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省级展演赢来“N次方”新效应

一场省级展演赢来“N次方”新效应
2023年湖北省群众舞蹈展演
在黄冈成功举办的启示
图片
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大美黄冈,此心安处。
9月6日至10日,黄冈遗爱湖公园,吸引着全省目光聚焦——2023年湖北省群众舞蹈展演在这里成功举办。
这是我省首次将街舞与广场舞同台展示。本届展演活动由“群众广场舞展演”更名为“群众舞蹈展演”,第六届全省广场舞与首届全省大专院校街舞同台展演,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相互交融,碰撞出文化传承发展的绚烂火光。
这是全省规模最大的群众“站C位”的文化盛宴。全省各地20支广场舞团队和大专院校18支舞蹈团队、3000多名演职人员,从舞蹈展演到“进景区快闪”、惠民演出,5天共34场精彩表演,吸引线上线下1500多万人观演,登上9月8日武汉热搜榜第三。
这是一次大文旅全产业链融合的有益探索。大赛期间,我市策划了黄冈优品购物季、特色美食节、参演团队“快闪”、沉浸式演出进景区等丰富多彩的“东坡庙会”活动,提供赛、赏、购、玩等多元供给服务,拉动综合消费3000多万元。
这是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我市将共同缔造理念、供应链思维、市场化办法、争创一流的作风等新理念、新方法、新作风,贯穿大赛全过程,充分释放黄冈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优势,实现了小投入、办大赛的有益尝试。
莅临现场担任评委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导,国际舞评人欧建平高度赞扬:荆楚文化源远流长,此次大赛规模之大出人意料,办赛水平之高令人惊喜,文旅融合之妙让人叫好,黄冈之夜令人难忘,办成了全国最大、效果最好的一次群众舞蹈大赛。
全省群众舞蹈展演给黄冈一次机会,黄冈给全省呈现一份精彩。大赛圆满落幕,但大赛带来的新效应、新启示正在悄然释放。
图片
启示一
坚持群众“站C位”“唱主角”,激发文化力量、民间精彩
广场舞是文旅部推介的三大群众标志性活动之一,全国广场舞爱好者有近2亿人。
9月8日晚,在遗爱湖公园现场观看第六届全省广场舞展演后,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闫晓东赞叹:这次湖北省群众舞蹈展演,展现了国家级大赛的气势,火爆程度、参与热度,超出我们的想象。
“火”在群众性、参与性——
从全省来看,9月8日晚现场展演的20支代表队,是通过400余场的各级展演,从逾10万人参演的1000余支团队中层层选出来的。
从黄冈来看,同步举办的市第六届广场舞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按照村、乡、县、市,自下而上,历时3个月,全市近700个广场舞团队、19500多人参与逐级展演,层层选拔出其中有代表性的14支广场舞和西安市黄冈商会2支广场舞,在9月6日晚进行集中展演。
“男女老少齐上阵,最小的16岁,最大的65岁。”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涂宝峰说,广场舞成为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
图片
“火”在艺术性、创新性——
全省共有20支广场舞、18支街舞作品参与集中展演,从演员着装到节目主题,呈现出浓郁鲜明的荆楚地域和文化特色。
手拿簸箕和白纱,把泡豆、煮浆、点浆等豆腐制作过程用舞蹈呈现,让观众将味觉的体验寓于视听盛宴。《黄州东坡豆腐》广场舞聚焦东坡饮食文化题材,以鄂东民间小调为主旋律并贯穿全曲,作品将地方特色的舞蹈语言与现代生活画面紧密相连,创意满满。
活动中,多个创新点令人印象深刻:开幕式中,气势磅礴的“千人共舞”,被赞为全省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广场舞表演;震撼惊艳的无人机灯光表演,为现场观众展现了一场“文化+科技”的空中艺术盛宴;此次湖北省大专院校街舞展演是我省首个聚焦大学生街舞群体的官方专业赛事……
启示二
坚持对内整合、对外开放,实现小投入、办大赛
群众广场舞展演是我省品牌群文活动,各市州都争相承办,目前已举办六届,这是第二次在武汉市外的市州举行。黄冈凭什么赢得承办权?
是顺势而为,更是必然担当。
一部湖北史,半部黄冈书。黄冈有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好区位,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全域大文旅战略,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今年以来,策划了系列“东坡庙会”活动,叫响了“大美黄冈,此心安处”城市宣传语。
“我们要把承办全省群众舞蹈大赛作为推动文旅大发展的有力举措和平台载体。”市大文旅专班负责人掷地有声的话语,凝聚起全市文旅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行动。
省文旅厅相关领导说,黄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承办省群众舞蹈展演活动的决心和行动,更有举办系列东坡庙会活动的经验。
然而,38支队伍、近3000名参演人员、满满6天的活动,经费从哪里来?服务保障如何做好?
