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NFTChina付饶:香港Web3创业,是怎样一种体验?

图片
特别声明:
本文为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的原创文章,仅代表本文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对特定事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意见。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曼昆律师工作人员:MankunLawFirm
开篇语
创业Web3,畅谈每周三!
《创业Web3.0》是曼昆律师事务所发起的中国Web3.0创业者访谈节目,每周三晚,我们会邀请行业大咖、一线机构、知名创业者等做客分享,希望通过正向发声、理性讨论、经验分享,助力中国Web3.0行业的合规发展。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NFTChina CEO 付饶(Tony Fu),和大家唠唠 “香港Web3创业和内地有何不同、如何在香港进行创业落地?"
图片
欢迎本期嘉宾Tony Fu,请和大家自我介绍下吧!
大家好,我叫Tony Fu 付饶。我在2017年来到香港,也是在2017年进入了Web3这个行业,入行已经有7年了。
2017年的时候我是在一个中资金融机构投币、链、矿交易所,之后自己创业做了区块链+保险的项目。在疫情期间,我回到内地进入了数字藏品行业;在2022年10月,由于香港Web3的政策宣言的推出,我又回到香港,和王鹏飞总、文力总合伙做了NFTChina这个平台,平台在2023年,也就是今年4月28日正式上线,运营到现在四个多月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并且获得了盈利。
截至目前为止,NFTChina共上线了50多个IP和大概10万多款NFT,销售额大约达到几百万美金,算是中国内地出海的Web3平台中走的较早的一个平台。
Q1: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您进入了Web3行业?
我从北大研究生毕业之后就随大流进入国企,入职了中海油,期间有写过书,也做过碳交易,还组织过在香港的投资者关系会议,当时没想过自己也会成为香港市场的一份子,之后在2017年,由于我太太调到香港工作,我们面临着两地分居的问题,所以我打算从公司总部(北京)调动到香港,但是由于当年油价较低,公司本来给香港准备的岗位被放到了北京,于是我一咬牙就裸辞了,到香港重新找了份工作,那个时候有中资的金融公司招Web3相关的,我就去了。
就在前几天我还在回顾过去六年我都在做些什么,我发现在2017年的整个9月我都是如饥似渴地在学习,去参加行业会议,去读相关的书、写读书笔记,然后在2018年,开始在《大公报》上输出,写一些区块链的专栏,从2018年的9月到现在正好是整整五年了,我基本每周都会写文章,写了200多篇、共计20多万字的文章,最近大公文汇出版社也联系到我希望能够出版,这可以说是我过去五年对行业认知的一个积累。
对于我来说,进入Web3行业是非常偶然的,因为在当时的香港,我既没有国际工作的背景,也没有国际就学的背景,作为优才刚来到香港的时候有一份工作就不错了,是没得可挑的,可以说其实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选择了Web3,当然这其中也带着一些兴趣的部分。
Q2:想要获得香港的永居身份难吗?
这确实是比较难的。首先要想拿到香港的身份证是比较容易的,但在拿到身份证之后就需要生活在香港7年,给香港交税,像我们甚至在香港创造了就业岗位,光租房子就花了四五百万,这些硬成本是给香港政府看到的,代表我真的是给香港做了贡献的,这样的人最后才能够拿到永居证。
Q3:香港身份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必选项或是会在创业路上给予更好的加持吗?
首先需要考虑这项业务是否要在香港开展,从去年香港政策宣言开始以后,我们接待的人当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会真正选规在香港展业,因为大家在综合考察之后发现,在香港的用工成本很高,而且,除了生活成本倍增,更多的问题是文化交融发和社会关系的重新构造,这是非常考验一个家族主心骨的抗风险能力和造血能力的。
Q4:在香港创业和在内地创业主要有哪些区别?
