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校园遭抵制,江苏省下狠心:预制菜面临一场信任危机

文/王新喜
前段时间,预制菜进校园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不少家长都在抵制预制菜进校园,现在的情况是,为了不让自家小孩吃预制餐,很多家长亲自去学校给孩子送饭,家长送饭不准学生进校吃,在校外吃完再进去。
图片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近日,江西赣州蓉江新区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布视频,抱怨当地给学生统一配送的午餐存在质量差、口感不佳等问题。有家长在视频中晒出午餐,称菜叶发黄,腐竹很酸,孩子根本吃不下。也有几位家长反馈孩子吃完学校餐食后出现了腹泻等情况。
图片
报道还称,9月9日,一位来自沈阳的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栏目上留言称,他的孩子刚上小学就遇到了预制菜问题。他说,开学没几天就有学生因为吃到拉肚子而不能上学,有家长到学校试吃后发现,大米饭都是隔夜陈米剩饭。
从目前各地家长对预制菜抵触情绪以及预制菜当前的菜品质量问题来看,预制菜的情况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大家的担忧心理。
当前江苏省也对预制菜下狠心了,江苏省消保委9月12日通过官方微信公号呼吁,如果餐厅使用预制菜,应尽到明示、提醒义务。
图片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对于预制菜,消费者享有知情权与选择权,反之则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预制菜假冒现做菜更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
江苏省消保委呼吁餐饮企业和商家,对使用菜品的来源、是否为预制菜、制作工艺等要素,要主动清晰公示。
如果不告示,后果很严重。总的来说,江苏省走出了让预制菜做到透明化、接受市场检验的第一步。日前江苏省消保委接受央视新闻连线采访,江苏省消保委法律援助部副主任吴慧敏表示,吃或者不吃预制菜的权利,应该掌握在消费者手里。
图片
图片
如果以江苏省消保委律援助部副主任的观点来看,校园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把预制菜引进校园,事实上侵犯了学生的选择权。
在预制菜引发巨大争议的当下,当前其实面临一场信任危机。
不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9日,我国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7.59万家,预制菜也叫料理包,就是把原材料预加工之后做成成品或者半成品,根据需要加一些辅料或食品添加剂。预制菜往往保质期很长,而且食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事实上,小吃快餐店,连锁店,外卖餐饮、乡厨、团餐食堂等都已经在用预制菜,超市的货架上也有不少预制菜。根据江苏消保委的数据,62.8的消费者外出用餐其实已经遇到过饭店餐厅使用预制菜,但是有53.2%的消费者反对饭店餐厅使用预制菜,表示去餐厅就是想吃新鲜菜品。
图片
目前的问题是,吃过和经常吃和不得不吃是不同性质的几件事。如何把预制菜的品控与食品安全信任建立起来,才是关键。
图片
人们抵制预制菜,本质是源于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
在过去,牛奶、奶粉都出过事情,在今年,从鼠头鸭脖到德国女孩打假青岛啤酒,再到巴奴假羊肉等等,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一起接着一起,食品餐饮问题现状,让预制菜面临很大的推广难度。
图片
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存在很多客观因素,比如源头污染突出,上游食品原材料不透明,食品安全意识缺乏,社会监督有限,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信用制度缺失等。
在不少消费者看来,现炒的菜后厨情况、原材料情况尚且堪忧,预制菜则更加难以监管它的食材与添加剂情况。
因此,在当前信任没有建立的情况下,机关企事业单位目前没有采购预制菜,消费者下馆子,也倾向于吃新鲜菜品,在这种情况下,预制菜开始向校园推广。
在目前,预制菜进校园遭遇广泛抵制。一方面在于,预制菜信息透明度的欠缺,以及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被侵犯。而当前媒体曝光的校园预制菜的情况来看,也印证了大众对预制菜的判断与设想。
另一方面,孩子是长身体的阶段,孩子是国家的未来,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尤为需要把好关,如果大人不愿意吃的东西,拿去给没有选择权的孩子吃,从良心上讲,是说不过去的。
在当前江苏省要求所有的饭店如果是用预制菜必须明确告示消费者,确保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这种做法无疑是值得推广的。如果预制菜在透明告知的情况下,依然有人选择,在市场的选择下,它的品质被认可,那么它最终有被接受的一天,如果强制被送到人们的餐桌上,人们抵制它,是需要理解的。
尤其是当前一些家长对校园预制菜情况的反馈印证了家长的判断。
预制菜当前的问题是生产流程以及原材料上游等诸多问题都不透明,预制菜又是国内在推广的产业,很多企业都在试图进入这个行业赚风口上的钱,一旦允许预制菜进校园,生产预制菜的企业就会越来越多。那些缺乏安全意识、冷链与食品品质标准把关能力的企业和个人,也有可能加入到预制菜行列。这无疑是令人担心的。
预制菜泛滥,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从中国传统文化层面来看,国人均爱美食,所谓美食,第一标准是新鲜与安全。中华美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人对事物,更讲究现炒、锅气与食材的新鲜。
图片
但预制菜如果泛滥,这对中华美食的传承与流传造成了阻力,预制菜从口味上将来也不能完全达到厨师人工操作能达到的上限,不能代表中国美食水平。
而这样一来,可能让厨师的培养通道失守,没有海量的基层厨师作为基础,很多美食的做法可能会失传,菜式的丰富度将会因此而缩小。
其次,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食品上下游检测环节还有很多薄弱点,预制菜能不能达到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是人们比较担心的,因为预制菜的生产、加工并不透明。即使生产完全达标,出于保鲜、锁水、储存需求,各种添加剂或也将因此泛滥。
图片
其三,有业内人士推断,预制菜如果泛滥,将可能占据从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全供应链条,农民的议价权将被限制,甚至完全没有议价权和菜品种类的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小商小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
更严重的后果是,大力推广预制菜会彻底摧毁厨师培养通道,久而久之很多菜品将只存在于历史资料里,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
此外,一旦这个领域被炒成风口,各路神仙一窝蜂扎堆,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泛滥,这才是人们担心的。
预制解决知情权选择权之后,要建立质量标准,化解信任危机
不得不承认,随着工业化深入,预制菜或许是一大趋势。但在当下,预制菜还没有被充分接受,在不少消费者看来,所谓预制菜是加工方式、食品来源、配方规格全部不透明的盲盒预制菜。是不新鲜不健康在冰柜里躺了好几年的僵尸预制菜。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政策层面对预制菜整个行业做好机制监管,包括原材料来源、食品配方规格等各方面设定更高的门槛,对企业预制菜的生产、加工与保险设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并且在食品安全层面要有更加严厉的惩处机制,同时让消费者对预制菜有充分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总的来说,预制菜在当下正在亟待建立信任,在信任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强行推广,只能让预制菜进一步被污名化,人们对预制菜的抵触会越来越强烈。
而从产业的角度来看,预制菜也会让小商小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很多菜品因为厨师的断层被流失,对消费者来说,选择空间会越来越小,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尤其是孩子是我们需要保护的对象,在行业标准没有建立的情况下,预制菜进校园,只能让预制菜口碑进一步下滑。当前江苏省要求对预制菜做到公开透明,让消费者有知情权与选择权,这已经走出了向好的第一步。
但接下来,如何做到更加规范和透明,消除消费者顾虑,把预制菜的品质门槛、生产、加工质量标准与监管做到让消费者有充分的信任,可能是预制菜化解当前信任危机的关键。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