“坚持对内整合、对外开放,花更少的钱,办更好的活动。”涂宝峰说,这次活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湖北省委、黄冈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我市积极向上借势借力,省文旅厅派专家团队驻扎黄冈一周,对展演全过程进行精心指导。
活动经费筹措难怎么办?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向上争取一点、市场办法筹集一点、项目整合一点。
服务保障人手不够怎么办?整合资源,市区一盘棋,分工协作,市直40多个部门对38个参演团队实行一对一包保服务。
省厅搭台,黄冈唱戏。开幕前一天,我市借省群众舞蹈展演搭建的大舞台,举行了第六届全市广场舞展演,提高了舞台利用率——共演出8场。
为办出特色亮点,发动位于黄冈高新区的航天宏图公司,开展无人机灯光表演,既为活动添彩,又展示了黄冈制造新技术。航天宏图公司负责人介绍,当天活动,通过全媒体传播,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力,陆续接到省内外50多个业务咨询或订单。
启示三
坚持市场办法、供应链思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图片
东坡肉论块卖,杜皮小罐土鸡汤卖断了货,麻城肉糕一天销售额2000多元,蕲艾展位前排起了长队……
与东坡广场上舞蹈展演一样火爆的,是其相邻景点遗爱清风广场的名特优商品展,共实现销售额300多万元。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与以往市商务部门组织不同的是,这次名特优商品展坚持市场办法,由黄商集团旗下的融商供应链公司承办。
“现场共设128个展位,110多个商家参展。”黄商集团总经理张卫军介绍,采取统一招商、统一形象、统一宣传、统一收银、统一产品质量和销售价格管理“五统一”管理模式,确保参展产品丰富、价格合理。
整个运营中,秉持供应链思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现场分16大类,既有地标优品专区、非遗文化产品专区、市区工业品直销专区,还新增了运输物流企业,黄州区邮政公司每天为展商发货近百件。
在红安八里镇食品专区,20家食品加工企业,大多以“企业+订单”模式,做到“接一连三”。借参展期间,红安县八里湾镇党委组织20家参展企业与黄商集团开展物资采购交流洽谈会,双方达成建立绿色通道、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互联互通互赢等共识,通过双向发力,把八里镇好物产卖向全国。
从参赛企业和产品来看,较以往有诸多亮点。
黄冈本土企业开发的东坡特色文创产品多了,吸“睛”又吸“金”。手作东坡饼、东坡诗词水晶镇纸、国潮东坡笔筒、《苏仙儿的酒》……由黄冈元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带来的20多款文创产品,吸引游客纷纷购买。
邀请了景德镇瓷器、东阳红木工艺品等知名大品牌参展,借活动促销。
在景德镇瓷器展位前,江西陶瓷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孙德娜现场表演,在陶瓷瓶上现场画东坡先生游历时的一个学习场景,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购买。
景德镇陶瓷世家第四代传人、陶瓷地毯发明者欧阳琦说,这次因东坡而来,希望以景德镇陶瓷为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坡文化,让陶瓷与东坡文化发生碰撞,闪出不一样的光芒。
图片
启示四
锤炼争创一流的作风能力,办好一活动,提升一座城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当前,市委正在带领全市转型发展,要求全市干部持续改进作风、提升能力,争创一流业绩。
近200天的精心筹办,6天、大小34场表演组织、完美服务3000多名演职人员,让2023年湖北省群众舞蹈展演创造了诸多亮点、办出了高水平。
赛事的热闹过后,回首大赛,究竟给东道主黄冈带来了什么?这笔账一算,黄冈乐了。
3000多名演职人员,市外选手占85%以上,覆盖全省17个市州、20多所高校;还有来自北京等大都市的国家级评委。除此,还有一批来自外地参加名优特商品的外地客商。
一场活动,让餐饮、酒店业的旺季提前到来。吃、住、行、购、游,不仅给黄冈留下真金白银,而更多的是舞蹈展演活动恰如一扇窗,展现了黄冈的软实力,传播了黄冈广泛影响,提升了黄冈美誉度——
无论是开幕式上无人机灯光表演,苏东坡、毕昇、李时珍等黄冈文化名人、黄冈中学、“大美黄冈,此心安处”的宣传语等,还是名优特商品展中,琳琅满目的黄冈地标优品、非遗文化产品等,或是惠民演出中黄梅戏等节目,满满的黄冈元素,展示了黄冈璀璨的文化资源、深厚的历史底蕴,激发文化力量、民间精彩。
新华社等2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聚焦展演活动盛况,宣传黄冈文旅特色;仅国家公共文化云、湖北文旅公服云、湖北发布及市级媒体等进行网络直播观看人次达1300多万;发布大赛相关报道累计点击量突破1亿人次,黄冈的好山好水好文化通过全网传播到五湖四海。
更有许多参演人员走进遗爱湖公园各景区,来到东坡外滩、赤壁公园,走进团风、浠水等地,领略黄冈的魅力风骨,拍抖音、发朋友圈,口口相传,提升了黄冈美誉度。
舞蹈展演活动好似助推器,促进了黄冈城市文明提升,加速了干部作风能力转变,营造了争创一流的黄冈气场——
为了争取舞蹈展演承办权,市大文旅专班的领导、市文旅局干部多次到省厅对接,请专家支招,做承办方案,对标一流,反复优化,拿出决心,干中求助,终于圆梦。
“努力办成最好的一届舞蹈展演活动。”这是省文旅厅对黄冈的嘱托,也是黄冈承办专班的目标。
坚持全国视野、按省级标准筹办赛事。把目标清单变成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全市上下齐心、分工协作,澎湃出办大赛、干实事、创一流的火热图景。
一流的舞台设施、一流的活动组织、一流的服务保障……
这次活动,也为黄冈市今后承办这样的大赛、大活动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吹响了“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探索黄冈现代化建设路径”号角,提出了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进村入户,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的要求。
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大美黄冈,此心安处。荆楚文化的力量愈发磅礴,黄冈大文旅的精彩,还在继续。
(来源:黄冈日报)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