我自身是先在香港创业,疫情期间回到内地也创了业,整个创业过程的确是挺不一样的。
2019年我在香港刚刚创业时候,香港并没有很好的创投环境,他们所更熟悉的是Pre-IPO等业务,他们更愿意和那些营收已经有几个亿或是几十个亿的公司打交道,而初创企业在香港的主流社会里其实是比较被边缘化的,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你能否在香港站稳脚跟;我个人觉得,内地的投资环境相比香港要更好。
从政府层面来说,内地政府会引导一些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类的比赛,会给予企业很多资源;而在香港,由于政商旋转门比较畅通,很多政府工作人员是商人出身的,他们对于企业的尽调是非常专业及严格的。
从社会心态层面来说,在内地,大家对于创业者会比较尊敬,并且内地的创业园区附近交通都很方便,园区的发展更新速度很快,变化很大;而香港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大家都认为创业者就是没那么有钱的,因此,比如香港的科学园或是数码港的地理位置都很偏,交通较为不便,不过人气会很足,变化较内地的科创园区小。
Q5:香港相比于新加坡、旧金山等城市来说,对于整个Web3行业的全球吸引力是什么样的量级呢?
我个人是没怎么去过旧金山,但是新加坡我是经常去,因此,新加坡和香港的全球吸引力我倒是可以来对比一下。新加坡和香港是有比较多相似的地方的,他们原来都是英联邦的,都是遵循和中国内地很不一样的法律体系,都是非常关注Web3的,也都有相关的监管政策的出台。
不一样的点在于,和香港相比,到新加坡来更像是守成。也有一些在新加坡的资金也还是会回流到香港,毕竟港币既是美元的联系汇率,又是以中国的信用背书的,且香港在中国而又属于境外,在目前的世界形势下的地位越来越特殊也越来越重要,所承载的东西要比新加坡更多。
Q6:香港为Web3领域具体提供了哪些独特的市场机会?您觉得在香港选择哪些领域去创业是最具备潜力的?
我个人来说,肯定是做NFT的机会。在香港有一句话叫“法无禁止即自由”,香港投资推广署相关负责人多次在媒体明确表示,目前NFT在香港不受证监会监管,所以其认为NFT在香港是完全合法的。如果未来对NFT要进行监管,也会提前一年发通知,给大家申请牌照的机会,届时你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是离开香港还是在香港申牌,这种监管完全是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的,是非常稳定、不会轻易改变的,且在香港的监管机构中的从业人员很多都是交易所相关的专业人士,另外,证监会本身也并非政府,而是自负盈亏的一个机构,因此香港这种非常市场化的监管体制对于Web3的推进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
Q7:作为在香港较为成功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比较棘手的事情或是困难?是否可以分享一下相关的应对经验?
首先,在香港注册公司、申请牌照都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你符合条件就可以,无需额外的费用或是手续;政府的工作人员态度也很友好,甚至会主动帮你的企业进行宣传,就像我们的官网是放在香港投资推广署的官网上介绍的,起因就是他们得知了我们由于在香港的名声还不够所以申请入驻数码港不太顺利,于是他们就主动将我们NFTChina放在投资推广署的官网来进行介绍。
其次,来说一下租赁办公地点,比如说英皇集团提供给初创企业基本的工位,也会免费提供会议室和一些茶歇。
最后,对于员工的聘请,企业也没有太多的限制或是差别对待,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友好的,企业中也没有加班文化,都是准点上下班,但在工作时间期间,是完全服从老板安排的。
实际上,在香港只要是真心诚意开展业务做生意,几乎是没有迎来送往这样的场景,大多还是在商言商,也就是说有利可图就往下推进,无利可图就不再继续。
另外,要补充的一点是在香港创业也还是要考虑清楚自己的经济实力是否能够支撑你坚持下去。
Q8:您是怎么打开香港市场去拓展业务的?有没有一些供大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开始我就是比较勤快,到处跑去参加各种会认识认识人,逐渐建立相互间的信任,之后大家会相互邀请参加各种会,尤其是香港Web3的圈子并不大,来来回回就这些人,大家无非就是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活动中同步各自最近发生的事情。
Q9:在香港的Web3创业圈中会存在鄙视链吗?
我觉得因为整个行业圈也不大,所以大家都是共同抱团取暖的,都是抱着共创Web3行业的心态去做事情的,也没有所谓的竞品或是鄙视链。
Q10:您觉得香港的投资者和风险市场对Web3初创企业的兴趣大吗?在香港进行Web3创业的融资机会多不多?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去划分类别,比如需要区分是艺术类的产品,还是工具类的基础设施,又或是应用层的创新。
从融资端来说,目前在香港的话初创企业在初期的时候开始有人关注了,但是到中间段的B轮、C轮融资包括企业的投融资并购重组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困难;那从投资端来说,香港市场目前还是更喜欢投二级。
Q11:对于香港6月1号开始的新政和VASP牌照,您是怎么看的?
