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木楠:曾把武侠写进周记本,在荧屏上打造了江湖梦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茜
谈起国风武侠,你会想起什么?是在宫门高墙上舞刀弄剑的翩翩少年,还是穿梭于密林荒漠中的英雄侠客?
9月13日,伴随着侯明昊、何与、胡连馨领衔主演的剧集《少年白马醉春风》的杀青,不少观众又想到了深夜裹着被子追武侠剧的日子,有人怀念曾出现在屏幕上仗义执剑、潇洒走四方的江湖客,也有人期待在熟悉的虚拟世界遇见新的人生。
《少年白马醉春风》或许就是这样的一部剧,它是系列作品《少年歌行》前传,讲述了《少年歌行》中角色的父辈们行走江湖的人生故事。剧集杀青后,有网友说,看过《少年歌行》里少年人闯荡江湖的肆意潇洒,对他们父辈的故事也多了些好奇,希望能跨越时空,看到更真挚也更让人心驰神往的少年故事。
细心的观众可能早已发现,这两部剧背后,是位同样具有“少年气”的90后——周木楠,他原名周塨楠,杭州富阳人,有着作家、编剧和制片人的“三重身份”,还是浙江省网络作协理事、杭州市网络作协会员、中国网络作家村村民。
图片
他的代表作有《君有云》《少年白马醉春风》《暗河传》《自从遇见你》等,其中有不少作品已被改编为电视剧、动漫作品,还有作品走出了国门,在东南亚地区出版。
而在这些作品中,成绩最突出的,便是《少年歌行》,这部剧在韩国、泰国等国家都很有观众缘——2023年初,在泰国最大的长视频平台TrueID上《少年歌行》播放量登顶;而在韩国,《少年歌行》也是好评不断,位列 2023年上半年韩国网络平台播放量最高的中剧TOP30。
在周木楠看来,他的作品走向海外,更多是一种“顺其自然”,“很多作品都是我们做得可以,在海外发表一下,如果那边的读者观众觉得内容比较好,作品很直接就出去了,没有花太多力气,不过,想要在这方面做得好,还得下更多的功夫,在题材、内容上更贴近海外观众的品味,之后,我也希望把中国的故事、家乡的故事更好地融入到小说中,给更多人看到。”
一位90后“新生代”作者走上国风武侠创作之路?又是怎样“亲自操刀”改编原作,把心中的“江湖”搬上屏幕?今天,让我们跟随周木楠的讲述,听听他的“梦圆武侠”的故事。
把武侠小说写在周记本
很早以前,周木楠就意识到,自己是个喜欢写作的人,他至今仍记得高中时在周记本上涂涂抹抹的经历,那是他写作经历的“萌芽”。
“当时语文老师每周会布置一篇周记,开始我会写作文,写着写着有点无聊,就开始写武侠小说,我以为我的语文老师会批评我,但是没有,他也是个武侠迷,在我第一次写小说的时候,就给了我很大鼓励,还写了非常长的批语,希望我继续写下去。”
周木楠说,那些无意萌发的作品,虽然没有发表,却时常被同学传阅、称赞,这些正面反馈,也成了他的精神动力。
后来大学时期,周木楠开始给杂志社写小说,才算正式走上写作道路。
周木楠回忆,最初他的笔名是“红牙”,“这个名字来源于我特别喜欢的作者,这位作者在小说里提过,红牙是一种古代乐器,我觉得挺好听的,就拿来用了。”但“红牙”这个名字一直没火,因为信点“玄学”,他就把名字改成了周木楠。
许多年后,在周木楠身上,依然能看到那个把武侠小说写在周记本的男孩,那时的他喜欢温瑞安、江南等名家的作品,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成为一位作家,“小时候网络文学还没有蓬勃发展,很多人会觉得,网络文学很俗套、很低级,有一些刻板印象,我曾经也有过,当有一天我抱着学习的心态打开猫腻、烽火戏诸侯等老师的作品时,才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想法是比较‘愚蠢’的,论是金庸、古龙、黄易等老一辈武侠大家,还是猫腻、烽火戏诸侯这样的网络作家,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虽然老早就有了写小说的想法,但为了追梦,周木楠还是走了不少弯路。
“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武侠小说属于各大网站比较小众的题材,在热门榜单上看,能找到很多玄幻仙侠和宫斗言情,所以,即使我喜欢武侠小说,也没有上手去写,一直创作的是校园爱情类小说。”他说,这些作品始终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没有获得特别多读者的青睐。
直到有一天,周木楠看到了“不可能的世界”网站的征稿启示,“那个启示写得特别少年热血,欢迎大家写自己脑海中的幻想世界,当时我就想试着写一些武侠小说,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接纳各种类型的幻想小说。”
意料之外,投过去的几万字收到了还不错的反响,周木楠彻底下定决心,开始写武侠小说,就是这段经历,改变了他的写作生涯,“因为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个类型和题材,所以写出来的文字也是有生命力的,我想这也是我的作品被很多读者喜欢的原因。”
这本小说,就是周木楠的成名作《少年歌行》。他回忆,自己写《少年歌行》的时候是2016年,那时他还有本职工作,码字速度比较慢,每天只能更新2000-3000字左右,一本书写了两年。
图片
灵感来自于家乡富阳
因为《少年歌行》,周木楠吸引到了第一批喜欢看自己作品的读者,他们对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大概是“少年感”。
“我觉得这些读者都是一样的,他们心中有一个江湖梦、少年梦,所以会被类似《少年歌行》的故事吸引。”他说。
这种“少年感”并不是周木楠刻意塑造的,更像是一种源自心底、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
