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精准定位 杭海城际铁路保护区开启智慧时代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吴丛 吴婷
在浙江交通集团建设“数字交投”“智能轨道”的顶层框架设计指导下,2023年,海宁运营公司以提升运营服务质量为目标,坚持创新发展和数字转型,努力提高智能运维核心竞争力,为杭海城际打造了一张智慧出行的特色名片。
为保证轨道交通结构、设备设施及运营安全,杭海城际线路两侧划分出了特定的保护区范围,人工巡检是目前保护区巡查的主要方式。
图片
城铁保护工班成员现场对设计图纸进行对比 胡涛 摄 
巡查员每天往返于杭海城际沿线,重点关注在保护区内是否存在未经批准的大面积取土、堆载、打桩等严重影响运营安全的行为。巡查员主要依靠纸质版的保护区图纸和现场实际测量判定保护区的范围,而常规的测量方式误差较大,并且地下段的隧道边界位于地下,这让巡查人员现场判断保护区位置更加困难。
图片
城铁保护工班成员用皮尺进行测量 胡涛 摄 
“对于保护区界限识别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施工项目在保护区边界附近,环境复杂,依靠常规测量方式很难界定是否位于保护区范围,是保护区管理的一大难点。”海宁运营公司城铁保护工班副工长王健说道。
图片
城铁保护工班成员使用“北斗测量定位仪”进行测量。胡涛 摄 
针对保护区管理的难点积极探索研究,结合当前国家科技创新成果,海宁运营公司谋寻出了“引入北斗卫星定位测量”的新模式。公司搭建了以北斗卫星精准定位为支撑的保护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将保护区电子图纸和高清影像地图进行叠加,巡查员在日常巡查中使用手持终端就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保护区范围内的情况。同时,平台还能够对巡查员的巡查路线进行实时记录,作业完毕后可导出存档。在发现线路附近有施工作业时,巡查员能够利用北斗卫星定位进行测距,判定施工位置是否位于保护区,测量结果不受地势环境影响,数据的误差控制在厘米级。
图片
保护区数字化管理平台界面
图片
王健正在使用保护区数字管理平台查看保护区位置 胡涛 摄 
王健介绍道:“保护区管理平台能够清晰显示肉眼无法辨别的隧道边界,还能将以前难以界定的施工项目直接测量出距离,让保护区管理更加有效。”
下一步,保护区数字化管理平台还将增加无人机巡检模块,由无人机按照规划航线自主飞行,并将识别到的违规施工立即传输至手持终端,让巡查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查看。王健表示:“坚持科技创新,将人防和技防融合提升,为杭海城际数字化发展赋能,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