈善外衣之后还拥有什么独到之处。线上流量成本日趋高企正给平台发展带来持续压力,竞争与监管环境的复杂、自身存在的多重问题也在让水滴公司背负着发展包袱。
注:
①2023.09.08,金融界,《水滴公司公布Q2成绩单:营收环比涨12%,新业务模式引关注》
②2023.07.12,鞭牛士,《水滴被疑是假公益真商业,公司回应:有组织的水军攻击,上线以来从未盈利》
③2022.08.23,九派财经,《失控的“水滴筹”们:恶意推广频发,信用濒临崩塌边缘》
④2022.08.23,第一财经,《水滴筹二度回应70%高抽成!灰产泛滥,大病众筹平台如何破局?》
⑤2021.04.17,深响,《从美团实习生到年入30亿,沈鹏带着水滴冲刺纽交所》
 文  |  商小叔
视频 | 商小梅
华祥名财经社  |  原创出品
在这里 , 读懂中国商业大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