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元一桌的婚宴 16道菜七成都是预制菜,何以令人不爽?

最近,关于预制菜的话题挺火。
前段时间,浙江杭州一对新人为了能给亲朋好友留下一场难忘的婚宴,特意选了市区一家知名酒店中价格不菲的宴会套餐,但婚宴后新人被亲友告知婚宴性价比不高,16道菜有7成是预制菜。记者调查发现,近6000元每桌的喜宴,在网购平台1000多元就能配齐菜单上相同的菜品。
近日,“预制菜进校园”一事又引发广泛讨论。江西赣州蓉江新区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布视频,抱怨当地给学生统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质量差、口感不佳等问题。其中一位家长还在视频中晒出午餐,称孩子反馈餐食中的肉非常咸,菜叶发黄,腐竹很酸,孩子根本吃不下。
还有多地家长通过问政平台表达了担忧。如,浙江湖州市民留言,请湖州市针对预制菜是否进校园给出明确态度。作为家长坚决抵制,如果一个孩子一星期五天都吃预制菜,孩子的身体完全是问题。9月14日,湖州市教育局答复称,湖州市要求学校食堂采购新鲜食材,目前没有预制菜进入校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图片
开盖即食的蔬菜沙拉、洗净切好的配菜包、加热就能吃的酸汤鱼……时下预制菜发展火热,很多餐厅进行加热就可以售卖。很多家庭平日也买过,轻轻松松简单加热,就能让家庭餐桌滋味十足。
从食品工业的角度来说,严格落实生产管理流程、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预制菜,安全性是有保障的。然而,此次“预制菜进校园”为何引起家长一边倒式的反对?
那是因为,消费者偶尔吃,不代表愿意天天吃;自己吃,不代表放心孩子吃;有选择地买来吃,和“在学校只能吃这个”是两码事。受限于现有技术瓶颈,预制菜容易产生营养流失、口味不佳以及添加剂使用较多等问题。在社会对其安全、营养存在担忧的情况下,将预制菜引入学校需慎之又慎。
预制菜是餐饮业规模化发展的产物,具有标准化、品质一致性、流水线生产、成本低等优势,是中式餐饮阶段性发展的一大变化。前些年,社会各界都曾为中式快餐无法标准化生产,因而竞争不过西式快餐而忧虑,在预制菜技术日渐成熟后,这一短板似乎被补上了不少。预制菜同时推动了一些连锁中餐馆的快速发展,也为外卖、酒店提供了便利,一些消费者自己还会网购预制菜,在家加热即可食用。
但是,站在消费者、家长的角度来看,预制菜上餐桌、进校园,关键要让他们“预知”和选择。
对预制菜,人们并非不能接受,而是餐饮企业大量使用预制菜时,并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不少人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与其花高价在餐馆吃预制菜,买回来自己加热不香吗,为啥非要去饭店吃?再者,预制菜替酒店降低了成本,那么宴席价格是不是也应有所调整,如此才能“价值相当”?
预制菜进校园,更应该充分尊重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孩子身体健康,牵动千家万户,没有哪种方案十全十美,食堂管不好同样问题频发。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配餐,关键要经过严格评估并争取家长认可。
按照《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学校应当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师生家长公开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学校在供餐单位选择等重大事项上,应听取家委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为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我国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每餐都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有条件的地区还要建立家长陪餐制度。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秦辉表示,无论是从我国《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还是从《食品安全法》来看,与预制菜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不完善,现阶段仓促将预制菜引入学校既悖离法律的立法原意,也容易引发家长对学校误解。
学生吃饭问题,不仅是学校的头等大事,还应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点工程。在这件事上,还是要有底线思维,确保饮食安全,让孩子们吃得饱、也吃得好。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