在没有牌照业务之前,香港的百姓想要配置虚拟资产是非常容易的,街头的转换店都是可以换到比特币、以太坊的。那么目前,VASP牌照的话还没有正式批出,但VASP的申请和特殊的1号和7号牌的申请条件是差不多的,已经拿到1号、7号牌的都会有一个便利化的申请。
目前在香港,OSL和HashKey 获香港证监会许可升级1号(证券交易)和7号(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牌照,被允许从事香港加密货币零售业务,但这两家情况也不太一样,像OSL交易所只能法币入法币出,但这两家拿到牌照的交易所和坊间的其他渠道相比的话,会更加安全与合规。
Q12:可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NFTChina目前的情况以及未来的愿景吗?
NFTChina是从中国内地的数藏中国而来的,最近,NFTChina、数藏中国以及我在深圳的一家公司诺富腾即将要合并,用NFTChina作为一个大的主体,这主要还是基于对香港市场的看好。
NFTChina的主要业务就是卖NFT,然后通过NFT交易收取交易手续费以及把NFT作为一种工具来提供给上市公司或是超高品质客户。NFTChina是在今年2月23号正式上线了网站,4月28号开通了二手买卖的功能,在5月23号发售了像素熊猫的项目,5月28号在新加坡WIKI Expo上获得了亚洲最佳NFT平台的称号。
关于NFTChina未来的发展,首先,从地域层面来说,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全球化,由香港开始辐射到例如印尼、印度、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从当地的华人着手,打开当地的市场;
其次,从标的物层面来说,我们希望能够找到那些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资产,让NFT成为用户更具实物价值支撑的、更为长久的工具。
Q13:对于未来将要拓展的市场,NFTChina是否有不同于香港市场的发展战略?
我们会因地制宜地去找到深度的合作伙伴,根据当地的文化、法规以及习惯去开展业务。
Q14:从创业思路或者项目角度上来讲,会从怎样的路径开始尝试落地RWA资产的想法呢?
目前我们找的优质资产,传统的融资方式可能受限,但是用NFT可以帮卖出去,一年能产生百分之多少,我们用NFT方式做筹款的工具。这个标的甚至还可以有点像不良资产处置,或是中期需要流动性的时候可以折价出让NFT,最后代表的其实是映射在NFT上的一个权益,那么这些做法不仅符合香港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让我们的用户不像炒图片那样只寻求短期的利益。
Q15:NFTChina在香港的业务和数藏中国在中国内地的业务有哪些区别?
在香港的话就是采用Token,我们在香港的银行账户开在亚洲数字银行,这个银行是接受Token的,在内地的话就是还是利用法币来开展业务,相比之下,香港的市场会更加在资本主义监管框架下。未来当然依旧要在两地的法律及监管框架下各自开展业务。
Q16:您怎么看待国内的一些数藏平台被用户起诉跟维权的情况?国内和国外市场存在哪些区别呢?
据我了解,内地的一些被投诉的数藏平台的创始人也很少会因此获刑,更多的可能是涉及到虚假宣传或是防范金融化的一些问题,那在香港的话,因为整个市场环境的原因,大家都还在做事情,还处在发展阶段。平台被维权的事情几乎很少;
另外,两地的投资人的心态不太一样,内地的投资人可能会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去维权,而香港的投资人对于项目的风险充分知晓并且会做好自担风险的心理准备,即使出现了一些高风险的情况,也不会去怪项目方。
作者简介:
付饶(Tony Fu):NFTChina CEO
本文编辑:庄思婷
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研究生就读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研究领域:区块链数字资产合规、网络犯罪等新兴法律服务。
更多中国Web3.0创业者故事,欢迎关注【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视频号,扫码预约每周分享。
图片
添加律师微信
NFT相关的法律问题
可【限时】免费咨询
图片
图片
图片
投稿或申请转载请添加微信号:MankunLawFi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