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招聘:“算法”不能变“算计”

原标题:AI招聘:“算法”不能变“算计”
利用算法进行AI招聘已成为职场新热点。据报道,近日上海市政协的一场重点提案督办专题调研暨办理推进会,深入研讨了如何抵御隐藏在算法背后的歧视,为就业领域的AI应用立起公平公正的防护盾。
其实AI算法并不神秘,它在现代工作生活中几乎无孔不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网络购物平台根据客户习惯和偏好推荐商品,叫外卖时常点的餐饮店排名靠前等等,背后都隐藏着“算法逻辑”这只无形的大手。随着AI算法与招聘领域深度融合,“打工人”面临的求职情形与以往“摊点咨询、投递纸简”模式已迥然不同,AI算法的精准性可实现简历“一键投递、一键匹配”,让HR与求职者省心省力省时,求职招聘“双向奔赴”更高效便捷。
算法的智能化、精准性,有力助推了求职招聘行业的发展,但也暴露出“马太效应”问题,加剧了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就业歧视。一些公司会利用AI技术隐蔽性的特征,设定带有歧视性、不公平性的算法逻辑,比如后台将筛选条件设置为“只招聘男性”“仅要35岁以下人员”等,导致某些求职者无人问津。
历史事实表明,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都具有“双刃剑”的动态属性,能否让经济社会更美好,关键在于使用者是否对其正当使用。让人谈虎色变的从来不是新技术,而是不当运用新技术的“副作用”。当“算法”变成“算计”,智能技术遭到滥用,成为规避法律、牟取利益最大化的工具,那无疑是新技术的“太空漫步”——姿势向前、实质倒退,人们对平台与技术的质疑、抵制情绪将会与日俱增,也与技术开发增益经济社会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
如何避免AI算法成为就业歧视的“帮凶”?还是必须坚持技术向上、向善的总基调,加强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将技术关进法律的牢笼中,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沈鑫杰)
来源:深圳特区报