“在我眼里,少年既是热血的、向上的、不畏强权的、讨厌不合理规则的,也是幽默的、豁达的,我把心里这种少年的特质,全部赋予到笔下的角色身上,这些角色的经历,可能是小时候自己脑海中的一些故事,也有可能是记忆中的一个画面,长大后,你会不自觉把这些故事落于笔下。”周木楠说,有时他都不知道这些故事的灵感来自何处。
细细想来,某些灵感或许来自于他的家乡——杭州富阳。
如果仔细看过周木楠的小说,就能发现他笔下很多人物的故乡,大多与杭州有些相似,“虽然小说里没有明显的标识,但很多读者都能感受到,例如《少年歌行》里的无心,他的家乡有一片湖,湖边种满了柳树,那就是很多人想象中富阳的模样。”他说。
连载的时候,经常会有读者催更,为了响应大家的呼吁,周木楠有时也会立下一些豪言壮语,说下个月每天要更新多少多少,“有读者就会开玩笑,说这个人又在胡言乱语了。”
现在,周木楠已经接受了“写不快”这件事,“我写得不是流量型特别明显的网文,对内容的要求也比较高,没办法写特别快。我的性格可能也是一部分原因,因为我不能随时随地写作,需要比较好的氛围才能进入码字状态,这也限制了我的速度。”
遭遇“卡文”可能更为麻烦,会拉慢码字的速度,不过,在周木楠看来,这是每个作者必然经历的状态,“但好在,我写的是群像,遇到卡文时,可以切换视角,讲述另外一个人的故事,这时候卡文的问题就解决了。”
随着写作经验积累地越来越多,周木楠更会处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读者给出的意见,
“早些年写作的时候,看到读者让我修改文章,心里难免会有些介意,因为我觉得创作要保持本心,但现在,我经常接纳一些戳到我心上的意见。”
周木楠说,虽然大部分创作者应该坚持自我,但不能固步自封,忽视读者的评价,“他们的表述里,有很多很好的意见,能让作品变得更好,现在我会有意识看一些读者评论,和他们互动,发现有道理的意见,就会默默记下来,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图片
三个身份里,更喜欢当写作者
真正让《少年歌行》出圈,被公众所熟知,其实是因为影视化改编。
2023年,剧集《少年歌行》横空出世,豆瓣评分高达8.2,勾起无数观众心中的江湖回忆。
这部剧的编剧,正是周木楠,“我连载《少年歌行》的网站背后有个影视公司,他们邀请我以影视策划的身份加入剧组,后来经过沟通,我最终以编剧的身份参与制作。”
这段改编的经历,很难说是顺风顺水,最大的阻碍,是外界“唱衰”的声音。
“少年感强的热血武侠虽有发展潜力,但这条赛道也不太好走,因为之前失败案例太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不看好《少年歌行》,我们也很紧张,反思后觉得做不起来的原因是剧集制作有些粗糙,市场本身还是存在的,《少年歌行》以后,影视行业也看到了市场的需求,推出了更多作品。”
有了市场正面的反馈,周木楠写作的动力更强了,他用“意犹未尽”来形容那种创作状态,相继推出了《暗河传》《少年白马醉春风》等作品,“当时觉得《少年歌行》的故事还有更多人物可以挖掘,又围绕整个世界观开启了其他小说的创作,像《少年白马醉春风》,算是《少年歌行》的前传,它也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由我担任编剧。”
这些作品,要么被改编成动漫,要么被改编成电视剧,让读者直感叹周木楠的改编运“旺”。
为什么改编运这么好?
周木楠觉得,和自己早些年担任影视剧制片人经历有点关系,“因为制片人这份工作,我看了大量的剧和剧本,不仅小说写法与别的作者不太一样,写作水平也大大提升,创作的内容比较有画面感,也适合做场景切割,具备被改编的潜质。”
不仅如此,工作时积累的经验,在影视转化沟通过程中也起到了作用,“例如,别人和我聊起画面预算,还有画面承接方面的考量,希望我做出一些妥协,我会更理解对方。”
不过,即使《少年歌行》成绩不错,作为原著作者兼编剧,周木楠心中仍然有不少遗憾。
他和制作团队看过网上舆论反馈之后,也希望在第一部特质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的调整,“比如说,在《少年歌行》中期,大家对我们压缩打斗场景可能有些不满意,这次《少年白马醉春风》,我们在打斗上花了些心思。”
相比编剧,周木楠更喜欢作家的身份,“写作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创作者可以自主决定构建怎样的世界,做编剧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因为每天要和很多人沟通,融合很多人的想法,经历很多反复,做出很多的妥协。因此,如果能选择,我肯定更希望成为写作者。”
因此,即使拍摄任务极其繁重,周木楠仍把写作摆在第一位,并始终保持着在开机前把所有剧本定完的习惯,“几年前,影视行业有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说,一部大概40集的剧即将开机,制作方手上只有五集的定稿剧本,这种情况我之前做制片人时也经常看到。而我们团队一直是坚持,剧集开机前要把所有的剧本定稿。而为了不耽误写作,在等剧集开机并顺利运作之后,我就会离开剧组。”
被问及之后有什么样的打算,周木楠说,他也想尝试不同题材的创作,但可能会在很久以后,“因为我最早写的是校园青春小说,后接触武侠,写少年热血闯荡江湖的故事,才找到我想写的题材,也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收获了很多读者青睐。因此,我还会在最主要的武侠赛道的前进,不会轻易换方向,当然,这个过程里,我也会抽空尝试别的题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