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专利和解,关键时刻抱团取暖

近日,华为、小米宣布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这意味着双方在专利侵权层面的冲突和解了。
半年前,华为对小米提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9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维持专利权有效”,小米今后仍要向华为交专利费。而此次签署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则让双方冰释前嫌,在专利层面互通有无,这对于华为和小米而言,当然是好事一桩。
事实上,专利交叉许可也是行业惯例,包括华为、小米、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高通、苹果、三星、OPPO、vivo等在内的通信巨头,都有过专利交叉许可的做法。通过交叉许可的方式,手机厂商可以实现技术互补,不再是从零开始,降低了专利的使用成本,都可以共享彼此的研发成果,也都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创新和客户需求层面。当然,专利交叉许可强调对等,强调互帮互助。从这个角度而言,和其他厂商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至少证明自己的技术水平也不错。
从华为和小米的表态看,双方乐见其成。先看华为这边,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说:“华为很高兴与小米公司达成许可。这份许可协议再次体现了行业对华为在通信标准领域所做贡献的认可,也让我们得以加强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投入”。
而小米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徐然则表示:“我们很高兴与华为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这充分体现了双方对彼此知识产权的认可和尊重。小米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小米知识产权价值观,尊重知识产权,寻求共赢、长期可持续的知识产权伙伴关系,以知识产权推进技术普惠,让科技惠及更广泛人群”。
双方此时达成和解,其实也和当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有关。首先,全球手机市场销量已连续3年下滑,今年的累积降幅已超4000万部,手机市场进入到存量竞争格局;其次,随着华为meta 60 pro的未发先售,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正呈现继续扩大的态势,如果制裁的打击面进一步扩展到整个国产手机阵营,所有的自主品牌手机厂商都将面临抱团取暖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抱团取暖总好过单打独斗。
考虑到华为和小米不仅是智能手机厂商,还都在加速推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未来有没有可能,双方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深入合作,也是看点之一。其实,在科技厂商眼里,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的差别不大,需要摩尔驱动焦耳,比特驱动瓦特。当前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特斯拉一骑绝尘,比亚迪狂飙猛进,剩下的选手,都在拼命挤进决赛圈,有传统车企蓄势待发,有造车新势力单项突围,有科技互联网公司即将入场,开山头、拼资本、耍酷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决赛圈入场券名额并不多。
这种情况下,同样需要抱团取暖,需要相互接力,需要一致对外。这样看来,大众入股小鹏,奥迪牵手上汽智己,奔驰蔚来传绯闻,福特给特斯拉暗送秋波,这些都还算常规动作,造车新势力之间、科技厂商之间、传统车企之间,还有很多合作空间可以挖掘,格局一定要打开,在活下来这件事上,合作是必选项,这要比所谓的面子重要的多。对此,您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